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若干问题,从群众满意度分析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区域探讨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关系,并据科技双刃剑特点从公共安全、循环经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社会科技事业等方面分析科技发展道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9-2017年关中城市群脱钩指数的阶段性变化,说明其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状况,并以此表明该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特征.方法 建立Tapio脱钩模型,定量计算关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 (1)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关中城市群脱钩水平整体上稳步发展,在 t3 时期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2)在空间发展特征上,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脱钩水平表现为轴带状和团簇状聚集.结论 脱钩状态的变化主要有赖于经济增长的变化,即经济发展是关中城市群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ESDA技术和地统计分析功能函数——变差函数相组合的方法,定义了合适的距离权重矩阵,研究西部大开发10a甘肃县域经济及其增长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甘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弱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热点区域的总体格局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不是十分明显,结构上更多地表现为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增长热点区在空间格局上有一定的跃迁现象.10a来经济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组织性,空间格局上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比较显著.总体来看,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以2007年为界先增大后减小,分方向上,西北—东南方向差异性最大,而南—北和东—西这两个方向上经济发展的均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概念不同内涵的讨论入手,探讨了时它们各自不同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指标,进而指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南省22年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资料,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经济增长模型研究。通过采用指数增长拟合、二次曲线增长拟合得出的两个数学模型的比较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按照二次曲线数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为保证河南经济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了几项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本文就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退耦研究成为西方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开展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退耦研究,对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理论基础上,以重庆都市区为例,构建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的PSR框架,应用退耦分析方法建立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6—2007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状态及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2007年与1996年比较,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总体退耦指数达0.567 3,呈较弱退耦状态,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所缓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缓慢增强;2)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水平存在着指标间和时间上的差异;3)推动重庆都市区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退耦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投入、科技进步等。基于PSR框架的退耦思想及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评价技术、政策、行为导向等在推动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中的作用,这对探索我国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退耦的有效路径、推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性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自治区15个地州市2000—2015年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规模上,新疆地区作为整体,2000—2015年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协调关系,但各地州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从地理集中度来看,经济集中度在新疆不同地区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经济聚集度在大部分地区低于人口聚集度;从空间关联性看,Moran指数由2000年的-0.268 3上升为2015年的0.753 2,说明在这2个时间断面上该地区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这种特征从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到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散到空间聚集转变.新疆内部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地州市数量不断减少,即各地州市人口与经济的地域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贵州省近十年来经济集聚在空间上的表现,以交通区位、产业发展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市场支持能力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建立评价空间经济集聚的指标体系.在收集、整理2000-2011年各指标数据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特征明显,以六盘水、贵阳市和遵义市主城区为核心的增长中心向外扩延,在空间上使贵州省的经济增长轴基本显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ESDA与GIS技术,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1998-2011年人均GDP数据,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且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全局上看,三峡库区重庆段经济相对差异在缩小,从局部来看,空间集聚表现在重庆主城和渝东北库区,而库区中段的集聚态势表现不强烈;万州区在有关政策扶持下,经济发展加快,有望成为带动渝东北库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受库区蓄水影响的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确立能够反映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分异规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范围的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系统聚类方法)和定性分析(图形叠置法)的方法,将重庆三峡库区划分为6大生态功能区.为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初步的管理框架和尺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已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库区屏障带是该区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以及DEM数据,提取1995—2008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水热变化线,结合GIS支持下的山脊线提取,对生态屏障带综合划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屏障带内坡度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水库两岸地表亮温和地表湿度受水库水位上升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为库区两岸30 km以内;划定的万州区屏障带范围主要为三峡水库水位线南北35 km以内,其总面积为2 215 km2,占其幅员面积的64.2%;万州区屏障带内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土地利用问题,区内陡坡耕地和建设用地极容易破坏本来就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直接对三峡水库的运行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屏障带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紊乱、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显的问题,提出通过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来有效引导土地合理利用,提升土地资源长期效益;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基本内涵出发,构建基于三角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库区重庆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不断提高,整体变化过程为"不健康-亚健康-初级健康";系统健康状态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为渝西及渝东南高于渝东北;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整体良好,主要以初级健康(T1、T3)的变化趋势为主;研究结果可反映本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态势,实现土地利用系统内部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酸雨是这一地区根本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酸雨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于RS技术分析了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酸雨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酸雨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是中度敏感;各区县中石柱、武隆、万州是酸雨最为敏感的地区,都市区及周边区县主要以轻度以下敏...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面临的贫困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历史上看,并非是修建三峡电站才导致其贫困。但是,三峡库区人民为修建三峡电站付出了绝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可耕种土地,致使本来就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而贫困的他们的生存条件更加恶化。国家和重庆市应当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发展工商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转变生产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移民,突出金融支持重点,优化三峡库区农村经济结构,从而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有力地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分析了蕴含其中的丰富文化知识;针对三峡工程的兴建对库区经济文化的影响,阐述了加强保护与传承三峡库区传统手工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为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重庆段汞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上游重庆段的汞污染现状及特点,表明三峡库区水域特别是重庆主城区水域中汞的污染已经较为严重,三峡水域水质基本为Ⅲ类水状态,部分江段处于Ⅳ类水,个别断面的超标因子就是汞含量。探讨了造成库区重庆段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污染主要来源有面源、城区点源、汞矿开采和固体废物等。面源主要是水土流失、库区燃煤;点源主要是主城区、长寿以及涪陵等沿江两岸工业、生活废水排污口;汞矿主要是乌江以及武陵地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沿江堆积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提出了防治汞污染的一系列技术、法规、政策措施,从源头控制汞污染,采取有效的汞污染治理方法,建立水库水质监管体系,健全机制及制定相关法规,为三峡水库的水质安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工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高山峡谷、河道型水库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经济体制、WTO、环境保护等形势,决定三峡库区工业发展战略的定位总的应是:工业为次,突出其它产业。在库区内,可适当发展旅游工艺品等工业,要特别禁止污染严重的工业;在泛三峡库区,可多在上游的重庆、下游的宜昌至枝城市设工业,在宜昌至枝城可多发展高耗能、高耗水的工业。国家要对三峡库区的工业发展给予严格的规制,并对三峡库区由此而致的损失给予适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三峡库区水体总氮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富营养化将破坏生态环境平衡.衡量水体是否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准确测定水体中总氮的含量.三峡库区筑坝后,水体流速减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发生.依据朗伯一比尔定律,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开展了三峡库区水体中总氮含量的测定工作.研究分析了影响总氮精确测定的各种可能因素,提出并改进了适合于实验室环境条件,也能获得高准确度结果的总氮测定方法.采用改进后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峡库区内重庆主城区的嘉陵江实际水样中的总氮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得水样的总氮含量为0.6~1.0mg/L,小于国家规定的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限定值(≥2.0mg/L),得出三峡库区水体尚未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