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ABTS法和DPPH法测定了苦丁茶冬青植株之雄花、嫩芽、果实、茎、根以及成叶等6种不同器官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以明确其不同供试部位在抗氧化产品研发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结果表明,6种供试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值大小依次为:雄花嫩芽成叶根茎果实;尤其是雄花样品,表现出了极强的抗氧化活性。但从原材料来源、生产成本及抗氧化活性强弱等方面综合考虑,作者认为,以苦丁茶冬青的成叶最具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蒲公英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正丁醇等有机试剂分别提取中草药蒲公英的有效成分,研究其抗氧化效果,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多个在线数据库获取蒲公英抗氧化共有靶点,构建PPI网络,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各相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蒲公英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和蒲公英二氯甲烷相提取物的清除效果较好,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异鼠李素和齐墩果酸;线上数据库筛选出蒲公英抗氧化靶点有137个,共有靶点主要集中在膜筏上,通过细胞对无机物、氮化物和营养水平的反应起抗氧化作用;共有靶点与癌症信号通路、 NF-κappa B信号通路和PPAR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醇沉法制备莲藕食用部位、皮和节中多糖(EP60/75/90、PP60/75/90和NP60/75/90),分析其基本组成、理化特征及抗氧化活性,明确活性多糖在莲藕中的分布。不同部位多糖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由食用部位制备多糖的纯度较低。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分析发现,莲藕不同部位多糖均以1.30~1.63ku的低分子组分为主,且含有少量的结合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食用部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藕皮多糖和藕节多糖弱,尤其是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p<0.05);藕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均为PP60>PP75>PP90;藕节多糖NP60和NP90的活性相当,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NP75(p<0.05),而FRAP总抗氧化能力则较弱(p<0.05)。莲藕抗氧化活性多糖主要分布于皮和节中,其活性强弱可能与结合蛋白含量和分子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连翘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TLC及HPLC的方法对青翘及老翘中主要成分连翘酯苷进行定性定量,制定青连翘药材的质量标准.结果表明,青连翘与老翘来源于同一药材的同一部位,但由于采收时期不同,青翘连翘酯苷的质量分数高于老翘,为今后进一步对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提取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筛选活性最强的部位.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扁桃斑鸠菊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为指标,筛选抗氧化活性最强部位.结果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8.5℃、乙醇体积分数62%和料液比1∶24,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理论预测值IC_(50)为70.04μg/m L,实际值IC_(50)为(69.20±0.61)μg/m L,说明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该实验中因素与指标的关系;各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为:正丁醇部位氯仿部位石油醚部位水相部位,其中正丁醇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18.78μg/m L,与乙醇提取物比较提高了2.68倍.结论扁桃斑鸠菊体积分数为62%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川西南民族药——金花小檗,用不同的方法对其抑菌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用酸性染料比色法、 HPLC法测定了金花小檗根、茎、醇提物、萃取部位的功效组分含量,发现生物碱集中于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中,小檗碱在醇提物、萃取部位中的含量都最多,巴马汀最少.测定其根、茎、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可知:与75%乙醇相比,金花小檗根、茎、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为低敏;而与75%乙醇相比,金花小檗根、茎、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中敏.用DPPH·清除率法、总还原力法测定其醇提物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相似:正丁醇部位、水相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较强,石油醚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低.用金花小檗醇提物、正丁醇-水部位分别饲喂小鼠30 d测定小鼠血清MDA和T-SOD值,所得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试验组小鼠T-SOD值显著降低, MDA值显著升高,说明金花小檗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因此,金花小檗提取物、萃取部位不仅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而且也有较高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体外评价体系研究了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检测体系中,补血草根、根茎、叶和花的多酚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水平.还原力从大至小依次为根>根茎>叶>花;FRAP值和TEAC值大小顺序依次分别为根>根茎≈叶>花,根≈根茎≈叶>花;而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的抑制作用大小为花>叶>根>根茎.光谱分析显示,根、根茎和叶提取物及花提取物的主要组分分别为原花色素类和黄酮类.在不同评价体系中,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原花色素含量(R2=0.5450~0.9201),与黄酮含量(R2=0.7764~0.9993)均呈显著正相关.可见,补血草多酚提取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活性强弱与其原花色素和黄酮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海带和裙带菜孢子体在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指出两种藻硝酸还原酸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叶片横向和纵向酶活性分布。阐明生长在不同水层的海带在同一部位酶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腐乳毛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及对L-O2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腐乳毛霉醇提物萃取后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CCl_4致LO2细胞损伤的保护实验.结果:腐乳毛霉醇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及FRAP能力,对CCl_4引起L-O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降低细胞内ROS及培养液中MDA含量和LDH活性,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从而减轻CCl_4对L-O2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和石油醚部位.结论:腐乳毛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CCl_4引起L-O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关白附发挥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 70%乙醇回流提取关白附粉末,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浸膏,并依次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DPPH法、Fenton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溶剂萃取得到的关白附提取物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量效关系.其中,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超氧阴离子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为最高.结论关白附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种不同溶剂提取所得糯米藤(Gonostegia hirta (BL.) Miq.)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将水提、碱提、酸提3种不同工艺流程所得多糖分别进行总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实验.结果:同一浓度下多糖的还原能力:水提>酸提>碱提;水提和碱提多糖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结论:糯米藤多糖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揭示它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紫苏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苏不同部位(苏叶、苏梗、苏子)中的多酚、黄酮含量,并考察了紫苏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苏叶中的多酚、黄酮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34、0.72mg/g,其次为苏子、苏梗;苏叶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能力及铁还原能力最强;苏梗甲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苏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敏感菌株大肠杆菌的MIC、MBC值分别为40、80μg/mL。紫苏叶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防腐剂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对猪肉脯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须为原料,测纯化后玉米须总黄酮的各项抗氧化指标,玉米须总黄酮对·OH和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55mg/mL和0.049mg/mL。与此同时,将已纯化的玉米须总黄酮添加至猪肉脯中,通过测定POV值、色度和电子鼻为质量指标,对比研究提取的玉米须总黄酮、市售BHT和植酸对猪肉脯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储存26d后,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性最强,其POV为1.625meq/kg,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猪肉脯(空白)POV值为3.75meq/kg;电子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须总黄酮的猪肉脯与空白组的气味相似度为94.95%。综上所述,玉米须总黄酮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  相似文献   

14.
油梨不同部位总酚含量、抗氧化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不同部位(果皮、果肉、果核、叶子)50%(V/V)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及抗菌活性,并分析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a)法测定总酚含量,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SPSS 19.0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油梨果皮的总酚含量最高,果核和叶子次之,果肉的最低。果皮、果核和叶子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果肉的则相对较弱。4个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其所含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983,即抗氧化能力随总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油梨皮和核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抗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没有抑菌作用。【结论】油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抗菌活性,为更好地综合开发和利用油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3种浆果-藕复合果丹皮体外消化物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浆果-藕复合果丹皮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选用东北特有寒地浆果黑加仑、树莓、蓝莓复配莲藕制作成新型复合果丹皮,分析3种浆果-藕复合果丹皮的抗氧化活性及经人工肠胃液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半数抑制率EC50指数,比较三者抗氧化能力最强为树莓-藕复合果丹皮,其次是黑加仑-藕与蓝莓-藕果丹皮。经人工胃液处理后,3种果丹皮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总还原能力表现为蓝莓-藕产品提高了7.16倍,黑加仑-藕和树莓-藕产品分别提高了2.29倍和2.44倍,说明pH较低的酸性条件有利于酚类物质发挥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在胃消化阶段有强相关性; 而肠液处理组比空白组减少。黑加仑产品对DPPH·清除活性降低最多,由原来的74.03%下降到56.69%。表明处理后果丹皮的抗氧化活性减弱,也说明胰酶及碱性环境对抗氧化活性物质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通过体外模拟人体内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pH和酶环境,测定食物的抗氧化作用,对产品性能的评估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蓟州区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其始熟期的初、中和末期3个阶段利用外源脱落酸(200mg/L)处理果实,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始熟期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对成熟果实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以及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始熟期中期(30%~50%果实转色)以前,对果实喷施外源脱落酸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熟期外源脱落酸处理使“美乐”和“赤霞珠”果实的酚类总含量分别提高了14%~39%和73%~172%,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8%~143%和88%~178%;外源脱落酸处理使葡萄酒的3个指标(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7%~69%、18%~36%和21%~46%,而这些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外源脱落酸处理时期的精准控制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进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啤酒及其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啤酒及其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通过啤酒及其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在相同浓度下,啤酒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能力最强,其次是脂质过氧化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啤酒酚类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最强,然后是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结论 啤酒及其酚类提取物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啤酒的抗氧化作用大于其酚类提取物,这说明在啤酒中还可能含有其他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8.
贮藏温度对蓝莓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确定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并为研究蓝莓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提供参考.在贮藏温度为20~25,10~15,0~5℃下,于不同贮藏期取样测定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蓝莓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并分析3种活性成分与蓝莓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能明显促进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增加,但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速了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增加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蒲公英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物和溶剂种类这两个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花或叶的甲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强度增强,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无明显红移;蒲公英花或叶的乙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产生猝灭,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明显红移;甲醇溶剂对荧光强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乙醇则无明显影响.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加,蒲公英甲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线性增加趋势,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国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3):5639-5641,5653
为评价六种不同产地品种高粱面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高粱面粉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缩合单宁含量,以及还原能力;并分析了高粱面粉提取物抗氧化强弱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表明,高粱面粉甲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强弱与高粱的品种有关,并且与高粱提取物中总酚的含量相关,与缩合单宁的含量没有相关性。为筛选高抗氧化活性的高粱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