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在怀疑《左氏春秋》之伪的同时,将今文释经的思想贯穿到诸经之中,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魏源、王闿运承其学,经学疑古之思潮大兴,并开史学疑古一派;亦可知近代湘学、蜀学中尚今文之风皆源于常州之学,肇自庄氏,经凌曙辈传承而来。  相似文献   

2.
西汉建立,为达到统一的封建国家的专制统治,首先要有一个在政治思想上统一的政治集团。因此,以文、景帝两帝发其端,以武帝大力推崇,从而使汉代统治集团儒者化。至宣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则开始出现经学派别化。首先是齐鲁学派之辨,进而是经今古文学派之争。统治集团儒者化,确立了儒家学者在政治统治当中的主角地位;而统治集团的经学派别化,则使经学变成某一权力集团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3.
西汉梁国作为强大的诸侯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汉代颇具特色。芒砀山泽是汉兴圣地,梁国政治地位显赫;梁国地理条件优越,是西汉经济重心地区;梁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缩影,梁国文学、经学、艺术对汉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汉代伪书产生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见证前朝兴亡的汉人,以史为鉴,毅然选择了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官方和民间多次大规模地搜访征集天下古书;古代经籍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较强的商品性;儒家经学处于一尊的地位;先后新发现一批古文经书,由此引发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今、古文经学之争;西汉末期以后,谶纬之学泛滥成灾。汉代文人作伪动机各不相同,大概可分六种。  相似文献   

5.
琅琊王吉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也是《韩诗》与《齐论语》的传人.依据《汉书》对琅琊王吉的记载,兼参其他典籍,考察王吉的生平事迹,重点论述王吉的经学活动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春秋左传》学是两汉经学的重要部分和命题,这不仅因为春秋学在两汉,尤其是西汉政治文化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也由于《左传》文本本身所包含的经学、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层次的学术意义.在重视经典,尤其是经学经典学以致用的汉代学术、政治语境中,文本层级的多元性,必然导致两汉《左传》学展现形态的多层次性.这些形态及层次中,最为重要的是政治学实践、经学体系建构和史学认同三个方面,它们分别表现于诏令奏议征引、章句义理阐发和主流学术话语之外对于《左传》一书史学特质的认同与运用.准确认识两汉《左传》学的理论形态及接受层次,对于深入地认识《左传》乃至整个汉代经学的理论形态,以及经学对汉代学术的整体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论语述何》中,刘逢禄将《论语》学与《公羊》学互证,以匡弼《公羊》.刘氏还在此基础上参稽《榖梁传》的若干观点,如"母以子贵"问题,以达到所追求彰显《春秋》学义理的目的.其中,董氏学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从《述何》出发,挖掘董氏学对刘逢禄学术的影响,兼论何休之学,从《述何》中所见的董氏学问题来反观刘逢禄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8.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中表现出明显而强烈的讽谏意识。他在赋中开辟的多种讽谏手法,均服从于作者重视并自觉以讽谏为目的的创作思想。扬雄讽谏意识形成与其受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又恰值西汉王朝末世,以及他务实尚用的文学思想和沉静深思的性格特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投身革命的时期,他的经学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宣传的工具。封建士的出身和浓厚的经学熏染,使刘师培得以利用经学中某些民主性的成分,对传统经学中的三纲说及天命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传统经学的核心是它的三纲说,又特别是君纲说。儒家经典的一切说教及后世  相似文献   

11.
《论语集解》是我国训诂史上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打破了两汉学界的师法门户之限,杂糅古今经学,吸收了汉魏以来八家学者的优秀成果,援道入儒,训释简洁精当,不但本身成果卓著,跻身于《十三经注疏》之列,亦能破除两汉注经的烦琐和阴阳五行之说,给经学注入一股清新简洁之风,也导致了魏晋经学“儒道兼综”思想格局的形成和经学的玄学化,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以札记的形式对诸经进行阐发、议论、考证、整理,开辟了独特的治经之路.在经学上,他不拘于门户,汉宋兼采,百家兼综,经史并重,实为一代通儒.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相似文献   

14.
在“儒学”独尊及两汉经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郑氏家学由黄老之学转向经学。“先郑”———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即是东汉时期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先郑”经学的传承与著述的考究,初步认识二人经学的学术传承与著述辑考,以期贡献于两汉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涉足宋学、汉学、今文经学的魏源,由"老经师"一变为注重经世实用之学,是他思想的第一次飞跃;由经世而积极参与盐漕改革和水利建设,是他思想的第二次飞跃;由"无双国士"而放眼全球,提倡师夷制夷,是他思想的第三次飞跃;晚年却由积极入世变为消极尘世,精神由昂扬而渐趋沉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刘秉忠及其词进行探索,认为刘秉忠想出人头地,但未必是想以为蒙古统治者服务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他为蒙古统治者服务有出于不得已的一面。刘秉忠为蒙古统治者服务与那些投降蒙古统治者的南宋官员不同,他祖籍为汉族人,他出生地为蒙古统治者占领地。刘秉忠随忽必烈征战云南、鄂州等地,保护了南宋许多臣民。刘秉忠向蒙古统治者建言,保存了汉族儒家的许多文化传统。刘秉忠的词内容丰富,他被《元名儒草堂诗余》编辑者作为此书的第一人,这似乎反映此书编辑者以蒙古高官和颂扬蒙古王朝的词掩盖追悼宋王朝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今文经学自东汉迄清曾长期迁延不彰,却忽从乾嘉朴学中一飞冲天、一呜惊人,形成常州学派,僭越考据学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形态。何以如此?从学术自身看,这是乾嘉汉学的固有缺陷与今文经学之公羊学说长期摩挲的结果,而庄存与正是此时今文经学复兴的揭橥者。  相似文献   

18.
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从宋代政治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内政外交的指导思路,对《春秋》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其《春秋》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春秋》在五经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以天理作为研习《春秋》的理论指导;第三,积极参与处理夷夏问题,为解读《春秋》提供现实政治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