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什么是制度文明?目前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构建制度文明的主体的角度,对其实质作出哲学界说,即制度文明是对象化了的人类进步的社会本质,是内化为人类本质力量的社会生存条件在制度中的折射,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的标志。 制度文明作为对象化了的人类进步的社会本质,表明进步的社会制度与进步的人类社会本质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对于这种联系,既不能理解为黑格尔式的制度是人的精神本质——绝对观念的外化,也不能理解为费尔巴哈式的制度是人的生物本质——类本质的产物,而只能视制度文明为人类进步本质的展示,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关于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曾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作了经典性的说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其意表明人的本质是包含三个有机层次的系统。第一层次是人区别于动  相似文献   

2.
儒家"诚信"特色及其现代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诚信"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伦理形态,与现代"信用"有许多本质差异。要实现其现代转化,必须达到:由适用于"熟人"社会的特定伦理,转变为适用于"陌生人"社会的普遍伦理;由一般人伦伦理,引入经济伦理;由主观"自诚"模式,转变为契约"合意"模式;由从属于封建礼教的次要道德义务,转变为从属于"社会公正"的道德义务,并进而提升为反映现代人本质的基本道德义务。为达此转化,需要创设诸如完善市场机制、推行宪政民主、培养契约文明观念等社会文化条件。这将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自然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永恒主题,是人作为人的应有之义。从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就是使人由单向度迈向多维度,使人由片面、异化的人之面貌恢复全面、真正的人之面貌。对我国来讲,发展问题从本质上就是现代化问题,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姜海波  周露平 《科技信息》2007,1(31):417-418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不是费尔巴哈式的以"现实的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颠倒"。任何从主体内在性("我思")出发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解读最终都将陷入形而上学,而无法应对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指责。作为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根基的"感性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基础,是马克思决定性地超出形而上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出发点,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分析和论述了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关系的新发展及其赋予人的本质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7.
涂俊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06-107,113
杜威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深邃的教育理念,他向世人传达了其独特的教师职能观,杜威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从做中学"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社会化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和训练者。分析和研究杜威的教师职能观对于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职能的转变将有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人的社会性不等于社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化"才让人的社会性变成现实.人的社会化过程突显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方面.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人在社会还存在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其社会化过程所体现的"个性"和"内化"特征,又使得这种社会化过程离不开规范的导向和约制.  相似文献   

10.
"存在"就是人的存在;"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概念。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要成为人,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首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社会,积极入世,担当责任,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人。存在主义立意为人在一个恶劣的社会处境中指出为人之道和入世之道,教导人如何存在,如何为人。存在主义鼓励人乐观向上,自在自为,从存在出发,找到自己,积极入世,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真正的人;从我做起,承担责任,超越自我,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创造社会,开创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终身学习是开启知识社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人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教工作者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结合新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特征阐述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侧重点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3.
社会诚信危机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最初是指祭祀时人对上天和祖先说的诚实话,它发达于古代的政治盟约,并成为人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当今市场经济,人们虽然十分注重“诚信经济”,但“背信弃义”现象却普遍存在。为什么曾经作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现在反而成为稀缺资源呢?政治信仰的动摇、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的冲击、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阶层的分化带来经济的鸿沟是直接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教育长期被“边缘化”。因此,解决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本出路除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外,最终还得依靠教育。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和个体对英语能力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所蕴含利益的认识正确与否。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人们往往只关注英语教学实践的外在利益,忽视其内在利益。然而,内在利益的人文性较之外在利益的工具性更能体现英语教育的终极价值。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促进“两种利益”的融合,无疑会更加有利于受教育者英语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约略同时,王阳明大力鼓吹人的主体精神,以为"心即理",天地万物之理只是我心;以为人只须去除一切私欲,回复己心固有的良善本性,则"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这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人的至尊地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思想,同样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同样有着激励人们冲破传统束缚、诱发新思想的积极意义.原始社会,在饥饿无奈的时候,人可能被杀死充饥.奴隶社会,奴隶可以活下来,但他不是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封建社会,人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人.但是,人是不平等的,只能生活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到了近代,"人生而自由平等"写入了法律条文,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提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看到了王阳明心学中所包含的人的价值发现的积极意义,看到了心学在明清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同时人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任何文化都处在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随着文化持有者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等的转变,常出现文化变迁。基诺族"大鼓舞"在当代流变中形成了多种存在形式,这是基诺族在文化变迁中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情绪情感是影响人的认知的内在因素,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社会适应。应用“顺应社会性”、“注重文化作用”、“自主发展”、“积极引导”等策略来培养良好的社会情绪,通过“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加强自我情绪理解”、“缓解矛盾心理”、“理顺社会情绪表达”等方法来调适社会情绪。对社会情绪的调适有助于个体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减少反社会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常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25-29
庄子的“自然”是与“道”融合的,它是外部自然界及其规律与主体相契合的结果,具有自然而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康德的“自然”则是相对于物自体而存在的“现象界的全部”,它包括外在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和内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是主体对象化的产物,体现了主体的先验综合能力。两相比较,庄子的“自然”居于本体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浑融天成,康德的“自然”则带有鲜明的主体烙印,认为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自然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思维方式以及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时代和学术背景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岩溶含水层由于其本质脆弱性,对土地利用变化极其敏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以典型岩溶单元—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文地质背景下的岩溶含水层本质脆弱性,结合流域地下河水近20年的水化学资料,分析了含水层脆弱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业活动、城镇建设及居民活动都对地下水质变化有明显影响.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恢复岩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和改善岩溶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觉与自发作为人存在发展的两种状态呈现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领域之中,自觉性作为人存在发展的内蕴指向不断扬弃自发性而实现自身,而自发性作为自觉性的前提和基础不断为人的发展提供新的领域和契机。人的发展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无论在对外部自然界、社会的认知改造过程中,还是在此基础上内在主体性的确立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自觉与自发不断契合与超越的前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