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改进型偏差耦合结构的多电机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案难以满足高精度控制的要求和不能实现比例同步控制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带PI补偿控制的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可适用于多电机完全同步和比例同步控制.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来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跟踪控制.建立了4台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同步控制仿真模型,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结构相对于带固定增益补偿的控制结构具有更高的同步控制精度.与PID和常规滑模控制算法相比,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策略具有更高的同步稳定性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种新型趋近律研究了分数阶不确定Duffling系统的自适应滑模同步控制问题,利用自适应滑模方法设计了滑模函数和控制器,得到了主从系统取得自适应滑模混沌同步的充分条件。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控制器以及滑模函数下,主从系统取得滑模混沌同步,给出了严格的推理过程和数学证明,最后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子节气门系统的非线性环节和外部干扰复杂多变的问题,结合电子节气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电子节气门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趋近律的非线性鲁棒滑模控制,并对其进行了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鲁棒控制不仅能满足快速到达期望节气门开度,实现高精度控制等要求,而且可以增强电子节气门系统对外界干扰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激振电机的特性 ,特别是两台质径积相等的激振电机在动压机上实现自同步运转的动态特性 ,将有助于实现其最佳性能并推广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通过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新型钻井液动压分离机力学模型 ,运用Hamilton原理得出了双激振电机驱动有约束动压机自同步条件和同步稳定运转条件  相似文献   

5.
柔性传动装置会在交流永磁伺服系统中引发机械谐振,并降低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轴转矩补偿谐振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卡尔曼滤波器获得柔性传动装置的轴转矩估计值,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并补偿到电流环给定,由此消除柔性传动对电机转速的影响,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双电机联合驱动具有大功率、大转矩等优点,可提高企业在产品制造中的效率、降低成本.针对传动轴上的齿轮间隙会造成传动误差与回程误差、严重影响传动系统位置控制精度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位置控制算法.在建立双电机传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指数趋近律来设计位置外环的滑模控制器,减小齿隙对位置传动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五相永磁同步电机低速运行时,逆变器会输出不连续电流,产生转矩脉动;电机高速运行时,产生大量定子谐波电流,转速跟随能力和转矩平稳性受到影响.为保证五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全速域的快速平滑切换,提出了改进指数趋近律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策略.针对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振问题,提出改进指数趋近律,并将新型趋近律应用于一种非线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振动锤联动激振耦合特性,以两振动锤为对象建立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系统数学方程;基于能量分布法对耦合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进行求解,分析了激振系统在各频率段的耦合规律,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导系统振动同步的条件,得到相位差所处的稳定区间;构建多锤激振的同步控制系统,对耦合作用下的同步控制进行研究,确立了相邻偏差耦合转速调节及虚拟锤点动相位调节控制方式,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控制方式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共振点的外耦合能量对相位差不产生影响,相位差有在低频区朝零趋近、近共振区朝±/2趋近及超共振区朝±趋近的趋势;采用相邻偏差耦合转速调节及虚拟锤点动相位调节控制方式,系统同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Lorenz系统为对象,基于同步理念, 将滑模控制技术应用于混沌系统同步控制器的设计.该方法在系统单状态同步控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合适的滑模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实现了结构相同而参数互异混沌系统的渐近同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达到同步控制要求,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含有外界干扰项的两个混沌系统之间的异结构滑模同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滑模控制理论,构造了一个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滑模面,设计了滑模控制律和参数自适应律,并证明了同步误差沿着新的滑模面比传统滑模面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实现了Lorenz系统和Rossler系统在限定时间内的滑模同步控制.最后选取适当参数,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以反向回转平面单质体非线性振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其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以及电机的电磁转矩模型,对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定量研究了振动机在理想工作状态下两电机偏心块重合角不同时以及电机2的供电频率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两电机及振动质体的同步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当两电机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可以实现稳定同步运行.最后,对该振动机在三种工作状态下进行了自同步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频同步不利于物料筛分的多样性和倍频自同步难以实现且只能实现一种整数倍频同步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倍频控制同步方法.建立了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小参数平均法推导出了振动系统的响应方程,同时基于主从控制策略引入了模糊PID控制方法,不仅实现了倍频控制同步运动,而且实现了最小公倍周期的零相位差倍频同步运动.最后用Matlab/Simulink仿真证明了理论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反向回转激励的振动系统为对象,建立了考虑驱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激振器的偏心矩、电机功率、偏心转子回转摩擦阻矩等参数对自同步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振器各参数在一定阈值内可以实现系统稳定同步运动,振动体y方向振幅与偏心矩成正比,实现稳定同步的时间与偏心矩成反比.电机额定转矩对系统同步影响不明显,而回转阻尼系数主要影响同步的过渡过程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以双机反向回转驱动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将两电机的转速与激振器间的相位差作为指标对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过程进行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对比相位差的变化发现电机部分对自同步过程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激振器部分,最后为振动体部分.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两激振器的初始相位差和两电机的初始转速对实现双机的自同步运动几乎没有影响;在满足同步性条件时,不同供电频率的两电机可以实现同步;当两激振器质量不同时,质量大的激动器相位落后质量小的激动器;当两激振器回转中心至机体质心距离不等时,距离大的激振器相位落后距离小的激振器;可通过调节电机供电频率来减小由电机参数、激振器质量及电机安装位置等内部扰动导致的相位差,使双机实现同步运动.  相似文献   

15.
旋转机械常见故障的振动三维谱特征及其识别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变速过程中振动特征的提取及其识别对于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发电设备旋转机械中常见的不对中、轴裂纹、动静件碰摩、基础部件松动故障的运动微分方程及三维谱图的分析,讨论了变速过程中系统振动所包含的故障信息。分析表明这几类带有故障的转子系统都是非线性振动系统,振动三维谱图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可以用对三维谱图进行扫描的方法来发现故障信息。三维谱图可以丰富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知识库中的振动特征信息,对于更准确地诊断发电设备中的故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能量法求解扬声器非线性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一阶近似解,得出幅频关系方程和谐波失真与频率关系曲线,并着重分析讨论了磁场的非线性对扬声器低频谐波失真跳跃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旋转机械的高速化和高效化使系统转定子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转子振动经常引发局部碰摩故障,进而使整个转子系统响应呈现非线性,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掌握碰摩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处理故障建立基础.以谐波平衡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碰摩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系统振动响应各次谐波分量与频率响应矩阵之间的关系,提出转子系统局部碰摩故障传递机制,即系统某处发生故障后对其他位置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此机制的正确性.具有n个故障的转子系统,仅需要任意n+2个节点的响应就可以得到剩余所有节点的响应.对于不平衡、碰摩、不对中和裂纹等转子系统的常见故障,传递机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对称六相和三相PMSM串联系统反电动势谐波效应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单逆变器驱动对称六相和三相PMSM串联系统的谐波效应补偿控制策略.针对实际对称六相PMSM非正弦反电动势中高次谐波将会对该串联系统的运行产生耦合的问题,建立了对称六相PMSM和三相PMSM串联系统的虚拟多电机耦合模型,揭示了对称六相PMSM中主要的二次谐波对串联系统解耦控制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消除六相PMSM中等效辅电机产生的转矩脉动耦合的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变速变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补偿控制策略能够改善反电动势中含有最主要二次谐波产生的转矩脉动对串联系统运行的耦合问题,实现了两台串联电机的独立控制.  相似文献   

19.
对速电机驱动的切纸机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仿真系统对双速电机驱动的切纸机进给系统定位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运动控制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及其响应延时的时间误差对定位影响最大,且呈非线性关系;在定位过程中,对较大的定位尺寸,系统摩擦、系统阻尼和电网电压的影响较小;通过优化切纸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可使定位精度达到±0.03mm.  相似文献   

20.
振动同步系统中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同步振动系统是具有典型的协同运动特征的机械动力学系统·系统中两个偏心转子的回转运动相互影响,产生耦合效应,从而改变了系统的运动特征和运动形态·应用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建立了系统偏心转子耦合运动的微分方程,给出了耦合参数的数学描述;基于相空间原理,分析了系统耦合运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耦合强度对系统运动平衡状态的影响,确定了耦合参数的变化范围;深入研究了偏心转子同步运动的演化过程,导出了系统形成同步运动状态的耦合条件,给出了振动同步系统结构参数设计和选择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