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和资本概念为我们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新视角。大学生是游走在高校场域和社会场域之间的行动者,其在场域中的位置由其对场域转换与融合的资本与惯习来确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考量现实场域的转换与融合,社会实践主体必然会通过资本的延续与发展在其惯习与场域的滞后与调适中历经磨难而获得重生,获得其在各自场域中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场域: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勒温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场域"作为一个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研究的综合平台,协调传统社会中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之间的紧张关系。"场域"是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也为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学积淀的价值、规范、信任等行为范式和理念信仰就是大学关系文化。关系文化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在德育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大学关系文化中的关系网络与信任对大学德育工作及大学德育环境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关系文化在德育中的功能,以及社会资本理论对大学关系文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弱势群体之一,近年来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通关注。法国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不同的主体在场域中依据占有资本的多少而进行竞争。高校贫困生是在高等教育系统这个特殊的场域内由于资本缺失、习惯作用等原因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群体。为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政府务必为此营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提升高校贫困生的人力资本,并进一步从制度和政策上帮忙高校贫困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聚焦于雷庭招的《吃碗茶》中唐人街华人的"脸面观",从中国文化语境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在场域理论视角下,"脸面"就是资本,既是唐人街场域内部各个子场域之间获得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也是唐人街场域抵抗美国白人场域霸权的斗争力量。"脸面观"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脸面观"在唐人街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场域是法国布迪厄分析社会关系结构的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场域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特殊的场域。在此场域中,不同的主体依据占有资本的多少进行竞争。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在教育场域内由于资本缺失、惯习作用以及场域同构等原因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作。在大数据场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若干新特点,表现为危与机共存的辩证图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大数据场域特点,确立大数据思维、正确对待并合理使用大数据,积极回应学生的需要、优化教育内容和结构,巩固和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丽灵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40-1743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其中的主体即可能和谐共生,也可能相互撞击。本文借助场域理论,以关系思维思考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冲突表现、冲突影响、冲突归因,强调辅导员与学生在调适冲突、构建和谐关系中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德育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对德育有深远的历史和广泛的现实影响力。有必要把德育融入文化的场域中,对德育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整合和创新。因此,高校德育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高等院校的道德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与资本理论,可以将考试视为一个基于文化资本逻辑的、起点不平等的竞技场.考试场域中的“枪手”现象体现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以及文化资本内部不同形式之间的可转换性,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化资本本身所具有的“隐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由协同视角切入,构建知识创新成果与技术标准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从时间维度阐释协同系统的组成要素,剖析协同转化过程;从空间维度揭示场域、惯习与资本在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结合场域-惯习理论建立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模式。明晰了两者之间的协同转化路径,揭示了协同转化场域的空间运行机制,并以此为知识创新成果与技术标准转化过程的保障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营造出一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无法脱离这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的虚拟环境在本质上是虚拟形式与现实内容的统一,这种环境下的高校德育与传统的高校德育存在着主体、客体与中介的同构关系。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经常出现"非意图的结果",其原因可以从实践主体的心理畏惧、综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资源支持等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通过构建"虚拟真实"与"虚拟自我"可以走出高校德育虚拟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人为本"成为治国理政主导理念的今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提供了一种"学理资源"。因此,相关理论的研究者首先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扬弃",然后对当前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进行重新梳理,继而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下提出高校德育发展策略,即通过提升德育个体服务功能、更新德育的思维模式、强化德育发展性功能及营造德育的和谐环境等策略来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科技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对高校学术产出重视力度日益加大,高校科研生产对政府和市场的资源依赖性不断增强,其组织场域呈现外部基于学术性标准的分层和内部学术与行政权力分权的双重特质。作为高校外部组织场域和内部科研生产的中间变量,学术治理机制集中体现了组织场域位置与组织内部技术要素的互动。学术-行政权力耦合是我国高校学术治理机制的主要构型,与外部行政化的场域特征相契合。学术治理机制存在层间异质性和层内同质性,处于场域位置顶层的院校学术权力主导及专业化分工的治理特征明显,师均科研产出较高;处于场域位置底层的院校行政权力主导或学术-行政融合治理的特征鲜明,师均科研产出较低。学术治理机制从结构层面的学术决策权力配置模式、关系层面的学术-行政部门非正式关系以及文化层面的学术氛围3个维度作用于高校教师的科研产出。高校场域位置优势既可直接也可间接通过影响大学学术治理机制,进而影响院校科研产出。应通过高校分类定位、错位发展、多元评价,松动固化的高校组织场域布局,构建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学术治理机制、校内学术与行政部门的专业化-支持性关系,优化高等教育场域的组织生态,激发多样化的学术生产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杜威的"道德论"出发,提出了建立新的师生伦理关系来改善德育实施效果的主张,阐述了新师生伦理关系的特点,说明了新师生伦理关系对高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档案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档案与高校德育的关系,介绍了高校档案的德育功能,探讨了强化高校档案德育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性或曰中国教育学研究的自主性,是指教育学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与现实社会中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自觉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外在的、学术的观点对教育及其权威进行客观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研究的一种研究姿态或学术自觉。纵观整个教育学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西化"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与中国教育学缺乏自主性不无关系。中国的教育学要发展,就必须建构起中国教育学自身的自主性。基于场域的视角,在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过程中,必须认识与处理好教育场域与国内的其他场域以及国外学术场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场域、惯习、资本是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这三个概念蕴含的社会思想对村落民俗研究具有较大的潜力,主要体现在村落民俗研究的关系取向、主体取向和实践取向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德育对象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以"灌输"现成结论与传授道德知识为主要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德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德育内容严重单一化,功利性趋向过强,以政治教育代替德育教育,忽视深层次的隐性目的,忽视对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德育体系应积极加以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以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构建高校德育新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着重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与现代社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德育的新目标。最后,文章分析了高校德育新目标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