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织纹螺(Nassarius spp.)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螺种之一,对其带毒途径现还存有分歧.本文选择厦门海域常见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Nassarius nodiferus)和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月腹刺鲀内脏投喂织纹螺.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的生物检测法,对织纹螺进行毒素检测.小白鼠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红带织纹螺本身不带毒性,而粗肋织纹螺本身带有毒性,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两种毒素都可以通过摄食转移累积毒性.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两个主要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两种主要的腐生性腹足类动物(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方格织纹螺Nassarius conoidalis)的幼体存活率.在6个不同温度条件(10,15,20,25,30和35℃)和7个不同盐度条件(0,5,10,15,20,25和30)下,经过观察分别得到两种幼体的24h和48h时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当盐度〈10或者温度〈15℃时,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Nassarius conoidalis均具有较高的幼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以7种Nassarius属织纹螺作为分类单元,以形态特征为主列出15项分类性状特征来探讨Nassarius属织纹螺不同亚属和种间的亲缘关系.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中的可靠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7种织纹螺进行了数值分类分析.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因而认为数值分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Nassarius属织纹螺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与亲缘关系.同时,结果还表明Reticunassa亚属的种和Varicinassa亚属的种亲缘关系相对比Zeuxis亚属的种近;支持将拟半褶织纹螺作为一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饥饿对两种海洋食腐动物(Nassarius siquijorensis和Nassarius conoidalis)肉体化学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生化测定法研究了饥饿状态下这两种织纹螺肉体组织中营养成分组成: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粗灰分的测定采用高温灰化法;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结果经过32天的饥饿处理,发现两种织纹螺肉体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当食物缺乏的时候,N.conoidalis和N.Siquijorensis会通过调动像蛋白质和脂肪这样的内源性生理学燃料,来满足其进行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东亚马氏钳蝎部分纯化的神经毒素对GH3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钳蝎粗毒SephadexG-50柱层析分离后可得到几个组分。其中峰Ⅱ毒素对蜚蠊毒性较大,而峰Ⅲ毒素对小白鼠毒性较大,可以认为它们是部分纯化的昆虫类毒素和哺乳类毒素。  相似文献   

6.
沼生花褶伞粗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花褶伞粗毒液对美洲蜚蠊进行腹腔注射、小鼠脑室注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蛙心灌流实验,检测了该粗毒液的毒性.结果表明,花褶伞粗毒对昆虫毒性不明显,对哺乳动物有一定毒性,可能含有神经致幻毒素裸盖菇素和一些拟胆碱成分.  相似文献   

7.
织纹螺是可食用的海产动物,但食用织纹螺常常引发中毒事故.不同种的织纹螺之间贝壳形态有许多微小差异,这些微小差异造成织纹螺分类混乱,时常出现同种异名或同物异名的报道,也导致织纹螺毒力研究的误差.通过近几年在福建沿海采集、市场购买和标本室参观获得26号织纹螺标本,鉴定了11种,其中2种是福建沿海以前未见记录的种类.比较了所获得织纹螺的贝壳形态,编制了福建织纹螺形态分类检索表.检索表的建立为织纹螺分子生物学和毒性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SDS-PAGE分析毒性和无毒性织纹螺肌肉蛋白的电泳图谱差异,综合比较蛋白条带的迁移率及浓度,得出:毒性织纹螺肌浆蛋白的特征条带主要为23.6 ku和35.0 ku,无毒性织纹螺的特征条带主要为22.8 ku和31.2 ku;毒性织纹螺肌原纤维的特征条带主要为38.0 ku、50.8 ku和135.0 ku,无毒性织纹螺的特征条带主要为36.9 ku和125.8 ku.结合优化样品制备、等电点聚焦程序等条件,初步建立了织纹螺肌肉蛋白的双向电泳条件,并通过双向电泳分析了毒性和无毒性织纹螺肌肉中存在的差异蛋白.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织纹螺形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织纹螺是可食用的海产动物,但食用织纹螺常常引发中毒事故.不同种的织纹螺之间贝壳形态有许多微小差异,这些微小差异造成织纹螺分类混乱,时常出现同种异名或同物异名的报道,也导致织纹螺毒力研究的误差.通过近几年在福建沿海采集、市场购买和标本室参观获得26号织纹螺标本,鉴定了11种,其中2种是福建沿海以前未见记录的种类.比较了所获得织纹螺的贝壳形态,编制了福建织纹螺形态分类检索表.检索表的建立为织纹螺分子生物学和毒性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为选择压,选取籼稻材料缙2B、缙恢36和缙恢10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1)在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诱导愈伤的关键因子,3种材料在附加2mg/L2,4-D的NB培养基(NBD2)上诱导产生的愈伤较好.2)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胚根、胚芽、愈伤组织的生长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其毒性并不与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毒素浓度为45%时,缙2B胚根和胚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而缙恢36和缙恢10则在30%浓度中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愈伤组织成活率及再生频率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稻瘟病粗毒素浓度为60%时,愈伤组织不生长,并变褐死亡,最终选择45%的毒素浓度进行2次继代抗性筛选并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