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根据飞参系统角位移传感器加装设计的要求,提出利用铰链四杆机构来采集飞机左发油门位置的机械信号。采用解析法建立了该角位移测量机构的运动方程,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角位移变化幅度大,采集精度高;角位移测量机构传动平稳,不影响飞机的操纵性能,满足飞参系统的设计要求和飞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操纵系统的控制策略是力伺服系统加载的关键技术。以电动式力伺服系统为加载方式的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采用上位机力闲环PID控制、电流环PI控制与多余力矩补偿相结合的策略实施控制。仿真结果显示:分别加入力闭环和电流环控制后,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跟随性能较好;采用角速度力矩补偿法,系统多余力矩下降了90%。实际控制效果进一步表明,双环与力矩补偿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小系统多余力矩,控制稳态误差。该研究可为构造操纵飞行模拟器负荷系统样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峥  贺亚柏 《科技信息》2009,(15):79-79
发动机推力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和调节发动机的推力,是一个通过钢索机构把发动机的主控制器和中央操纵台上的油门杆连接在一起的系统。和它相关联的自动油门系统是通过安装在钢索机构上的自动油门伺服机构来自动地精确控制发动机的推力。它是由自动油门计算机来控制实施的。所谓油门杆不一致一般指空中使用自动油门时左右油门杆不平齐。对于自动油门杆不一致,又分为两种情况:(1)如果油门杆不一致时左右发动机参数也相应不一致,则故障原因为自动油门伺服机构失效或发动机油门钢索卡阻,飞行员需调节油门杆并监视双发参数使其保持一致;(2)如果自动油门杆不一致但左右发动机参数(主要是推力指数N1)保持一致,相应如人工将油门杆推齐,则出现发动机参数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双流传动机构,能实现履带车辆无级转向。基于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双流传动履带车辆方向盘操纵系统方案。根据方向盘转角和液压先导阀杆摆角的变化关系,推导出了凸轮曲线的解析表达式。介绍了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仿真分析了方向盘操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及跟随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向盘操纵系统能满足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行驶需要。  相似文献   

5.
蔡庆 《太原科技》2014,(12):71-72
通过Pro/E强大的运动仿真功能模块来简析单杆操纵变速箱的换挡原理,指出变速箱操纵机构依据操纵杆的数量基本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杆操纵,一种是多杆操纵。单杆操纵具有整套机构中零件数量少,变速箱轻量化,制造成本低的多种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轻型变速箱操纵机构中。  相似文献   

6.
程熊豪 《科技资讯》2015,13(2):14-15
曲柄摆杆机构能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常常作为动力源(如旋转式电动机)与直线运动形式的执行机构,是现代机械设备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核心执行装置。针对某工程中曲柄摆杆机构设计中的运动学问题,基于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曲柄摆杆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虚拟样机模型进行运行学特性分析与仿真,分析了作为执行机构的滑块上工作点的位移、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规律,得出作为动力输入曲柄的驱动力矩曲线,从而为曲柄摆杆机构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伍英 《科技咨询导报》2011,(29):99-99,101
为了研究RPR-RPP六杆机构的工作过程,便于RPR-RPP六杆机构的设计、改进和使用,在ADAMS中建立了RPR-RPP六杆机构的三维工作模型,对ADAMS中模型的各部分进行了设置,对RPR-RPP六杆机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RPR-RPP六杆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蠕动转向关节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拱泥机器人蠕动转向关节的运动关系,提出了可实现直行和转向运动的3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基于对3-UPS并联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吗,首先建立了3-UPS运动学模型,得出3-UPS并联机构动平台和各支链的速度以及加速度关系式.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3-UP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确立了系统的驱动力、驱动力矩以及各个支链主动杆的驱动力.利用Matlab软件对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驱动力和驱动力矩变化曲线为拱泥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半挂汽车列车横向操纵稳定性,建立半挂汽车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非典型工况下S移线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揭示了半挂车侧倾角、横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相对牵引车的变化响应,并通过施加鞍座阻尼力矩来改善两车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响应,从而提高系统的横向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鞍座阻尼力矩对减小系统横摆振幅和摆振频率是有效的,为研究非典型工况下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是结合了液压传动无级调速和机械传动高效率等优点的一种新型履带车辆转向机构。本文根据履带车辆的转向特点,对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操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转向操纵系统运动模型和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其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操纵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能满足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的精度与稳定性,研究了主从锥轮推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主从锥轮推力比的数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且,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速比、转矩比、输入转矩与主动轮转速平衡推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推力比与主从锥轮工作包角的比值成比例关系;推力比与速比呈单调递减的关系;同一速比下,输入转矩越大,推力比越大;推力比随转矩比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针对同一转矩比,最大转矩值越大,推力比就越小;主动轮转速对推力比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研究了推力比的平衡机理,为速比的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摸拟汽车发动机驱动二次元件的转速控制系统和传动桥轮边加载二次元件的转矩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输出响应特性仿真,依此对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所得有关结论,为车辆传动桥二次调节模拟加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数学模型研究 ,从硬件角度得出实验装置中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间的耦合关系与检测信号的类型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关的结论 .将转矩转速传感器从液压马达和加载对象之间移至加载对象和负载泵之间可以极大地降低两系统间的耦合 ;如果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换成单一的转速传感器 ,而在负载泵变量油缸上安装位移传感器间接检测加载转矩 ,则两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可完全消除 .最后对比了两种硬件消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液压和机械耦合干扰下的系统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负载压力、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的波动幅度的增大,系统的控制精度明显变差,转矩控制系统受负载压力波动的影响大于转速控制系统,转矩波动对转速控制系统的影响大于转速波动对转矩控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深海作业型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液压推进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考虑螺旋桨动态负载影响的伺服阀控制液压推进器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伺服阀控制液压推进器的马达流量、压力、扭矩、转速、螺旋桨转矩和推力的求解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控制电压下伺服阀、液压马达和螺旋桨的动态响应过程及特点,建立了推力分配方法中推力简化约束模型,并得到了期望推力和推进器控制电压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与推进器水池试验结果相比,本文仿真结果准确可信.这种完整和准确的液压推进器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实际水下机器人和动力定位船舶的运动控制方法、推力分配策略及推进器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协调扭转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方案模拟4个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试件的边梁协调扭转试验,分析比较各方案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以及边梁的协调扭矩、单位长度扭转角、边梁扭转刚度等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在整个受力过程中,边梁协调扭矩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不因边梁开裂而明显下降;美国ACl318-05规范的开裂扭矩值偏小,与边梁极限扭矩相差较大;对于开裂后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扭转刚度折减系数,无整浇板时可取0.05~0.10,带整浇板时可取0.10~0.40.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d、q、O坐标系对反应式低速同步电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导出了电磁转矩表达式,讨论了各种参数对转矩特性的影响,并对该种电机的使用前景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恶劣海况下电力推进系统常规控制策略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抗过旋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恶劣海况下螺旋桨出入水现象对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和转矩的影响,提出恶劣海况下带动态限速模块的抗过旋控制策略(抗过旋控制策略#1)和带吸气(ventilation)识别模块的抗过旋控制策略(抗过旋控制策略#2),并在后者中设计三种吸气效应识别器来侦测吸气效应;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船舶电力推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最后,设计恶劣海况下的仿真实验,比较常规控制策略与抗过旋控制策略之间的性能优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恶劣海况下,带吸气识别模块的抗过旋控制策略拥有优良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被动加载系统中的多余力矩复合补偿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被动式加载系统中多余力矩的特点 ,针对前馈补偿方法中存在的高阶微分补偿控制器物理上难以实现以及模型失配问题 ,提出了基于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 (cerebellarmodelarticulationcontroller,CMAC)的复合补偿方法 .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基于CMAC的复合补偿方法对于多余力的抑制具有明显效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