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将音乐与其优美意境完美结合便成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傅雪漪老师作为昆曲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其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很多。本着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原则,以傅雪漪先生的古体歌曲《山鬼》为例,通过具体意境的研究分析,阐述傅雪漪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及演唱特征,并通过古典文学、音乐学及演唱实践的角度,使技法、情感、韵味相结合,立体呈现傅雪漪老师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魅力。  相似文献   

2.
童敏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6):116-119
诗歌能否翻译,一直备受争议。大多数诗人、翻译家都认为诗歌的可译性是有限的,这是基于诗歌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自身特征而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丰富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古典诗词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对中国古典诗词而言,意象可以说是其灵魂,它是塑造审美意境的关键,是诗人风格的外化表现,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英译过程中古典诗词意象处理是否恰当与古典诗词的英译限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以营造意境见长,情、景的互化引发了无限的思绪和想象。优美的译文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转换,尤其要注重意境的重构。对于古典诗词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不妨用功能对等这种翻译标准来衡量译文的优劣。以古典诗词英译为例,让译文读者不仅欣赏译文的语言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译者重构的意境美,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它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典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词对于陶冶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鼓舞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境美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但要译出含蓄的意境之美绝非易事。翻译目的论为古典诗词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旨在以翻译目的论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举例分析古典诗词翻译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强化翻译者的目的意识,提高其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承载了历代文人的悲欢离合,也见证着历史长河的浩淼波澜。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理解诗歌的内涵都离不开对数词的探究,因为数词与古典诗词中的物象、意境乃至主题关系都很大。在鉴赏古典诗词时,我们应做到明功用、辨虚实、察妙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诗词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由于语言的、文化的、文学传统的原因。中国古典诗词在人称指示、形象意境、主题情调几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朦胧美”。英译中国古典诗词重在传达原诗之“意”。诗词的朦胧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其隐含或潜在的意思。诗词的“达诂”。译者要利用语篇、背景和常识性的知识以及借助“想象”去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杨冰 《科技资讯》2011,(11):223-223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诗词文学和哲学思想以不同的文化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及其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古典诗词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教学方法作了粗略探讨。1.控制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情感美。2.以“沟通”之法架设情感桥梁,以课文所蕴之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3.以“点拔”之法引学生入作品意境,探境中之意,悟意中之情。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奈达在等效翻译理论中提出的判断译文的三个标准,即忠实原文,易于理解和形式恰当,这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在其诗词翻译中,存在追求等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译者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需要努力追求译文内容的忠实,形式的恰当,和意境的完美,让译文文本的读者获得与原文文本的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王海平  王飞  王荣  何彤慧 《科技信息》2009,(28):I0112-I0113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自然景观和风土事物的千古名句,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对存留下来景物的一种良好的宣传。本文探讨诗词旅游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论述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旅游业的关系,根据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古诗词.对地方发展诗词旅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词以意境、韵味为核心,偏重借写景或怀古而言言志抒情,翻译过程中准确而完整地传在文的意境,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许渊冲先生的“三化”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这三种化法因原文的风格、意韵和情感不同,可分别或结合使用,以使译文明白晓畅。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概念,是从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概括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意境的来源通常认为是出自于佛教,其本身是梵文中天宇或精神界的译音。意境,是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寓含式抒情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而作为作家最为重要的代表作——《边城》,则在意境的营构上更是代表了其系列作品的这一特点。本文试对《边城》的意境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读《中国古典诗艺品鉴》何立智青年学人周金声编的《中国古典诗艺品鉴》一书,是一部从诗艺审美视角出发,采撷历代诗词秀句,进行诗艺品鉴的编著。综观全书,既显示了编著者对古典诗歌的学识,也体现了编著者对古典诗词的审美个性,在诸多诗歌鉴赏编著中,《品鉴》不失为...  相似文献   

16.
男儿戍边征战,思妇空闺独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自《诗经》始,以征人引发的“闺怨”诗源远流长。一首首哀曲把思妇的情态和口吻,描写得婉转缠绵,栩栩如生。她们或触景生情、或感时伤情、或托物传情,诉说着无尽的相思和悲哀,含蓄不露,温柔敦厚,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婉、哀怨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彭莹 《科技信息》2009,(29):I0355-I0355,I0357
富有诗情画意,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显著特点,谈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不能不谈到诗文。这是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历来都与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首先就是源于中国古典诗文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词是古典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意境是诗词的核心和灵魂,成为评判诗歌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翻译中,如何将源文本中的意境重构到目标文本中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试图从意境的完形生成来探讨意境的重构以及译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大量超常搭配现象。该研究运用认知的语义框架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对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形成的认知理据和其意义建构过程进行试探性分析,发现上述理论对于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拓宽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超常搭配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