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表面组装技术(SMT)形成的产品,其焊点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在SMT产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能够对焊点质量进行实时评价和控制,将能提高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SMT焊点组装质量控制专家系统,其对于实现SMT焊点质量实时、准确的评价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区域气象自动站温度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抚顺市区域站实时资料存在时钟突跳、部分站点要素及全要素报文缺测、部分站温度长时间异常等问题。应用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及格式检查等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区域站温度整点实时观测资料的自动化质量控制。保证了资料的可靠性,提升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的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开展混凝土实时温度监测数据质量分析对于混凝土智能温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实时温度数据移动平均分析方法,将传统移动平均进行了多维度扩展。通过从时间、空间和质量维度对监测数据进行动态求均值,形成用于表征某一时刻、空间点、监测对象的特征温度数据,实现了与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的融合,显著减小了原始监测数据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降低了由于仪器故障、突发状况等造成的数据失真,以及数据误差对计算仿真、分析利用造成的影响。通过白鹤滩、乌东德等大坝混凝土实时温度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监控系统的工作性能、数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为混凝土温控施工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焊接过程参数质量评价和控制结合起来,提出一种通用型实时评价控制系统结构,并阐述了其原理和传递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在短路过渡GMAW焊中以正常短路频率和瞬时短路频率为评价指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焊接过程参数质量实时评价控制系统.通过改变瞬时短路频率评价的作用位置,有效地解决了双频率评价间的冲突,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焊接过程参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温度和摊铺厚度数据记录的人为因素干扰,研制了用于沥青摊铺厚度、施工温度测量和同步定位的便携式测温测厚仪。为实现沥青摊铺质量可视化实时管理,构建了公路施工三维可视化模型,提出了监测信息三维网络可视化集成模型,并基于该便携式装置开发了网络环境下公路路面沥青摊铺厚度温度可视化实时管理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天津某高速公路沥青摊铺进行监控,除极少数测点的摊铺厚度和初压温度之外,摊铺温度和终压温度合格率均达到100%。工程应用表明,路面沥青摊铺厚度和施工温度得到良好控制,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摊铺质量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装置可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温度进行采样和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并与设定的动作温度进行比较,实时温度通过数码显示出来,如果实时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上限,则自动起动风扇电机运转,并且风扇的转速会随温度升高而加速。如果实时温度超过设定的最高温度,电动机则全速运转。  相似文献   

7.
石磊英 《科技信息》2011,(18):366-36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热轧螺纹钢生产中,活套的控制原理以及故障的发生和应采取的必要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效实现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可以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通过分析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从材料、设备、人员、工艺4个方面选择质量控制指标,构建过程控制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过程实现分阶段的多点控制,实现有效实时的施工质量监控。人员指标过程控制实例证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模型是可行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9.
水泥机械立窑温度图形监测系统是将微机实时监测窑内温度引进水泥机械立窑,用检测到的窑壁有限点温度值,结合窑内的传热数学模型在CRT上显示出窑内工况,使操作人员可在控制室内监测窑运行,实现闭门烧窑,既保证煅烧质量又可改善劳动强度和生产环境,实现文明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含钒螺纹钢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钒在细化晶粒方面效果较好。由各种强化机制对屈服强度的贡献计算结果不难发现钒能够加强析出强化的作用。文章对HRB400螺纹钢中钒的析出情况进行热力学计算,并分析了不同钒含量对析出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特殊钢棒材厂原有连轧生产线上,通过增设超快速冷却系统,对轴承钢棒材高温终轧后进行超快速冷却工业试验.在连轧机组后增设三组超快速冷却系统.通过调节水压、喷嘴孔大小以及开启水箱个数,对GCr15轴承钢棒材进行高温终轧后超快速冷却.结果表明:随着连续冷却速度增加,晶界处二次碳化物中C,Cr含量减小,珠光体球团直径和片层间距减小,显微硬度值增大.棒材断面不同位置的冷却速度均可以达到抑制网状碳化物析出、过冷奥氏体完全发生珠光体转变的冷却速度要求,网状碳化物级别小于2级,达到轴承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值方法求解20MnSi钢筋在线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而求得组织场,并分析了各控冷工艺参数对20MnSi钢筋在线冷却过程中的淬透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场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较好,可以通过调整控冷工艺参数控制淬透层深度,为得到高强钢筋需要增大冷却水量,降低冷却水温;钢筋端面单元剖分的粗细会影响计算结果,使淬透层深度与控冷工艺参数之间呈阶跃式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电磁搅拌对钢坯凝固过程中热工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单侧冷却凝固实验装置进行了有无电磁搅拌作用下钢坯的凝固实验,并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对钢坯凝固过程中的各种热工参数进行了实时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电磁搅拌以后,钢坯凝固初期的铸型热流量明显增加,促进了铸型内钢液过热的耗散,使得钢坯内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降低了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这不仅抑制了柱状晶的发展,同时易于在钢液内部同时形核,有利于等轴晶凝固组织的形成,使得钢坯的等轴晶比率由无电磁搅拌作用下的47%提高到76%·这也说明了电磁搅拌促进钢液中的过热耗散是提高铸坯凝固组织中等轴晶比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棒材主电机电流与温度参数监测的工艺特点,采用集散控制原理和远程监测技术设计了主电机电流与温度的在线监控系统,并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汇编语言和VB6.O开发了数据采集与控制、定时通讯及上位机管理软件。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而且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X80管线钢超快冷生产过程,基于传热学基本理论,建立了超快冷温度控制模型.通过对带钢超快冷过程温度场模拟,开发了X80管线钢超快冷控制策略,得出超快冷以均匀模式开启初始组态并采用正向增开策略有利于超快冷精度的提高及带钢芯表温差的减小.针对工艺条件波动对控制精度的影响,开发了超快冷自适应系统,实现了带钢超快冷出口温度实时及卷间修正.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控冷工艺的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连铸生产过程中某些钢种钢水成分波动较大,导致采用传统参数配水模型控制时铸坯表面温度波动较大,尤其是矫直点处铸坯温度很难控制在一个合理稳定范围内的问题,笔者在参数配水控制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钢水成分变化对液、固相线温度及凝固区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固相线温差补偿的连铸二冷控制模型。计算了参数配水控制模型和新提出的二冷控制模型在钢水成分发生波动情况下铸坯的温度场,并对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连铸二冷控制模型,在钢水成分发生波动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控制矫直点处铸坯的表面温度,进而保证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高品质低成本车轮钢生产工艺,比较了两种二冷区冷却方式(气雾冷却和全水冷却)对车轮钢铸坯表面温度、凝固组织与宏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冷却方式下的二冷区矫直段铸坯表面温度均高于950℃,处于高温塑性区,可避免产生矫直裂纹;两种冷却方式均得到了均匀对称的凝固组织;虽然气雾冷却可略微增加等轴晶比例和降低铸坯中心偏析,但是使铸坯枝晶间距变得较为粗大,并且加重了1/2半径附近处的偏析,对随后的加工和成品的质量更为不利.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和生产成本,认为全水冷却方式更适合高品质车轮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75方钢、11工字钢、16角钢在冷床上的温降模型。提出了冷床改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断面轴承钢控轧控冷工艺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轴承钢在850℃终轧后,不同冷却速度对其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大断面轴承钢在不同工艺制度下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冷却速度是影响轴承钢碳化物析出的主要因素,在850℃终轧变形后,为了抑制网状的析出,冷却速度应达到3℃/s左右为宜;轴承钢断面越大,在快速冷却过程中,表面与心部的温度差越大(最大温差约450℃),心部冷却越困难;直径为60 mm以下圆钢,通过冷却强度与冷却制度的合理匹配,可以控制心部的冷速达到3℃/s,从而抑制网状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20.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智能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冷却通水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研制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混凝土冷却通水的流量和水温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结合混凝土内部温度,根据仿人工智能控制算法计算通水流量,对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并应用于锦屏水电站混凝土大坝.实现了冷却通水控制的标准化、自动化运行,加强了混凝土温控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