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清生物发酵及其制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1比例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链球菌菌种,对乳清进行发酵,研究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乳清饮品。研究结果表明,乳清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接种量3%、发酵终点75°T,稳定剂PGA和CMC混合协同增效的最佳比例为1∶3,发酵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检测指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马、杏仁的临床动物实验证据分析,对相关结构的剖析,阐明了哪些结构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形成的机制中参与了活动。  相似文献   
3.
水稻(Oryza sativa L.)叶形和叶色直接影响光能利用,最终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籼稻缙恢10号发现了1个遗传稳定的水稻条纹窄叶突变体,暂命名为nsl1.nsl1在苗期叶片呈浅白色,拔节期后出现平行于叶脉分布的白色条纹,而且其叶片显著窄于野生型缙恢10号.nsl1突变体的白色条纹部位细胞内部叶绿体严重解体,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荧光参数F0,Fv/Fm,?PSⅡ,qP和ETR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光合效率显著降低.nsl1的叶形叶色及生理的变化最终引起nsl1突变体株型矮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明显减小.该条纹窄叶性状受一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被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InDel 16与InDel 12之间,物理距离为204 kb,在该区域尚未发现与已报道的叶色或窄叶相类似的基因.本研究为NSL1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了有关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研究的重要著作,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能量代谢研究论文综合整理写成,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综合信息。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末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各项研究工作仍集中于温度,气体代谢及体温调节方面,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了能量代谢生物节律探讨,后期开始褐色脂肪组织(BAT)和线粒体产热方面的研究,低温、缺氧环境下动物适应性的研究又引起了国内生态学家的广泛注意。目前,国外已更多地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物理方法引入生理生态研究领域,加快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国内这方面研究正在起步。  相似文献   
5.
衰老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基因表达有序发生变化,对植物生存繁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早衰则对农业生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利于经济性状的获得,研究早衰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了一个叶片早衰突变体,5叶期前叶片正常绿色,从6叶至剑叶每张叶片从叶尖到叶基部逐渐衰老,叶绿体膜结构破坏、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SOD酶活性异常.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受一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sl3(presenescing leaf3).利用分子标记将PSL3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标记c7sr1与ID10之间,物理距离为53.5kb,为该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为选择压,选取籼稻材料缙2B、缙恢36和缙恢10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1)在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诱导愈伤的关键因子,3种材料在附加2mg/L2,4-D的NB培养基(NBD2)上诱导产生的愈伤较好.2)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胚根、胚芽、愈伤组织的生长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其毒性并不与浓度完全成正比关系,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毒素浓度为45%时,缙2B胚根和胚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而缙恢36和缙恢10则在30%浓度中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粗毒素对3种材料的愈伤组织成活率及再生频率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稻瘟病粗毒素浓度为60%时,愈伤组织不生长,并变褐死亡,最终选择45%的毒素浓度进行2次继代抗性筛选并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落粒性是水稻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落粒有利于减少产量损失和水稻机械化收割,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鉴定落粒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优良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一个携带易落粒主效单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481.Z481含有4个染色体代换片段,位于第1,3,6染色体上,其代换片段长度分别为8.30,6.17,3.12和10.79 Mb,平均为7.10 Mb.与受体日本晴相比,Z481的株高、穗长、倒一节间长、倒二叶宽显著降低,剑叶宽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其他重要农艺性状如叶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Z481的护颖和枝梗之间的离层在成熟时期已被完全降解,而日本晴的离层完整,在细胞学上解释了Z481易落粒性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利用日本晴与Z481杂交产生的F_1和F_2群体对易落粒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易落粒性状受单基因隐性调控,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RM253和ZTQ53之间824 kb的区域,暂命名为SH6(t).目前,在第6染色体尚无落粒基因克隆的报道.由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除代换片段外与受体亲本的遗传背景一致,且Z481易落粒遗传行为简单,基本未携带育种不利性状.因此,本研究无论对SH6(t)的克隆,还是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培育适度落粒新品种均具有重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解剖学、组织学上研究了BAT的位置、形态及超微结构。重点探讨了与BAT相关的特征因子,结果提示这些特征因子是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不能用单一的研究手段和理论去了解BA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解剖学、组织学的角度研究了BAT的位置,形态及超微结构。重点探讨了与BAT相关的特特因子,研究结果提示了这些特征因子是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不能用单一的研究手段和理论去了解BA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