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维应力状态下LD8铝合金高温低周疲劳寿命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LD8铝合金的圆柱形缺口试件进行了高温低周疲劳试验,并借助ADINA程序分析了缺口周围的多维应力和应变,探讨了多维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当量应变范围和应变能密度都可作为评价疲劳寿命的有效参量。  相似文献   

2.
详细论述了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试验与研究现状,分析了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特性,讨论了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热机械疲劳试验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热机械疲劳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运动性疲劳的理论研究,概括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起重机钢结构疲劳试验及疲劳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起重机钢结构疲劳试验及疲劳设计的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应用J-积分方法测定了PCrNi3MoVA电渣重熔钢的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应用累积损伤理论建立起低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J积分之间的定量关系;da/dN=A(△J)~v.这和实验结果相一致.模型不仅考虑了材料的宏观力学参量.而且还引进一个微观参量X.  相似文献   

7.
8.
9.
合理营养在延缓和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理入手,阐述了六大营养素在运动中促进疲劳消除的各自作用,并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提出了如何合理调配营养,以利于加速训练或比赛中体力的恢复、提高训练效果或运动成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林 《科技信息》2013,(4):338-338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应的文献资料和翻阅有关的教材书籍,对运动性疲劳从其定义、表现特点、发生部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探析,并针对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作了具体研究,在此认识和讨论以及弥补不足的过程当中更对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疲劳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疲劳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科学学科,对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疲劳学的前沿方向是随机疲劳理论、混沌疲劳以及复合材料疲劳寿命估算。疲劳试验是进行疲劳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样产品的疲劳寿命估计离不开疲劳试验,最后介绍了目前疲劳试验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镁合金疲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镁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高周疲劳行为、腐蚀环境下的疲劳行为以及镁合金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并归纳了镁合金疲劳性能强化的主要方法,包括添加稀土元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在此基础上,对镁合金疲劳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镁合金疲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研究了K2O-MgO-Al2O3-B2O3-SiO2-F多元系统的可切削微晶玻璃的疲劳行为.研究材料在静载荷、动载荷、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的宏观规律,得到了材料在空气中三种载荷形式下的疲劳指数(应力腐蚀指数)n分别为6954,352和1818.实验结果表明,应力腐蚀指数n的大小强烈依赖于加载方式,并能作为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某种抗力指标,循环载荷和动载荷对材料造成了附加损伤,致使在相同应力水平下材料寿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疲劳裂纹的产生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由疲劳引发的重大事故,说明疲劳对于机械的严重危害性,进而对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与疲劳消除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消除过程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曾两次列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国外各种综述和文献很多,国内研究也很活跃,是我国当前科学训练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和文献进行了搜集和归类并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分类、症状、预防、消除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12CrNi3A 钢在冲击和非冲击疲劳栽荷下的过载裂纹扩展延迟效应研究表明: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过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还取决于随后基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存在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一是裂尖塑变损伤促进裂纹扩展;另一是产生残余压应力场和闭合效应延缓裂纹扩展,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才能最终决定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冲击疲劳载荷下的过载延迟效应与过载力的冲击速度有关,相同条件下,冲击疲劳载荷下的延迟期 Nd 高于非冲击疲劳载荷;各种因素对过载延迟的影响程度在两种载荷制度下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定量化分析了疲劳指数对起重机载荷谱系数、工作级别和结构疲劳许用应力的影响。根据分析和计算结果,作者认为疲劳指数值对起重机工作级别划分和结构疲劳许用应力值的影响很大,《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取疲劳指数为3是不太合理的,建议在该规范修订时重视疲劳指数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内燃机轴承合金材料的疲劳强度分析及其在Saxon试验中的应用研究李柱国,丁迪华(机械工程系)滑动轴承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支承类型之一,在机械设备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现代内燃机轴承、连杆大端轴承、连杆小端轴承大多采用滑动轴承结构.因此,内燃机滑动轴承的设...  相似文献   

19.
陈旭  肖洪兵  聂志雄  彭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1):226-230,235
目前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防疲劳驾驶预防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根据驾驶人面部综合信息,可以对驾驶人进行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的判断。提出一种根据驾驶人眼部状态、嘴部状态、鼻部状态三者的信息相结合来判断的疲劳状态判定方法。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对驾驶人进行疲劳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高瑞春  朱琪 《甘肃科技》1999,15(4):34-34
疲劳磨损多产生于润滑良好且闭式传动的齿轮、滚动轴承、凸轮副中。轮齿间的接触、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等,在加载前都是点接触或线接触,加载后,由于材料变形,接触点或线就发展为面接触,同时会产生很大的接触应力。金属承载变形时,将消耗很多能量,其中有90%以上转变为热量,且大多数集中在接触区域,所以瞬时温度可达到很高,在微观体积中形成“微区”淬火,使之发生相变或组织转变,弹性和塑性降低,又由于接触表面层内的塑性变形不均匀以及温度梯度的提高,以及该区域较大的接触应力,促使相变和组织的转变,在重复接触下,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