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用从Hamilton量得到耗散映射轨道的方法,定义了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二维映射的符号动力学;从拓扑熵的定义,通过计算二维映射的不稳定周期轨道数,得到了拓扑熵,并以Henon映射为例,具体得到了该映射的符号动力学和拓扑熵。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一类非单谷的Feigenbaum映射的一些主要性质,通过与进位系统建立拓扑共轭关系,证明了该映射限制在其吸引子上具有简单的动力性质,即极小的、唯一遍历的、拓扑熵为零.  相似文献   

3.
关于拓扑熵在一维自映射中已有一些结果,但对其它类型的自映射至今结果不多,本文针对一类可降自映射讨论了有关拓扑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造一个拓扑熵为+∞的系统,证明了拓扑熵映射ent(f)在一致性收敛诱导的拓扑空间:г={f|f∈C^0(I),f:I→I不变,f有常斜率λ>1;↓Aλ∈R }。上是连续的,且存在不可为数映射集合г0属于г,↓Af∈г0,有ent(f)= ∞。  相似文献   

5.
对于二维环面抛物型映射,给出部分可逆环面抛物型映射的同构分类,证明了极限圆映射有稠密的周期点集,且某些有理抛物型映射具有任意周期的周期点.对于整数抛物型映射,证明了其拓扑熵为零.通过比较极限圆映射分别在环面拓扑和平面拓扑下的符号熵、复杂度,展现了同一个映射在不同拓扑下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任意给定的轨道型θ,证明了区间上具有θ型周期轨道的映射在区间自映射空间扣处处稠密。还构造了一类没有奇发道而拓扑熵是无穷且具有无穷多个小拓扑熵因子的映射。对给定的区间自映射f0当f0具有正拓扑熵时,构造了区间自映射f满足条件;(1)f与f0具有相等的拓扑熵,(2)存在K≥0,当k≥K,f中有(2^Kθ)型的周期轨道。  相似文献   

7.
疯狂动力系统的拓扑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底空间为ΣN×S1的疯狂动力系统的拓扑熵, 确定其范围为lg N~2lg N; 并给出当纤维映射中含有旋转映射时该系统拓扑熵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对紧致度量空间上的熵可扩流的拓扑压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对流和其时刻1映射而言,熵可扩性是一种不变性质,并由此得到了熵可扩流的拓扑压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集值离散动力系统的拓扑遍历性、 拓扑熵与混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X,d)为紧致度量空间, f: X→X连续, (K(X),H)是 X所有非空紧致子集构成的紧致度量空间. 通过研究点运动与点集运动的关系, 证明了集值映射拓扑遍历 与f拓扑双重遍历等价并构造一个零拓扑熵且不具有任何混沌性质的紧致系统, 其诱导的集值映射有无穷拓扑熵且分布混沌, 表明集值离散动力系统的拓扑复杂性可以远远大于原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拓扑熵、信息熵和Lyapunov指数的定义出发,得到了二维保面积映射时上述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计算映射的运动轨道的Lyapunov指数,研究了二维保面积映射的拓扑熵随不可积参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一般的Hausdorff拓扑空间上的完备映射定义了余紧拓扑熵。余紧拓扑熵是Alder意义下熵的推广,但又不同于Bowen意义下的熵,它是不同度量下所有Bowen意义下熵的下界。此外,把Lebesgue数定理从紧度量空间上的开覆盖推广到任意度量空间上的余紧开覆盖。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和分析国内外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已有的概念构图系统完成概念构图任务,使用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来全面支持概念构图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思路。并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提出和设计了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理论模型、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义五阶Henon映射以及五阶细胞神经网络系统所产生的超混沌现象,设计了图像加密方案.首先利用五阶Henon映射产生超混沌序列X,将其作为细胞神经网络系统的初始条件,再产生另一超混沌序列Y,随机序列Y和原始图像经过变换生成密文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并对图像密文熵、相关性和直方图以及密钥空间和敏感性等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图像加密抗攻击性强,安全性好,适于在网络中传播.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采用解析法得到的渐开线齿轮齿廓保角映射函数的映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映射函数求解简单、映射精度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Ontology mapping is the bottleneck ot handhng confilicts among heterogeneous ontologies and of implementing reconfiguration or interoperability of legacy systems. We proposed an ontology mapping method b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ype constraints and logic mining techniques. This method is able to find concept correspondences through instances and the result is optimized by using an error function; it is able to find attribu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wo equivalent concepts and the mapping accuracy is enhanced by combining together instances learning, type constraints and the logic relations that are imbedded in instances; moreover, it solves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categorization conflicts. We thenproposed a merging algorithm to generate the shared ontology and proposed a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 for interoperation based on multi agents. The legacy systems are encapsulated as information ag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gration system. Finally we give a simplified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6.
本体映射可以有效地解决本体异构问题,然而现有的本体映射研究大多只关注于映射方法本身,而缺乏在具体动态应用环境中对映射进化的分析,使得已有的本体映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并不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变历史日志扩展的本体映射重建方法。该方法在本体映射进化时,用HL记录本体的变化对现有的映射系统进行扩展,仅仅更新过期的无效的映射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本体不断更新的动态环境中表现较优,和其他现存映射进化系统相比具有时效性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Two numerical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bifurcation are given. On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state bifurcation in dynamic systems with parameters, and the other to calculate the mapping fixed-point bifurcation with parameters, which is useful not only for autonomous and nonautonomous systems but also for all dynamic procedure which can be trasferred into mapp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are quit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8.
首先根据人脑思维的模糊性特点 ,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 ,构造一种用于指导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学习过程的模糊熵准则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有效地解决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FM )的学习问题 .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通过确定标准对象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网络自适应学习和评价结果输出等环节 ,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类综合评价问题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其灵活性与实用性 .参 6 .  相似文献   

19.
全站仪测图图根控制点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测图时保证一定的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控制成图精度的有效手段的问题,测图图根控制点密度是经过对测图方法及成图过程中的误差分析推算出来的,从全站仪测图方法产生的误差着手,根据成图点位误差的限差推算了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的最小密度值。并将该推算值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提出实际工作中可执行的图根控制点密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