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苯磺隆麦田除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实验目的比较苯磺隆与二甲四氯除草效果,明确苯磺隆药剂的优缺点二: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1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 20%二甲四氯水剂.3 植物杀虫增效剂.(二)试验作物及防除对象:148团技术组春麦田防除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7,(2):59-59
<正>成果简介噻磺隆,通用名为噻吩磺隆,属磺酰脲类选择性茎叶处理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可被叶、根吸收,在体内通过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而阻止细胞分裂,使阔叶作物停止生长而死亡,药效优异。我们采用氨酯法合成路线,以丙烯腈,巯基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先合成噻吩胺,经氯磺化、氨化制备噻吩磺酰胺,再经两种方法处理后与三嗪缩合制得噻磺隆原药。  相似文献   

3.
单嘧磺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测定了单嘧磺隆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单嘧磺隆溶液中单嘧磺隆分解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嘧磺隆在四氢呋喃和丙酮中较稳定 ,在甲醇中稳定性较差 ,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极不稳定 ;温度对单嘧磺隆稳定性的影响较光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生物测定法初步研究了冀东地区花生、大豆、水稻、玉米等作物及其品种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作物及其品种对苯磺隆均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其中花生、大豆双子叶植物对苯磺隆最为敏感,平均ED10值分别为0.0143μg/kg,0.0181μg/kg;水稻对其耐性较强,平均ED10值为0.0684μg/kg;玉米对苯磺隆残留的耐药性最强,主根长没有受到残留的抑制作用,但侧根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苯磺隆的残留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甲磺隆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测定磺酰脲除草剂甲磺隆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以邻甲酸甲酯苯磺酰胺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1[(2甲酸甲酯)苯磺酰]单胺琥珀酸.用活性酯化法将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通过免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甲磺隆的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800 000.以此抗体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甲磺隆的线性范围在0.7~40 mg/L,最低检测限为0.16 mg/L.与甲磺隆结构相似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氯嘧磺隆的交叉反应率为38.2%,其他4种除草剂的交叉反应率都小于1%.  相似文献   

6.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噻吩磺隆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噻吩磺隆共存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12.80~72.11之间,这说明铜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强,随着噻吩磺隆浓度的增加,Kf增大而n减小.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R2>0.99.噻吩磺隆的加入使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的两个参数变小.pH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比较复杂,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 2 -乙氧羰基苯磺酰胺与草酰氯反应 ,得到 2 -乙氧羰基苯磺酰基异氰酸酯 ,再与 2 -氨基 -4-氯 -6 -甲氧基嘧啶进一步反应 ,合成氯嘧磺隆 .采用柱层析法对合成的氯嘧磺隆粗品进行纯化 ,所得标准品经元素分析 ,1H NMR,MS,IR确定为目标化合物 ,HPLC检测纯度为 99%以上 .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氟嘧磺隆的室内外除草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空白组进行了对照和比较,验证了氟嘧磺隆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9.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振荡法、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和5种模型分析了一种新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在8种农田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Freundlich能够较好的描述单嘧磺隆在8种土壤中吸附特性能,其Kads-f在0.417~3.523之间变化,吸附顺序为:2#土壤6#土壤3#土壤4#土壤1#土壤7#土壤8#土壤5#土壤.吸附等温线常数1/nads在0.748~0.943之间变化,呈现出非曲线形式.同时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供试土壤中具有较弱到中等的吸附能力,这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吸附最重要的因子.此外,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随pH值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十年来,我区大面积采用2甲4氯;2、4—D丁酯防除麦田双子叶杂草,至使有些杂草抗性增强。随着杂草种类的变化,为减轻杂草对2甲4氯的抗性,增加小麦产量,94年根据石河子农业局安排,我站在春小麦田做了10%苯磺隆不同用量和20% 2甲4氯水剂常量除草效果对比试验,以此比较苯磺隆可湿粉剂与2甲4氯水剂的除效果,并确定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1.
刘丽  杜迅  安明理  赵明  陈国参 《河南科学》2010,28(11):1405-140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农药苯磺隆在MS培养基中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使用C18和紫外检测器,样品前处理采用二氯甲烷萃取后旋蒸甲醇溶解,苯磺隆质量浓度在25~200μg/mL之间有良好的相关系数(R2=0.999).培养基苯磺隆样品溶液标准偏差0.082,变异系数0.16%,平均回收率100.86%,能够准确测得培养基中苯磺隆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Cd单一污染和Cd-豆磺隆复合污染胁迫与上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关系,同时分为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研究了在有或无污染物作用下这2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或无豆磺隆胁迫下,随着Cd污染浓度的增加,脲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相对于脲酶比较稳定.通过拟合方程可知,2种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d或Cd-豆磺隆的污染状况.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内,当Cd污染浓度为5、10、30 mg·kg-1时,2种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浓度(50、100mg·kg-1)Cd作用下,2种酶活性始终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吡嘧磺隆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吡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比较了3种不同致孔剂和致孔剂体积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吸附量和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吡嘧磺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均高于采用正己烷和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为致孔剂的,致孔剂的用量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聚合物的粒径影响比较明显;以36 mL二氯甲烷为致孔剂制备的聚合物的颗粒度最大,D50为5.36μm,吸附量为3321.29μg/g。对该聚合物进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征及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形成了明显的印迹位点,且对吡嘧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甲磺隆和烟嘧磺隆的吸附量分别为1146.19、1044.21、1087.27、1051.92和1023.89μg/g,其中对吡嘧磺隆的吸附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1996 ̄1997年,对麦磺隆的除草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防除以灰绿藜为主的麦田阔叶杂草,最好的药剂组合是5g麦磺隆+10毫升2.4-D/667m^2。  相似文献   

15.
两种新型农药单嘧磺隆、单嘧磺酯是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采用生物测试中光合抑制率的方法来研究两种新型农药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这两种新型农药在低浓度时就已经对鱼腥藻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其EC50值分别为8.46×10-3,7.46×10-4,5.89×10-3; 6.67×10-4,5.00×10-3,5.59×10-3mg/L.实验所用3种鱼腥藻在两种新型农药影响下,浓度越高光舍抑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为合成除草剂吡嘧磺隆的中间体,提出了非光气法合成5-「(乙氧羰基)氨基磺酰基」-1-甲基吡唑-4-羟酸乙酯(简称吡唑磺酰氨基甲酸酯)的新方法,由5-氯磺酰基-1甲基吡唑-4-羟酸乙酯(简称氯磺酰基吡唑)与氰酸钠反应,再醇解制得,收率约75%。产品经元素分析,IR,^1HNMR等证实。  相似文献   

17.
以96.7%苯磺隆为原药,润湿剂A1,A2,分散剂B1、B2,B3以及常用的崩解剂,粘结剂为辅料,进行了75%苯磺隆水分散拉剂的配方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方。同时对该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秒,热贮分解率小于5%,对测试杂草靶标的生物活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26%苯磺隆·唑草酮WP防除春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采用茎叶喷雾法,对26%苯磺隆·唑草酮WP有效成分含量为23.4、31.2、39.0、62.4 g/hm~2共4个浓度下的除草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春小麦3叶至5叶期施药,26%苯磺隆·唑草酮WP有效成分用量为31.2~39.0 g/hm~2时,对野芥菜、密花香薷和藜等阔叶杂草株防效果达79%以上,鲜重防效80%以上。不同剂量的26%苯磺隆·唑草酮WP使各处理区小麦增产7.88%以上,该药剂对春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防除效果显著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微球形氯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优化了影响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参数,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在氯嘧磺隆印迹微球的合成方法中,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交联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溶剂为乙腈,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当其用量分别为0.25,1.5,5 mmol(物质的量比1:6:20)、30 mL和0.30 mmol时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氯嘧磺隆有最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运用Scatchard 方程测定了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中具有两类亲和性吸附位点,高亲和性吸附位点的最大表现吸附量Qmax1为63.46 μmol/g,平衡常数Kd1为0.655 7 mmol/L;低亲和力吸附位点的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2为437.085 μmol/g,平衡常数Kd2为11.00 mmol/L.聚合物微球在重复使用9次后吸附性能基本无下降.本制备方法具有无需研磨筛分即可得到分子印迹微球的特点,便于作为固相萃取柱和色谱柱的填料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人工氧化再生水溶性煤基酸(W—WSCA)和原生水溶性煤基酸(J—WSCA)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的相互作用。研究指出,煤基酸与农药之间的作用非常复杂,初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电子转移和离子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