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 ,主要为加里东晚期 ,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文章选取各期花岗岩中的主要岩体 ,应用斜长石粒度体视学方法研究了花岗质岩浆的演化。结果表明 ,区内花岗质岩浆的演化受对流分异作用控制。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了斜长石粒度体视学在花岗质岩浆演化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北山中部地区闪长岩-花岗岩类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山中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以海西中晚期为主,加里东晚期次之。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分为3个旋回6期,其中海西中期第2,3期和海西晚期岩浆活动员为强烈。研究区岩体多呈岩株、岩枝和岩基产出,围岩普遍发育混合岩化和同化混染,岩石具花岗结构,块状-(巨)斑状构造。岩石化学成分为钙碱性系列,闪长岩分异程度低,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分异程度中等,花岗岩类相对较高。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花岗岩类属S(海西)型花岗岩类,海西中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类则属I型(科迪勒拉),闪长岩属交代(花岗岩化)成因,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属岩浆成因。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是中-晚志留世北山地区哈萨克斯坦板块向南俯冲使上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海西中期闪长岩是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是裂谷扩张阶段上地慢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海西晚期花岗岩是裂谷萎缩和闭合阶段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贵东花岗岩体的成因及其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贵东花岗岩体在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配分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和起源。结果表明,贵东岩体系由陆壳硅铝层重熔而形成,且受重熔的地层,很可能就是该区域晚元古代一早古产代的加里东地槽型沉积物。  相似文献   

4.
云开造山带广泛出露的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及紫苏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并且是高温俯冲-碰撞后构造环境形成的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高钾钙碱性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侵入辉长岩的Sm-Nd矿物-岩石等时线年龄为(392±53)Ma,并主要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为碰撞后底侵-伸展的构造环境,其中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侵入辉长岩的形成则标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和大陆伸展作用环境的开始。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中尽管存在四堡期(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重要信息,但它们应代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后拆沉-底侵-伸展作用构造环境岩浆岩活动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印支期的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  相似文献   

5.
永平花岗岩属陆壳改造型,是继海西一印支期混合岩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熔、交代而成的具明显侵位特征的异地一半原地花岗岩,具有物质来源浅,形成温度较高,侵位浅,受改造时间长等特点。经历了地槽沉积-加里东期变质-海西-印支期混合岩化-燕山期的进一步重熔、交代这样漫长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福建魁歧碱性花岗岩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魁歧花岗岩是我国东南沿海晶洞钾长花岗岩的代表性岩体。该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m.y.,它是在南澳—长乐断裂挤压作用之后的拉张阶段侵位,以碱性花岗岩为主,伴有早期黑云母花岗岩的复式岩体。碱性花岗岩中长石为条纹长石,出现霓石和亚铁钠闪石。晶洞构造、花斑结构普遍发育。化学成分以富硅、碱,低铝、钙、镁为特征。岩石化学资料表明,魁歧花岗岩与共生的火山岩和其他花岗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源关系,是同熔型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产物。但该花岗岩以非造山、相对无水、富碱等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因此笔者建议将该类花岗岩列为同熔(A)型。  相似文献   

7.
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及其周围区域变质岩石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慈竹英云闪长岩体位于江西弋阳县南,岩体在平面上呈哑铃状,面积约45平方公里。利用钾氩法测定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477×10~6 年,形成时代属加里东早期。岩体附近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石,按变质程度可划分出三个变质带: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带,红柱石二云母片岩带,碳质板岩与石英岩带。英云闪长岩体主要位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从硅线石和红柱石的出现,本区区域变质岩石属于比较典型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岩体内部可见到围岩的包体,岩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边部具形状奇特的塑性流动构造,岩体周围发育条带状混合岩、褶皱状混合岩和肠状混合岩。岩体分相不清楚,边部具片麻状构造,而内部为致密块状。英云闪长岩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在矿物组合方面非常相似.区别在于矿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二者的副矿物成分也相同,均属锆石磷灰石型。镜下观察,组成英云闪长岩的矿物,结晶有一定顺序,交代结构不明显。根据以上特征,初步认为英云闪长岩的形成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背景上,在变质程度最深部位由泥质、粉砂质岩石发生深熔作用的结果,开始阶段产生少量的花岗质熔体,当温度进一步升高,终于导致英云闪长质熔体形成,后者向上侵入,但位移的幅度不大。综合各方面证据得到的结论是: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属于深熔作用产生的半原地型具流化特征的同褶皱岩体。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9.
片麻状花岗岩、中粗粒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是玲珑花岗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玲珑花岗岩体的三种主岩石经历了不同的成岩作用,片麻状花岗岩是混合-交代作用形成的,中粗粒花岗岩是由片麻状花岗岩通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两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和继承发展关系,斑状花岗岩是岩浆上升后经分界结晶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对赣西北石门楼地区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7 Ma±2.4 Ma(MSWD=0.21),属早白垩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Si(SiO_2分别为70.16%~72.78%和72.76%~73.80%)、Al、ALK、CIPW刚玉分子和Rb含量高,Ca、Sr、Ba、Ce、Zr、Y及Nb含量较低,A/CNK值、(Na_2O+K_2O)/CaO和Rb/Sr比值高,REE显示四分组效应,Eu/Eu*值(分别介于0.36~0.60和0.071~0.073)中等或小,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源岩重熔再造作用形成,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陆内造山挤压至伸展过渡初期,具有形成钨(钼铜)或钨(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时代及空间专属性和成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BZ19-6区块变质岩潜山数口钻井的铸体薄片、常规物性等数据展开综合分析,依据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构造等建立该区块变质岩的岩性划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除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钾长片麻岩外,其余变质岩的浅色矿物(石英、长石为主)含量均较高,暗色矿物(黑云母等)含量较低;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运动产生的未充填裂缝和斜长石的粒内溶孔;当石英含量为25%~35%(体积分数)、斜长石比率为0.4~0.6时,物性最好;碎裂岩、二长片麻岩、二长混合花岗岩、斜长混合花岗岩的浅色矿物含量高,孔隙度和渗透率高,是形成优势储层最有利的变质岩岩性。但是,各岩性之间的浅色矿物含量、物性、抗压强度等相差不显著,指示岩性确实起到基础作用,但是构造作用可能是有利储层形成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麻棚岩体出露于土岭-石湖金矿田西北部,与围岩阜平群的变质岩成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内岩相分带清楚,矿物组成相对较简单,岩石化学特征反映其为铝、碱过饱和的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金含量高,浓集系数达12.2,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不同相带为同源分异产物。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的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空间上与金矿脉密切共生,或其本身就是含金脉岩,说明麻棚岩体为岩浆成因——相当于Ⅰ型花岗岩,其成岩物质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它不但为矿田内金矿的形成提供热源,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的打古寨和罗布里岩体是桃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体,成岩时代均为燕山早期。根据Sr,Pb,O和S同位素资料,结合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打古寨岩体是由上部地壳重熔改造形成,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罗布里岩体是由壳幔混合岩浆形成,属同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华南出露大量加里东期花岗岩,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长期存在争议。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主要形成于416~432 Ma之间,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类型除少数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为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富硅、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等元素,亏损Ba、Nb、Sr等元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花岗岩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湖南加里东期岩体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区域内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铀含量相对较高,为后期铀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野马泉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青海祁漫塔格的结合部位,是青海省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区。采用LA-LCP-MS锆石U-Pb法测得矿区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20.53±0.69)Ma和(400.8±1.4)Ma,表明矿区成岩有两期,即加里东晚期和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明显具有富硅富钾铝过饱和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源区经历了俯冲板块流体交代,为壳幔混合源区。岩石形成于东昆仑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这两期构造——岩浆旋回的末期,由碰撞挤压环境转向后碰撞的伸展环境,岩石具有良好的成矿性。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两次构造——岩浆旋回末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是两期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碱性长石花岗岩为例,采用Turbo FT便携式红外光谱辐射计对其4种组成矿物(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分别进行0.71—1mm颗粒室外常温、0.71—1mm颗粒室内80℃、块体室外常温的热红外(7—14μm)光谱特征测试,以测试结果作为端元光谱对室外常温下测得的块状碱性长石花岗岩光谱进行解混,并与将ASU光谱作为端元光谱的解混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岩石与矿物端元的光谱测试条件相同时,解混效果最好;使用块状端元光谱能有效解混块状岩石光谱;ASU颗粒光谱不能解混块体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试验结果对遥感地质及矿物填图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成矿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斌矿空间为中川央体热晕范围内的多级构造体系,成矿时代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时代相近,稀土元素及流体包体特征显示其成矿物源与沉积建造具有更大的亲缘性,同时也体现了岩浆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卢氏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卢氏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认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灰池子复式混合花岗岩基为花岗伟晶岩脉群的母岩,并为稀有金属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
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形成和演化的某些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 ,通过岩浆动力学的分析 ,提出 :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是在玄武岩浆侵入作用下源区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演化的产物 岩石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混合 (染 )作用主要发生在源区县以分层对流方式进行 形成岩石Eu负异常的长石的分离作用发生在岩浆萃取和源区岩石部分熔融阶段  相似文献   

20.
赣西北武宁县石门寺钨矿是大湖塘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钨资源量占矿集区钨资源总量的67%,其中细脉浸染型钨矿体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74%,是矿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石门寺细脉浸染型钨矿产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时间一致,矿石硫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反映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细脉浸染型钨矿提供了钨金属,控制了矿体的成矿时间和产出空间。石门寺矿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源岩双桥山群含钨量高达9.16×10-6,部分熔融时钨金属趋于进入岩浆。富钨岩浆发生结晶分异,残留岩浆中钨金属得到进一步富集,该残留岩浆汇集到岩体顶部,出溶成矿流体。岩浆出溶的成矿流体使围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发生云英岩化,导致岩石中铁、锰和钙等元素析出;这些铁、锰和钙与成矿流体中的钨金属结合,形成细脉浸染状黑钨矿和白钨矿。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矿体产出的空间,云英岩化的范围指示矿体产出的位置,岩体接触带和云英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紧邻矿体的、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顶部的具有流体出溶性质的似伟晶岩壳岩性特征明显,野外极易辨认,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层。富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小岩体及控岩构造是找矿的区域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