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壁的再生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是建立在代谢基础上的。前文我们已报道了再生壁形成中,EMP(糖酵解)和HMP(戊糖支路)呼吸途径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TCA(三羧酸循环)途径尚未研究。本文系报道应用TCA呼吸途径的抑制剂丙二酸钠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烟草K326无菌苗为材料,成功地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并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比较了从烟草K326叶片分离叶肉原生质体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质壁分离的时间、酶液浓度、渗透压及酶解时间是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对建立高效的烟草原生质体再生系统及其遗传操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烟草属的几个种中已成功地用原生质体培养成株,但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遗传标记的突变体的原生质体培养至今还很少见有报道.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我国选育的普通烟草(N.tabacum)的白花突变体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镜观察表明,新分离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表面光滑,在质膜外没有纤维状物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几乎没有发育:培养1天后,线粒体明显增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沿质膜发育,质膜变得粗糙;2天后,质膜发生折皱,高尔基囊泡向质膜外分泌它的内含物;6天后,质膜表面出现明显松散分布的再生壁。在培养基中附加200 ppm香豆素处理,在培养1天后,质膜仍然光滑,未出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天后,质膜开始变粗糙,内质网开始发育。试验表明,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可能作用。香豆素可能是在一定时同内,通过抑制质膜的活动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发育而抑制壁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发根农杆菌在植物细胞壁上受体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分离的烟草和元麦叶肉原生的南体及用植物细胞壁再生抑制剂处理的上述原质体分别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未发现农杆菌的附着;随着原生质体壁再生时间的延长,农杆菌的附着率逐渐的增加;用植物细胞主要组分的水解酶和TritonX-100分别处理3日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后,进行随着菌数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对经过胰蛋白酶和TritonX-100处理的细胞的附着率显著下降,TritonX-100提取液中含有糖蛋  相似文献   

7.
利用 DR-1型多功能细胞电融合仪分别对烟草和元麦(正常及黄化)的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种内电融合研究。当正弦交变电场强度分别为40~50伏/厘米及33~37伏/厘米时,烟草、元麦的叶肉原生质体能在电极间排列成串;这时若施加电压分别为120~200伏、100~140伏和100~110伏,脉宽为25微秒的脉冲电场于烟草、正常和正常元麦、正常和黄化元麦叶肉原生质体时,就会出现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逆性击穿,形成融合体。  相似文献   

8.
电镜观察表明,新分离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表面光滑,在质膜外没有纤维状物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几乎没有发育:培养1天后,线粒体明显增加,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沿质膜发育,质膜变得粗糙;2天后,质膜发生折皱,高尔基囊泡向质膜外分泌它的内含物;6天后,质膜表面出现明显松散分布的再生壁。在培养基中附加200 ppm 香豆素处理,在培养1天后,质膜仍然光滑,未出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天后,质膜开始变粗糙,内质网开始发育。试验表明,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可能作用。香豆索可能是在一定时同内,通过抑制质膜的活动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发育而抑制壁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烟草种间叶肉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G法、高Ca2 高pH法和PEG-高Ca2 高pH法等三种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对普通烟草K326和黄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结果表明,PEG-高Ca2 高pH法的有效融合率最高,融合效果最好.并同时对影响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融合的其它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DR-1型多功能细胞电融合仪分别对烟草和元素(正常及黄化)的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种内电融合研究。当正弦交变电场强度分别为40-50伏/厘米时,烟草,元麦的叶肉在生质全能在电极间排列成串;这时若施加电压分别为120-200伏,100-140伏和100-110伏,脉宽为25微秒的脉冲电场于烟草,正常和正常元素,正常和典化元素叶肉原生质体时,就会出现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塑性击穿,形成融合体。  相似文献   

11.
生物系遗传和细胞研究所所长郝水教授及其博士生安利佳等人,在《植物学报》1991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的学术论文。近年来,豆科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有13属约33种豆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其中,大豆、赤豆、百脉根、多变小冠花等有经济价植的豆科植物,已由我国学者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细叶黄芪(Astragalus tenuis)是一种豆科目草,关于它的离体培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细叶黄芪叶肉细胞的分离培养,并得到再生植  相似文献   

12.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t)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使用海螺酶(sc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剂。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溶壁酶(Lyuvllzyme)、蜗牛酶(Snailase)、纤维素酶(Cellulase)制备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原生质体.比较了酶的浓度、渗透压稳定剂、温度、酶解时间、菌龄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作用.1%蜗牛酶和1.5%溶壁酶酶解金针菇菌丝获得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无机盐(kcl,Nacl,Mgso_4)和甘露醇是制备金针菇原生质体的有效稳定剂.35℃、酶解1小时、菌龄3~4天的菌丝是制备金针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不同的再生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形成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6株谷氨酸产生菌以甘氨酸、青霉素和溶菌酶不同组合处理,对其原生质体形成进行了比较,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5~100%。B9-15 菌株细胞形态特殊,表面呈凹陷状,仅在含1.5~2.0%甘氨酸的高渗培养液中就能形成原生质体,在加有壁制剂的丁二酸钠高渗培养基上,所试菌株的原生质体再生率从10.5%~61.8%,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小麦叶肉原生质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行为比较,证明了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叶肉原生质体在电泳率上的差别与细胞膜组成成分上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EA_3-867纤维素酶分离的烟草(Nicotianatabacum)和元麦(Hordeumdistichon)叶肉原生质体,分别保温在尼古丁溶液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它们对尼古丁的吸收。结果表明,这两种原生质体能迅速地吸收尼古丁;原生质体吸收尼古丁的量,随介质尼古丁浓度的升高而增多;在生理学pH范围内,介质的pH对原生质体吸收尼古丁没有多大的影响。初步认为,这两种原生质体对尼古丁的吸收是一种简单的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植物原生质体作为一个良好的实验系统,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及细胞学研究中.本研究以烟草NC89叶片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烟草原生质体,经台盼蓝染色鉴定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2.7±1.6)×106 g-1,表明该方法能成功地制备高产率、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建立了一种烟草原生质体的简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 EA_3-867纤维素酶分离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元麦(Hordeum distichon)叶肉原生质体,分别保温在尼古丁溶液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它们对尼古丁的吸收。结果表明,这两种原生质体能迅速地吸收尼古丁;原生质体吸收尼古丁的量,随介质尼古丁浓度的升高而增多;在生理学pH范围内,介质的pH对原生质体吸收尼古丁没有多大的影响。初步认为,这两种原生质体对尼古丁的吸收是一种简单的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两种基因型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一年以后形成部分颗粒状和粉粒状结构,可用于悬浮培养。当分散好、生长快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形成后,即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较长时间的悬浮培养容易使材料的胚性丧失,昌乐5号的胚性悬浮细胞系20天左右建成,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14/10~5(再生植株数/植板的原生质体数);而山农587的悬浮培养物需5个月以后才能用于原生质体培养,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卡那霉素(250μg/mL)、链霉素(1 000μg/mL)和罗红霉素(150μg/mL)标记亲本菌株SY20-2、SY20-4,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0.5%~1%甘氨酸可以提高菌丝体对溶菌酶的敏感度,有利于原生质体的释放.溶菌酶不仅影响原生质体的形成,而且影响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因此在35℃水浴条件下,SY20-2选择酶浓度2 mg/mL,作用时间30 min;SY20-4选择酶浓度4 mg/mL,作用时间40 min,最适于原生质体的再生.以45%PEG(分子量1 000)作助融剂,融合频率为0.124%,选出153个融合子,其中3株重组子的稳定性及抑菌活性较好,重组子C对烟草野火病菌的抑菌活性比对照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