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单波长、双波长纸上吸光光度法研究基础上,进而对三波长纸上吸光光度法做了实验。钴(Ⅲ)用2—亚硝基—1—萘酚沉淀后吸滤于纸上,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450、550和700nm三波长处光度。0~5μg的钴服从比耳定律,最低检出浓度为5×10~(-8)g/ml,1μg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pH11.O的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痕量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桑色素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μg/ml,检出限为7.5×10~(-11)g/ml,用于维生素B_(12)中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2—(2—噻唑偶氮)—5—二乙胺基幕甲酸(TAEB)与钴的显色反应及其配合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弱酸介质和空气中,钴与TAEB能分别形成棕红色和蓝色配合物,根据蓝色配合物[Co(Ⅲ)—TAEB]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不被强酸破坏的性质,拟定了测定钴的方法,在0~16μg钴/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在微酸性介质中,钴对邻二氮菲(Phen)为活化剂的Cr(Ⅵ)—I~-氧化还原体系的慢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钴的动力学新方法;在本文所拟的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4.2μg/mLCo(Ⅱ),方法检测限为0.024μg/mL。除Fe~(2+),V~(4),~+Ce~(?)外,多数共存离子不影响测定。用本方法测定了井水中的钴含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样品加入回收率为95.7%~97.1%。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2-[(3.5-二溴-2-吡啶)偶氮]-5-氨基酚(简称3.5—Br_2—PAAP)与钴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其它离子的影响,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实验表明,在 PH=4~5范围内钴与3.5—Br_2—PAAP 形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试剂的最大吸收峰为430nm,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540nm,摩尔消光系数ε_(540)=6·48×10~4m01~(-1)cm~(-1),遵守比尔定律的范围为0~25μg/25ml。桑德尔灵敏度为0·00051微克 cm~(-2),表现稳定常数为3.6×10~6。通过对矿样、维生素 B_(12)针剂、小麦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pH5.3的0.06 mol/L HAc/NaAc底液中,Sb(Ⅲ)—TAR配合物产生一灵敏吸附还原峰.可用于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锑.锑的浓度在2×10~(-8)~2×10~(-6)mol/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应用于测定矿石中痕量锑,结果满意.Sb(Ⅲ)—TAR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用多种电化学手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论述了钴—膦催化剂低压羰基合成3.5.5—三甲基已醇的实验概况。初步探索了反应参数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以二异丁烯为原料,采用三正丁基膦—羰基钴的络合催化剂(P/Co=2),在160°~170℃,40kg/Cm~2压力(H_2/CO=1.2~2)的条件下,反应十小时,羰化生成3.5.5—三甲基已醇。原料烯烃可获得67.6%的转化,对醇的选择性达40%左右。原料烯烃浓度与反应速度呈一级关系,求出反应总包视活化能为22.4千卡/克分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钒(V)在过氧化氢存在下与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筒称3.5—dicl— DMPAP)形成三元络合物的条件及其组成。试验表明,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摩尔吸光系数ε_(580)=4.6×10~4,组成为V(V):3.5—dicl—DMPAP:H_2o_2=1:1:1,钒浓度在0~2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在磷酸介质中、除铜、钴钯允许量较小外,其它常见离子允许量均较大,该法已用于矿样及钢样中微量钒的测定。方法速度快、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新偶氮化合物1-(2-吡啶偶氮)-2-氨基萘(PAAN),并研究了它与钴的显色反应,在pH4.0~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Co~(2+)与PAAN形成红色螯合物,λ_(max)=550nm.ε达1.0×10~5L·mol~(-1)·cm~(-1)(乙醇-水溶液)和5.16×10~4 L·mol~(-1)·cm~(-1)(OP-水溶液),钴与显色剂的组成比为1:2.钴量在0~11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该显色反应选择性好.仅Ni~(3+).Fe~(3+).Cu~(2+).Pd~(2+)干扰,可通过加入盐酸酸化至1mol/L,破坏上述离子的配合物而消除,在不加任何掩剂的情况下.测定了土壤、茶叶和维生素B_(12)中的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I_3~-—淀粉络合物为指示剂研究了Se(Ⅳ)对Cr(Ⅵ)—I~-氧化还原反应体系的诱导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硒的动力学新方法;本法测定硒的线性范围为0~2.1μg/ml.方法检测限为7ng/ml Se(Ⅳ)。除Te(Ⅳ)、Fe(Ⅱ)和Sb(Ⅲ)外,其余离子具有较大允许共存量,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用本法测定了铜矿标准物及污染土壤中的硒含量,结果满意。样品加标回收宰为95.8~97.9%,相对标准偏差RSD<2.9%。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钴(Ⅲ)一水杨基荧光酮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显色反应,实验证明,在 pH11.5~12.0范围内,生成配合比为1:2的蓝色配合物,λ_(max)=613nm,ε=1.57×10~5,可以认为该反应是目前在永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钴(Ⅲ)的最灵敏显色反应之一.研究了最佳实验条件,拟定了钴的微量测定方法,并用于环境样品及药物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3,5—Cl_2—DEPAP 应用于钴的极谱测定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3,5—Cl_2—DEPAP 在盐酸羟胺—氢氧化钠底液中,于-0.82v 左右(Vs,SCE)有一极谱波,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钴时,在-0.95v 左右产生极好的导数波;试验确定底液的最佳条件为:3,5—Cl_2—DEPAP 2.5×10~(-6)M;NH~2OH·HCl0.5%;NaOH0.15M(pH≈12.40);测定钴的线性范围为0.5ppb~20ppb.  相似文献   

13.
以 S—甲基—β—N—(0—羟苯基乙叉)-二硫代肼基甲酸盐为配体,合成了钴(Ⅲ)和铁(Ⅲ)的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电导、磁化率、差热—热重、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红外和远红外光谱,初步提出了配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杀菌活性,发观它们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用单扫示波极谱仪,使钴(Ⅱ)在醋酸钠-醋酸-6-Br-BTAMB-硫酸羟胺底液中于-0.67V产生一灵敏的催化波,钴(Ⅱ)浓度在1.67×10~(-9)~1.67×10~(-7)mol·L~(-1)范围内与催化波峰高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6×10~(-10)mol·L~(-1).研究了催化波的形成条件及性质.测定了分子筛、生物制品及人发等样品中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对利用差谱—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强干扰基体中微量组分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测定钴中的微量锰为例,考查了该法在5~50mg/mL钴存在下测定锰的线性范围和精密度,对测定钴中0.001%~0.05%的锰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痕量钴镍的催化极谱同时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钴(Ⅱ)镍(Ⅱ)在丁二酮肟、亚硝酸钠、磺基水杨酸和NH_4OH-NH_4CI的溶液中,均能产生相当灵敏的催化波,其峰电位分别为-1.27V(钴)和-1.08V(镍)(Vs,S.C.E).在浓度为1.0×10~(-10)~1.0 ×10~(-6)g/mL(钴)和1.0×10~(-9)~1.0×10~(-6)g/mL(镍)的范围内,峰高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用该方法同时测定了水体中、头发中、高纯氧化铜及钴矿中的痕量钴和镍.还测定了维生素B_(12)和C中的痕量钴.  相似文献   

17.
吸附伏安法同时测定中草药中痕量的镍和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有效的测定痕量镍和钻的吸附伏安法。利用悬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0.005mol/L NH_3~0.06 mol/L NH_4Cl—3.0×10~(-6)mol/L锌试剂的最佳底液中,测定镍和钴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10)~8×10~(-8)mol/L和1×10~(-10)~1×10~(-7)mol/L,检测下限均为5×10~(-11)mol/L。在工作中探讨了镍、钻和锌试剂配合物的吸附伏安行为及其在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证明,该方法灵敏、可靠、省时,特别适用于中草药中痕量镍和钴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简称5—Cl—PADAB)是近年来出现的灵敏新试剂之一。用于钴及钯的测定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有关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导。我们研究了5—Cl—PADAB与铜(Ⅱ)离子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试剂与铜(Ⅱ)离子反应是灵敏的。反应适宜的pH为4.0~5.5;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稀土元素与偶氮氯膦Ⅲ在乙醇—水介质中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氮氯膦Ⅲ(ChlorophsphonazoⅢ)(C. P. Ⅲ)为稀土元素的显色剂之一。今村介召了稀土元素的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65nm)为(2.15~4.3)×10~4l·mol~(-1)·cm~(-1)。武汉大学报告了重稀土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5.4~7.4)×10~4l·mol.(-1)·cm~(-1)。竹田津指出,偶氮氯膦Ⅲ与輕重稀土的显色反应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重稀土的絡合物可由α型轉变成β型。我們研究了在乙醇——水介質中形成RE—C.P.Ⅲ絡合物的适宜条件,得出稀土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75nm)为(1.26~1.59)×10~5l·mol~(-1)·cm~(-1),是文献值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大米中无机砷含量。根据GB5009.11—2014标准,研究不同提取剂对大米中无机砷提取率的影响,对试样大米进行了加标回收、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剂为0.15 mol/L硝酸溶液,提取率可达到90%以上,回收率As(Ⅲ)在97%~103%,As(Ⅴ)在91%~100%。相对标准偏差(n=6)As(Ⅲ)和As(Ⅴ)均小于5%。方法的检出限:As(Ⅲ)为0.607 ng/m L,As(Ⅴ)为1.021 ng/m L。该方法适合测定大米中无机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