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赣南苗云岩体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武夷—云开造山带中部的广东始兴—江西全南一带,是研究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属性的重要区域;以盆地内苗云岩体二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成因,对早古生代赣南地区构造属性特征进行补充。结果表明:苗云岩体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富铝等特征,且相对富钾贫钠,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Th,亏损Ba、Nb、Ta、Sr等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中等Eu负异常,暗示其主要来自于地壳熔融;构造判别图显示其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环境,表明苗云岩体可能形成于陆陆碰撞所导致的陆壳加厚环境。SHRIMP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7±3. 2) Ma,为晚奥陶末期—早志留初期岩浆产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表明赣南地区在晚奥陶末期—早志留初期已由俯冲环境转换到陆陆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2.
华南出露大量加里东期花岗岩,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长期存在争议。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主要形成于416~432 Ma之间,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类型除少数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为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富硅、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等元素,亏损Ba、Nb、Sr等元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花岗岩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湖南加里东期岩体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区域内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铀含量相对较高,为后期铀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丹凤地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活跃。为进一步约束早古生代后碰撞阶段的开始时间,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对马莲滩一带产出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砖红色钾长花岗岩是高硅(71.79%~72.99%)、过钾质(K_2O/Na_2O 3.02~4.32)、偏碱(AI值0.80~0.89)的过铝质(A/CNK值1.03~1.16)S型花岗岩,它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明显亏损Ba、Nb、Ta、Sr、Ti等元素,其轻稀土元素分馏较强、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铕负异常。其岩浆锆石在CL图像上颜色较深,协和年龄为(430.8±2.6) Ma。该钾长花岗岩是后碰撞构造环境下由富含黏土质或泥质岩石低度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岩,它约束了东秦岭地区古生代碰撞造山的结束时间,标志着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进入后碰撞阶段(第二期第四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分析总结江西九岭地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通过对九岭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九岭岩体具过铝,富钾、铁,贫钠,Eu负异常,低Ba-Sr,高钾钙碱性系列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主要为地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年龄为(808±2.2) Ma、(814±6) Ma、(817±7) Ma、(833±3.8) Ma,为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与江南造山带区域年龄数据对比,认为九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晚期的构造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卡拉麦里构造带东段下古生界中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重新标定东准噶尔造山带下古生界的形成时代和物源区,并约束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有助于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增生和拼贴过程。测年结果显示:卡拉麦里东段原奥陶纪—志留纪地层中荒草坡群第一亚群、第二亚群和红柳峡组砂岩的碎屑锆石表面年龄特征相似,以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年龄峰为主;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侵入花岗岩年龄约束荒草坡群第一亚群、第二亚群和红柳峡组的形成时代介于426~413 Ma,应为志留纪罗德洛世—普利道利世,与阿尔泰造山带哈巴河群同期。物源分析表明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碎屑物质分别来源于野马泉早古生代岩浆弧和准噶尔微陆块,支持准噶尔盆地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东准噶尔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寒武纪—早奥陶世(523~480 Ma)阿尔曼太洋发育阶段、中奥陶世—志留纪早期(480~432 Ma)阿尔曼太洋南北双向俯冲闭合阶段和志留纪中晚期(432~416 Ma)构造转折期弧后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陇要超基性岩的变质岩捕虏体,为探讨滇黔桂低温成矿域的基底岩石组成提供了极佳的线索.初步的碎屑锆石SHRIMP和LA-ICP-MS年代学研究显示,原岩沉积时代的下限约为430Ma,相当于晚志留世一早泥盆世,该组锆石可能主要来源于盆地南侧坍塌的早古生代晚期(广西期)造山带;沉积物源区地壳可能主要存在-430Ma,-520Ma,-770Ma,-860Ma,-960Ma,-1100Ma和-2500Ma等七组地壳或再循环地壳组分;对于深厚覆盖区之下的基底岩石类型及其性质,深源岩石包体能够提供其他研究对象无法提供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分布在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南缘,距额敏县东南约80 km的库鲁木苏钾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4.4±2.5 Ma,为早石炭世晚期.岩石为高K、Ca,碱性,具相对富K贫Na、低Al、低Mg、准铝质的特点.相对亏损Ba、Nb、Ta、Sr、P、Ti,富集Rb、Th、K,负Eu异常强烈,δEu=0.01~0.31,HREE配分曲线呈略右倾"海鸥型".结果表明:库鲁木苏钾长花岗岩是在早石炭晚期后碰撞环境下,由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物质受到底侵玄武岩浆的加热部分熔融后,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可能东延至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之北的达拉特-巴依塔格岛弧带,共同构成一条贯穿东、西准噶尔北部的巨型构造岩浆岩带,且博什库尔-成吉斯岩浆弧在早石炭世晚期已处于后碰撞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准噶尔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伊吾县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位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阿尔曼太断裂和克拉麦里断裂之间的野马泉岛弧区, 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 对这3种岩性进行精确定年, 其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7.4±3.2,422.8±3.2和418.5±2.6Ma,说明铜华岭岩体是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 为东准噶尔早古生代造山带演化提供了花岗岩证据。  相似文献   

9.
云开造山带广泛出露的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及紫苏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并且是高温俯冲-碰撞后构造环境形成的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高钾钙碱性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侵入辉长岩的Sm-Nd矿物-岩石等时线年龄为(392±53)Ma,并主要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为碰撞后底侵-伸展的构造环境,其中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侵入辉长岩的形成则标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和大陆伸展作用环境的开始。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中尽管存在四堡期(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重要信息,但它们应代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后拆沉-底侵-伸展作用构造环境岩浆岩活动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印支期的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花岗片麻岩形成时代为(2 611±31)Ma。通过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片麻岩为火山弧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晚太古代岛弧环境,代表了该期板块俯冲-增生事件。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多板块结合部位,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过程及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演化的理想窗口。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乌力吉花岗岩处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中,与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岩带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乌力吉岩体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同时为古亚洲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中获得两组相对独立的岩石年龄:(236.1±1.1) Ma和(248.6±0.8) Ma,表明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印支期早期且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乌力吉花岗岩源岩主要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研究区在早三叠世内发育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随着俯冲作用深入,以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内完成闭合碰撞,并在研究区形成同碰撞花岗岩,碰撞时间应早于(236.1±1.1) Ma。  相似文献   

12.
富钾碱性岩体形成演化对铜矿成矿制约--以马厂箐铜矿为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马厂箐赋铜斑岩体主要由早期角闪正长岩及晚期花岗斑岩组成,早期角闪正长岩锆石U-Th-Pb年龄(35.6±0.3)Ma,晚期花岗斑岩锆石U-Th-Pb年龄(35.0±0.2)Ma,岩浆活动期限0.6Ma;早期角闪正长岩氧逸度低,锆石Ce4 /Ce3 平均102,晚期花岗斑岩氧逸度高,锆石Ce4 /Ce3 平均264.马厂箐赋铜斑岩体由早到晚氧化性增强表明和铜矿化有关氧化性岩浆不是直接来自强氧化性地幔源区,而是在形成上升过程中和顶部富水及斜长石氧化性盖层反应,形成富水氧化性岩浆.富水氧化性岩浆结晶分异出的富铜成矿流体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床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南天山古生代增生-碰撞事件和变形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天山山脉是通过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的增生和晚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早古生代晚期的阿齐克库都格-尾亚缝合带以奥陶纪的蛇绿混杂岩、含奥陶纪-志留纪化石的复理石以及高压变质岩和糜棱岩为特征。中天山造山带主要是一个奥陶纪的钙碱性火山岩-深成岩岛弧,而南天山主体是一个弧后盆地。中小型构造形迹及不整合接触关系,提供了一些两期韧性变形的运动学和定年学依据。早期韧性变形发生在400Ma左右,为从南向北的推覆作用;含麻粒岩的蛇绿混杂岩和石榴石-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即形成于此期。早石炭世磨拉石不整合沉积在前石炭纪的变质岩和韧性剪切岩石之上。晚期韧性变形发生在晚石炭世—早二迭世,为右旅走滑构造作用;靠近中天山的北天山火山岩中发育有右旋走滑韧性剪切构造。其成因可能与晚石炭世发生的塔里木与西伯利亚两个陆块的碰撞有关。晚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在早古生代变形形迹之上。结果表明,古生代的两期陆壳增生事件奠定了天山山系的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4.
安徽霍山陈家湾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侵位于古生代佛子岭岩群中。文章对陈家湾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陈家湾岩体形成于(124.5±2.7) Ma,属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地区130~125 Ma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陈家湾岩体SiO_2、Al_2O_3及碱质含量中等,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该岩体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w(Rb)/w(Sr)和∑LREE/∑HREE比值均较高,呈较轻微的Eu异常,岩浆源于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入的地壳源区,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较显著的结晶分离作用。区域成岩成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陈家湾岩体是在早白垩世古太平洋西向俯冲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与金厂金矿成矿有关的岩浆类型、活动时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技术对研究区花岗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年龄及原位微区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环带发育,wTh/wU值>0.4,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年龄分布于220Ma和103~123Ma 2个区间,代表了2期岩浆事件;对2种锆石分别命名为捕获岩浆锆石和新生岩浆锆石;锆石的地球化学和年龄信息显示捕获岩浆锆石的原岩为早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信息暗示花岗斑岩是早三叠世花岗岩高度熔融结晶分异、侵位于浅部氧化环境而形成,这一过程导致新生岩浆锆石负Eu异常程度降低。新生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13.5±3.8)Ma,与成矿年龄一致,据此认为早白垩世的岩浆事件是金厂金矿成矿事件的直接原因,成矿背景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岩石圈伸展。  相似文献   

16.
扎瓦拉岩体是川西藏东地区江达花岗岩带冬普-罗麦亚带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岩性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研究表明:扎瓦拉岩体的石英二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5.4±1.1)Ma和(218.0±1.1)Ma,时代属晚三叠世卡尼期,该岩石具有高硅、钛、钙,贫铝、镁、钠,相对富钾贫钠、准铝质等特征,为富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石的稀土总量偏高,轻稀土明显富集,弱负Eu异常;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出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扎瓦拉岩体形成于造山期板块俯冲碰撞型火山弧环境,岩浆可能源于岛弧不成熟陆壳的部分熔融,并混有部分幔源组分,属于早晚三叠世,金沙江洋壳向西俯冲,发生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紧密,如郭家岭期岩浆杂岩体与该区域大规模的金成矿期存在较好的时间耦合性。本研究以郭家岭期北截杂岩体中发育的两期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北截杂岩体两期花岗闪长岩均为似斑状结构,但二者的基质粒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较早一期(132.9±1.2)Ma花岗闪长岩中基质为中粗粒结构,而较晚一期(129.7±1.1) Ma花岗闪长岩中基质呈中细粒结构;前者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后者属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均表现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特征。两期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具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此外,早期就位岩体与晚期岩体的微量元素特征存在轻微差异,且岩浆物质来源显示为壳幔混源,说明胶东地区中生代发育的岩浆杂岩体以持续构造活动为基础,存在长期活动的岩浆房,不同时期的同源岩浆具有轻微的演化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吉林省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进行野外地质考察、薄片镜下观察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及构造环境。长石岩屑杂砂岩的碎屑颗粒具有分选和磨圆度差以及成分复杂的特征,表明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获得114颗碎屑锆石U-Pb年龄介于480~276 Ma,可划分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22~276 Ma)和早石炭世(349~323 Ma) 2个主要年龄组,另有4个早古生代和中泥盆世年龄。通过区域岩浆事件对比,推测石头口门地区早二叠世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活动陆缘型岩浆岩,少量来自研究区附近的早石炭世岩浆岩、早古生代岩浆弧、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弧-陆碰撞岩浆岩以及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综合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沉积以及构造背景资料分析,认为石头口门早二叠世砂岩应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海底扇沉积序列的组成部分,并在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作为基质与一系列成分、规模和时代复杂的构造岩块或岩片共同构成了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19.
对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出露的一套原定为中?下侏罗统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新获得的流纹岩和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 年龄分别为262±2和261±2 Ma, 表明流纹岩的时代应为中二叠世晚期。四子王旗地区流纹岩多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 具有高硅、高碱、富铝以及贫钙、贫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大, 配分曲线明显右倾, 具有中度到重度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和轻稀土元素, 亏损Nb, Ta, Sr和Ba等元素。火山岩的εHf(t)为负值(-25.97~-11.94), 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熔融岩浆。该套火山岩具有高硅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岩浆经历过结晶分异过程, 岩浆喷出与深部幔源岩浆的加热有关。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 判断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皖南休宁-屯溪中生代红层盆地白垩纪以来的伸展作用及其与周围地层、岩浆岩的时序关系,研究了歙县岑山盆缘断裂带内两条硅化脉.硅化脉具破裂结构的锯齿状,镜下石英呈贝壳状,半自形结构,表面具小孔洞及撞击碎裂特征的结晶带杂乱分布,指示快速拉张的形成环境. CL图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岩浆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揭示了区内至少发生过3次构造-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晋宁晚期、加里东晚期、燕山期.岑山盆缘断裂为歙县-祁门断裂带产生的次级断裂,形成时间可界定为451.0±1.9~441.7±1.0 Ma;早白垩世晚期NW-SE向伸展开始时间为132.8±2.1 Ma,构造活动强烈,到112.3±1.2 Ma岩浆活动基本停止,构造活动微弱,标志白垩纪红层盆地的形成,因此早白垩世伸展的时间为132.8~112.3 Ma.厘定了区域构造活动、岩浆作用的时序关系,为皖南地区白垩纪弧后伸展环境提供了辅助证据,对认识皖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构造背景及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