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Cr13不锈钢应变疲劳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Cr13马氏体不锈钢应变疲劳过程中发生了循环软化.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疲劳亚结构为位错胞状结构,但胞的特征受板条形貌、碳化物分布和循环应变幅的影响.应变幅恒定时,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微观亚结构的演变过程为:首先是可动螺型位错进行交叉滑移,将基体中的自由位错束集;然后与碳化物或板条界相连,形成壁较厚的位错胞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初级离位原子(PKA)能量下单晶α锆的辐照损伤动态过程,以及辐照后的缺陷模型在沿[0001]单轴拉伸下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PKA能量的增加,α锆晶体中辐照产生的Frenkel缺陷对数目稳步增加;单轴拉伸模拟结果显示,辐照产生的Frenkel缺陷对会显著降低单晶α锆的屈服强度,且随着PKA能量的增大,辐照材料的屈服强度呈缓慢逐渐下降的趋势;结合拉伸形变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化可知,辐射产生的缺陷为位错环提供了成核位置,在较低的应变下即产生了大量位错,导致辐照后α锆的屈服强度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显色剂DCS-偶氮胂与锆在0.08-0.48mol.L^-1盐酸介质中显色反应效果好。试剂及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分别在538nm和6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88×10^4,锆与试剂的配位比为1:2。一般常见元素的允许量均在几毫克。可用于矿石中锆的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4.
小冲孔蠕变试验技术是一种采用微小试样、近乎无损地评定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新方法.为了研究R60702锆在200 ℃下蠕变特性,对R60702锆材试样进行了载荷为454~572 N的小冲孔蠕变试验,得到了R60702锆材试样蠕变挠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R60702锆材在200 ℃时存在着明显的蠕变现象,而且在载荷水平较高时具有明显的蠕变曲线三阶段的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Norton方程关系式εc=A(σ-σcon)n;R60702锆材在200 ℃时的蠕变机理为位错蠕变.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下采取恒塑性应变幅控制研究了单滑移取向[123]铜单晶体的循环形变过程.塑性应变幅为1×10-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通道衬度(SEM-ECC)技术对同一试样在不同循环周次进行疲劳过程位错组态演化,以及驻留滑移带(PSB)的形成和它的表面形貌观察.对比了不同周次的位错组态,从而把疲劳过程的早期位错演化分为主滑移平面上的主刃型位错和基体位错墙间的螺型位错段起主要作用的两个阶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关于PSB形成的可能机制:当基体位错墙的间距与墙的宽度都达到一临界值时,由于基体位错墙两边的螺型位错段对基体位错墙施加不平衡的作用力,当此力达到临界值时导致基体位错墙的连锁性破坏,从而形成驻留滑移线(PSL).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与PSL相邻的螺型位错段继续作用而最终导致PSB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体心立方(bcc)结构金属的循环变形机制,在恒总应变幅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含晶界孔洞粗晶工业纯铁的疲劳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含晶界孔洞的粗晶工业纯铁在不同总应变幅"εt/2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循环硬化现象,无循环饱和阶段出现.疲劳寿命与塑性应变幅的关系基本符合Coffin-Manson法则.循环变形的表面变形特征与外加总应变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总应变幅的增加,滑移变形及其导致的挤出侵入现象更为严重,滑移开裂更趋显著;越来越多的原来位于晶界上的微观孔洞发生扭曲变形、聚合、长大而产生裂纹,甚至导致沿晶开裂.在相对较高的总应变幅下,在表面还观察到了滑移扭折现象以及沿晶裂纹扩展进入晶粒内部的现象.在低应变幅"εt/2=1.0×10-3下循环变形后发现了类驻留滑移带(PSB)楼梯位错结构,随着应变幅的增加,位错胞结构发展成为主要结构特征,其平均尺寸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在强制对流的条件下,研究了锆刚玉莫来石-氮化硼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行为,给出了亚临界裂纹扩展的激活能和应力强度因子指数。  相似文献   

8.
在强制对流的条件下,研究了锆刚玉莫来石-氮化硼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行为,给出了亚临界裂纹扩展的激活能和应力强度因子指数。  相似文献   

9.
以电熔镁砂和锆英石为原料,研究锆英石质量分数和烧成温度对镁锆质试样物理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锆英石质量分数为20%、烧成温度为1 650 ℃时,镁锆质试样具有最佳的物理性能;当锆英石质量分数超过20%,试样的物理性能和热震稳定性开始下降.试样的主要物相由t-ZrO2、方镁石和镁橄榄石组成,t-ZrO2晶粒与MgO晶粒交错分布,形成二相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对Ti-56%Al(原子分数)单晶变形亚结构中位错的滑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TiAl相单晶在室温下,沿[112]方向受力产生的可动位错系为{111}1/2〈112]型超位错,位错滑移方向为〈110]或〈132];位错线轴向处于〈110]或〈132]方向的部分由于受到Peierls应力势的限制而变为难滑移部分,位错继续运动的结果导致在平行于这些方向上形成2条长直的位错对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氢化锆晶体散射的声学模型和光学模型给出的频谱分布函数,计算了氢化锆中氢的热区散射律和散射矩阵,得到了WIMS-N1库,应用NJOY程序从ENDF/B-IV库中制备了氢化锆中氢,铒-166和铒-167等核素的数据,得到了WIMS-N2库;并对这2个库作了评价,结果表明,WIMS-N1库和WIMS-N2库的适用于铀氢锆堆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栅元计算程序WIMS-D/4及含有氢化锆中氢核素数据的WIMS-N2核数据库,计算了我国第1座商用铀氢锆堆(西安脉冲堆)的栅元参数,生成了两群群常数随燃耗变化的数据库.用所产生的群常数库和TRIGAC程序对西安脉冲堆堆芯重要的物理和安全参数———堆芯通量分布、Kef随燃耗的变化、负温度系数以及功率峰因子等进行了计算,这些参数对堆芯燃料管理和核安全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定反应温度范围内以熔盐为介质通过炭纤维与金属锆反应制备出碳化锆/锆涂层炭纤维,并在反应温度为800℃时,研究反应时间对碳化锆/锆涂层炭纤维表面相组成、形貌及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00℃可制备均匀致密的碳化锆/锆涂层;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碳化锆/锆涂层厚度略有增加;涂层后炭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比原炭纤维的相应值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GH133合金的循环应力应变反应和低周疲劳性能,并作了位错结构和断口观察。通过对比拉压对称(R=-1)试验和恒定最大正应变(ε_(max)=C)试验,证明平均拉应力起降低寿命的作用。位错结构观察证明,循环使共格γ′质点的相界处产生应力场,最终导致位错的萌生并运动,位错运动又进一步增殖位错。位错运动方式是变化的,由成对切割γ′质点到单位错切割γ′质点和位错绕过γ′质点。滑移带位错结构最终可以出现饱和的梯状结构,与典型的驻留带位错结构相似。晶界和双晶界附近位错密度高,具有位错胞结构,同时可以出现沿晶界裂纹和沿双晶界裂纹。 在循环交变作用下,材料的破坏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主要过程,即在循环作用下产生的材料变形行为的变化,疲劳裂纹的形成和疲劳裂纹不断扩展,直到一定的临界大小而发生最终破坏,这三个过程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宏观疲劳现象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说明。对于含有共格γ′沉淀相的低层错能奥氏体合金,许多研究[1—8]指出,其循环反应往往是先循环硬化再循环软化,并具有面排列位错结构。关于循环软化现象,一些作者认为[8],共格沉淀相在位错往复切割下碎化而导致回溶,产生软化,更多的作者相信[4],位错切割共格相导致有序强化作用减弱或消失,产生软化。关于循环硬  相似文献   

15.
对常温阻值大于标称阻值PTCR热敏电阻在还原气氛中(氧分压lg{pO2}Pa=-4.1106~-4.0547)于600℃,800℃和900℃分别处理2h,4h和6h,对处理后的热敏电阻电性能及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产品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原气氛热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PTCR热敏电阻的常温阻值,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LY12铝合金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条件下未加载和疲劳断裂后的蜷线位错问题。室温时效未加载的试样没有位错环和蜷线位错,疲劳断裂的试样有一些不规整的蜷线位错,这种蜷线位错是通过位错攀移而形成的。在未加载240℃时效的试样中存在着许多沿<112>方向伸长的位错环,但在循环载荷作用下,这些环消失并且生成蜷线位错。240℃时效试样的蜷线位错是在循环载荷作用期间位错环同螺位错相互反应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对铌钽矿的富锆尾矿与碱石灰在一定温度下熔融 ,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来制备ZrOCl2 ·8H2 O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用氧化钙熔融法分解富锆尾矿过程中加入少量NaOH可以大大提高锆的浸出率。进而提出了用廉价的生石灰作原料 ,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作为反应助剂来分解富锆尾矿 ,生产氯氧化锆的新方法。确定了相应的反应条件为 :NaOH :CaO :尾矿的质量比 =0 .2 :1 .5 :1 ;熔融温度为 1 2 5 0℃ ,时间 2h。  相似文献   

18.
铁锆混合交联蒙脱土的酸性和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锆交联蒙脱土(Zr─PILC)和铁锆混合交联蒙脱土(Fe─Zr─PILC─1/4,Fe─Zr─PILC-1/5),并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其酸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Zr-PILC-1/4,Fe-Zr─PILC-1/5与Na─原土相比,中强酸和强酸酸量均增加,而与Zr─PILC相比,中强酸和强酸酸量均减少,且中强酸强度减弱。以甲醇胺化反应为探针研究了样品酸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Zr-PILC─1/4和Fe-Zr-PILC-1/5活性比Na─原土高,但低于Zr-PILC。起酸催化作用的主要是L酸中心。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循环应变作用下(135)同轴非对称铜双晶体中的位错结构。结果表明,双晶晶界领域的位错结构特征不同于远离晶界的区域,一是低应变幅下晶界旁有低密度位错区的形成,二是驻留滑移带结构接近晶界时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20.
还原气氛热处理对BaTiO3热敏电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温阻值大于标称阻值PTCR热敏电阻在还原气氛中(氧分压lg{po2}pa=-4.1106 ̄-0.40547)于600℃,800℃和900℃分别处理2h,4h和6h,对处理后的热敏电阻电性能及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产品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原气氛热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PTCR热敏电阻的常温阻值,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