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丽娜 《科技信息》2009,(33):I0081-I0081,I0065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干部的读书学习越来越重视,干部讲学习多读书已经渐成风气。国家总理温家宝也曾多次谈到:“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如果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折射出的是他的精神追求,那么,众人的读书习惯反映出的则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作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宋人的读书之志、读书之勤、读书之乐、读书之法展开讨论,探究读书学习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鹏 《科技信息》2009,(31):J0094-J0094,J0090
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于怎样读书人们了解不多。本文就读书学习的方法展开说明,读书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阅读、勤动笔和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家 ,其丰厚的学养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天赋条件外 ,还在于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反对过于功利化的读书目的。在读书的方法上 ,他强调“兴味” ,主张“寓读于乐” ;提倡自动读书 ,反对“灌输” ;主张精读与博览并重 ,等等。林语堂的读书观虽带有其个性特征 ,但对我们当代读书做学问的人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正读书长见识。读了《揠苗助长》,我明白做事不可以违反自然规律;读了《血凝红叶》,我敬佩革命先烈赵一曼不畏惧、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读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感受到苏轼与众不同的情怀……读书促思考。读书能让我静静思考,视野变得开阔。我成为一支笔,在生活的书本上记录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3,(22):34-37
实际上,在搜索工具中输入“美国人不爱读书”、“法国人不爱读书”,发现不仅是在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在感叹本国人阅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对 632名五年制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分析 ,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较大 ,但适合学生读的书不多 ,存在阅读面窄 ,读书盲目无计划性 ,借书困难 ,读书时间不多等问题。只有加强指导 ,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这一潜在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洪飞 《科技资讯》2014,12(24):218-218
本文对大学生读书方法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以及看书不反思,不写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不佳的现状,从激发大学生阅读兴趣出发,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提出了大学生读书类别的选择方法以及应该阅读的四种书.从三个方面讲解怎样读书.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应该进行的导引和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先进的阅读观念以及主动求知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读书日活动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热烈响应和积极开展,与此相比,我国的世界读书日活动只是一些浅表性的活动,缺乏与社会民众的互动,社会宣传效果不明显。本文探究了阅读的内涵和价值,提出了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 大中专学生课余读书问题,是个老话题,但现今仍有再议论一番的必要,从目前大中专学生课余读书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在为何读,如何读和读什么书等方面都存在误区,需要正确引导,以使读书活动更加健康地开展。 据调查,大多数大中专学生读书目的明确,计划性强,读书效果好。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目的不明确,只是把书当作一种调味品,打发自己无聊难耐的时光。具体有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被称为读书人、书生。可见,知识分子是离不开读书的。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知识分子,更是不能不读书。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读书指导教育,使之学会有效的读书,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必须读书 大学生必须读书,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在许多高校甚是流行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老话重提。先前,人们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今却又信奉起“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种令人惊讶的变化不正表明了人们在此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吗?由此而言,加强对大学生的读书意义的教育决不是多余的。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就谈不到有效的去读书。 关于读书的意义,古人谈论极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宋朝真宗皇帝赵恒写的那首《劝学诗》。诗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  相似文献   

11.
王靖 《科技资讯》2014,12(19):203-203
近些年,国内语文课程的改革仍在不断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但是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势必会对学生鉴赏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学生对读书兴趣不大,不知道读书的意义,也不知道怎么读书,对书籍的选择也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去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本文主要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来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我的一大喜好,就像每天洗漱、吃饭一样,书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日不读书身边就像缺少点什么。这么多年来,在有书相伴的日子,我就不会感到寂寞与空虚,读书使我学会了适应、增长了才干,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3.
“趣味语文”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欣赏对联“好读书不好读,好读书不好读书”。这副对联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晚年所做,妙在一个“好”字,借助汉字多音多义的特点,巧妙构思,精心设对,造成语意双关耐人寻味的奇妙效果,意在告诫儿孙后辈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成绩的提高不仅要依靠努力,更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中小学生及其家长都很重视数学的?自学,但却不知道怎样自学.笔者结合数学的特征,从读书模式、读书步骤、时间的安排、自我评价等方面给出了适合中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并且还将影响其后续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好,阅读方法不当,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读书,也不会读书。为了农村初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必须重视解决他们的阅读问题,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矫正阅读方法入手,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实践形成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调查问卷的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能通过多途径读书方式来获得学习能力,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社会生存能力,也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千份调查问卷的素材,对信息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途径、读书类别进行调查分析,旨在研究在校大学生现阶段读书情况,研究大学生读书基本特点,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祖慰 《世界知识》2010,(19):57-59
<正>杨绛在一篇名为《读书苦乐》的散文中,对读书有一个神妙的比喻:读书,好比到作者那里去"隐身串门儿"。这种串门,无须预约,想去就去,去了就听作者高谈阔论(打开书),不想听就走(合上书),没有任何礼仪的约束,这是在读书以外不可能有的最任性的绝对个性自由。我刚旅居巴黎时,就这般绝对自由地跑到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家的书房去串门了。我可不是逍遥游,而是带着刚到巴黎的新鲜与困惑去的。  相似文献   

18.
CEO读什么     
自打《科技智囊》喊出自己是“一部解析企业赢利模式的CEO读本”这句口号之后,就有不少人向我们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置疑——CEO们读书吗?即便读书又读什么书呀?企业到底有没有赢利的模式?即便有又如何解析呢?诸如此类。这些问题显然言易而行难,遑论还有更为危险的问题,也许CEO根本不读书,也许企业赢利模式根本无法解析。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热衷于“群体读书”,喜欢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散布于全美城乡的成千上万个“读书俱乐邵”即是由读书爱好者自行创办的组织。“读书俱乐部”依其成员“成分”的不同而形形色色,其中有“母子读书俱乐部”、“退休工程师读书俱乐部”、“单身母亲读书俱乐部”、“癌症患者读书俱乐部”、“残疾人读者俱乐部”等等。一些读书俱乐部听上去还真有点不同凡响,如“百万富翁读书俱乐部”、“名人读书俱乐部”和“成功者读书俱乐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进入北大的第一堂静园学术讲座上,曹文轩先生对我们说:"钓鱼不在鱼,而在钓。"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真谛所在吧。有些人常常夸夸其谈,炫耀着他们读过多少著作。有些人常谈起书中的某些情节,以原句得复述引以自傲。但是,这是读书的意义吗,在我看来。量的多少,厚薄都不是检验阅读的标准。读书的意义不在于结果,不在于读了多少本,而在于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收获了多少。这些收获,或许是阅读带给你美的体验,或许是它向你描绘你所未曾听说的风景未曾触碰的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