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棉花节省开支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合理地使用氮肥。棉花在生长季节仅需很少的氮肥,然而当开始结蕾时,对氮肥的需要量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氮肥施得太早,就会造成浪费;如果氮肥施得太多,就会引起棉株疯长。那么什么时间施氮肥最合适,每公顷应施多少氮肥?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一些科学  相似文献   

2.
施肥量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肥料施用水平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烟株生物学性状和体内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到烟株生长初期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的无机氮供应状况.氮肥施用水平愈高,团棵时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无机氮供应也愈多.但烤烟根部以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过多对烟株生长前期的根部以及整株体内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而后期则表现出促进.打顶前烟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打顶后总体上表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间增加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适宜施氮量及其以下时,烟株打顶后体内的氮素累积量与打顶时相比增幅不大,而过高的氮肥施用水平会导致烟株生长后期体内有过多氮的积累,致使中、上部叶片变厚、叶片扩展不好,而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以纯氮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氮110.0mg/kg、速效磷32.4mg/kg、速效钾67.0mg/kg的中海拔地区种植水稻,N素仍然是水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K素,只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钾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而P素对水稻产量无影响,增施磷肥均没有增产效果;从肥效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氮钾肥配合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氮、磷、钾肥单施和氮磷、磷钾肥配合施;从肥料利用率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钾肥的利用率较高,氮肥利用率为27.5%,钾肥利用率为56.5%,磷肥的利用率无论是单施还是配合施用都极低,在-2.6至2.6之间;从肥料贡献率看,施用氮肥的四个处理均较高,在24.3—41.9%之间,以施氮磷钾肥处理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施用氮肥与生物炭对菜地净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施用氮肥与生物炭对菜地周年净综合温室效应(net GWP)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菜地N2O累积排放量和净综合温室效应,增幅分别为31.2%~116.4%和38.9%~308.5%,对蔬菜产量和CH4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增加菜地温室气体强度(GHGI)52.1%~293.8%;施用生物炭能够显著减少菜地N2O的累积排放量和净综合温室效应,减幅分别为1.6%~24.4%和89.5%~701.1%,显著增加蔬菜总产量2.4%~34.5%,降低菜地温室气体强度。因此,在菜地施用生物炭既能保证蔬菜产量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合适的增产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松嫩草地优势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温度升高和施用氮肥,探讨了全球温度升高和大气氮素沉降对返青期芦苇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返青期增温、施氮、增温+施氮处理均对芦苇形态及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施氮处理明显改变了植物的外部形态,显示出氮肥增大植株高度、增加植株节数、增多植株叶片数、增大叶片宽度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效果;此外,在维管束、气孔两个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增温处理下,芦苇叶片长度降低、气孔下腔面积减少,而对维管束性状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增温处理还削弱了施氮的作用效果,说明长时间的温度升高对草地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西宁市郊蔬菜节能型目光温室中,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三因素(密度、氮肥和磷肥)五水平实施方案,研究冬季黄瓜产量与几个重要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西宁冷凉地区以栽培组合密度为7.00-7.80万株/hm^2,有效氮肥施肥量为450.80~510.40kg/hm^2,有效磷肥施肥量为265.10~290.11kg/hm^2处理,4月份以前生长在目光温室中的黄瓜产量最高,在60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以天津市为例,把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和废物等4个单元,提供了一套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并对城市主要碳源和碳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天津市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维持近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或可达到国务院提出的“十二五”减排目标;但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要实现减排目标还需挖掘减排潜力;天津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72.2%,而按行业计算,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量的77.9%.因此对主要工业碳源推行试点碳审计,制定行业碳排放标准,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农用肥料中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良影响,试验采用静态箱方法研究有机和无机肥料施用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试验分3个处理:1)不施肥(CK);2)施尿素无机肥;3)施牛粪有机肥,共设置9个小区.结果表明:施肥后,肥料施用处理的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较施用无机肥土壤CH_4、N_2O累积排放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标杂A1的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棉标杂A1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推迟,但最大积累速率增加,标杂A1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在初花-盛铃期,持续时间40d左右;棉花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的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棉花单铃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施N300kg/hm2处理的最高,其次是施N 300和150kg/hm2处理,不施N处理最低。本研究条件下杂交棉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55%,氮肥适宜用量为310~340kg/hm2。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播种当年无芒雀麦的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不施氮肥水平到中等施氮肥水平,无芒雀麦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还原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下的无芒雀麦的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都出现了相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氮肥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作物生长需求的氮素,但长期不合理施用氮肥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和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研究总结。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土壤氮素循环中的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同化/异化作用等重要微生物驱动过程及机制;归纳了微生物技术调控农业氮损失旨在提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性的策略包括增加氮固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氮素流失和氨挥发等。这些策略展示了微生物在减少氮肥依赖和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实现田间有效应用的研究局限和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科技》2012,(1):65-65
农业专家指出,大白菜虽是叶菜作物,具有产量高需肥多的特点。在栽培中只施氮肥,缺少磷肥、钾肥就会导致包心不实问题。偏施氮肥不仅产量和品质不高,还导致包心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14.
一、气体肥料。也叫二氧化碳肥料。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适当增加植物附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补给植物碳素营养,加强光合作用,促进生长。目前一般在温室中直接加入二氧化碳,或在土壤中直接加入二氧化碳,或在土壤中通过地下管道输送二氧化碳。在农村中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在温室中堆制厩肥,借助微生物的分解,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据实验结果,亩施二氧化碳5kg,西红柿增产38%,大豆增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北京地区合理的施氮量,本文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优化喷灌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累积量和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喷灌条件下单季施氮量为110 kg·hm-2时.土壤氮素含量没有出现增加现象;而单季施氮量大于等于220 kg·hm-2时,0~250 cm剖面均显示出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现象,且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单季施氮量为220~550 kg·hm-2时3年氮素累积淋洗总量(淋洗到100~300 cm土层内)在406~882 kg·hm-2之间;氮素淋洗均发生在夏玉米生长季节,而冬小麦季节在优化喷灌条件下未发生渗漏.由于研究区土壤中试验初有大量氮素累积,使得第一个试验季节,施氮与不施氮处理作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后2个试验季节,与不施氮相比,单季施氮110 kg·hm-2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单季施氮高于330 kg·hm-2时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单季施氮量高于220 kg·hm-2时,作物氮肥利用效率急剧下降.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该地区单季施氮肥为11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砷污染和氮肥过量所引起的氮素污染越来越普遍.但至今仍很少了解砷污染对土壤中温室气体(N2O和CO2)产生和有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壤泥浆的嫌气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砷酸盐和改变氮肥种类(氮素形态)对反硝化作用(N2O产生量)和呼吸过程(CO2产生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CO2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供应NO-3-N作为氮源时,无论是否添加砷酸盐,其N2O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当供应NH+4-N和尿素作为氮源时,其N2O产生量稍有增加.添加砷酸盐会使N2O量增加,但使CO2产生量降低.因此,砷污染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呼吸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危险!科学家紧急公布了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者黑名单。温室气体排放榜可不是什么名人榜、富豪榜、音乐单曲榜,登上它——不光彩!站稳!不然听到结果会吓你个大马趴。这次勇夺黑名单 Top1的仁兄居然是——  相似文献   

18.
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梯度剂量的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比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的苗高、Ⅰ级侧根(长度大于5 cm)数均比施普通氮肥的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总生物量不断增加,当施氮量为360 kg/hm2时,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物量比施普通氮肥的增加24.3 %;但与施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培育处理下的播种苗高径比和茎根比没有显著差异。在120 与240 kg/hm2施氮量时,控释氮肥处理下苗木体内氮的积累比施普通氮肥的高,且叶片氮含量占单株氮的比率均较小。因此,控释氮肥有利于氮向苗木的根和茎分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在此次试验地条件下的最佳控释氮肥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甘薯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索了氮肥增效剂在南方热带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在热带地区使用氮肥增效剂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增产效果显著.(2)氮肥增效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薯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作物的生长.(3)氮肥增效剂的使用会降低甘薯还原糖的含量,对品质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性质有两种观点: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仅仅是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资格或许可,是政府的一种新型管制工具;或者,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立法实践中,温室气体排放权基本上被视为一种政府管制的工具。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看,温室气体排放权其实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获取权,应当作为一项财产权利。根据新型财产权的观点,温室气体排放权是国家为了解决气候领域的公地悲剧而创设的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属性的管制性财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