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环境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子系统的大学德育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面对日趋变化的社会环境,高校德育的有效度变小,困难度增大,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一是重新确立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体系;二是高校德育必须适时调整、自我更新,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应当加强德育研究和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并对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积极回答。  相似文献   

2.
刘海  程曼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30-134
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大学德育环境,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大学德育环境构成,坚持方向性与科学性,则是做好大学德育环境建设的前提。本文拟就这方面作浅显探讨,以期提高对大学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场域与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两个相互联系,关系密切的概念。以场域-资本理论为工具,分析广东高校德育场域的"独立性、关系性、斗争性"三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广东高校德育场域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状况。了解广东高校德育场域这些特点与状况,对于我们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的发展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探讨多元文化教育,对保证高校德育以现代的德育内容、手段、理论开展教学,帮助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晓红  王莹  边立涛 《科技信息》2009,(13):136-136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德育为先”意义重大而深远,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但是现实的大学道德教育仍属工具性教育,德育工作也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的期望,令人忧虑。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大学的德育工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青年学生心灵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对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又为当今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德育工作者加速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研究,不断拓展德育新途径,充分挖掘网络德育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环境、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已成为诸多学科重要的分析范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资本存在内在关联性,以此入手分析我国农村存量社会资本的不足,从信任、规范、网络等方面入手来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美国在高校德育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实效性、科学化和可操作的高校德育体系。虽然美国在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和我们不同,但是高校德育的理念、内容和途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探讨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可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晓虹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141-142,147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目标功利化和德育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等问题,为此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对高校的德育工作进行重新的定位,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进取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团队精神教育。本文最后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战略:提升德育主体素养水平,更新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手段,提高影响和渗透;提高学生在网络德育中的主体意识;推行终身德育的理念,实现德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社会环境存在经济发展滞后、地缘政治复杂、残存落后文化的不利影响等问题,所以应该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强党性和政策宣传及教育,优化民族文化成果等方面优化民族地区社会环境,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还存在诸多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其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德育教育的不适应,还有大学生个人因素.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重视班主任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大学总是站在整个社会的文化之巅。在大学的管理实践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通过提升大学管理的文化层次、建立"大德育教育体系"、重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和双赢等项具体的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面贯彻,是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才能同时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高校德育适应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前提。高校德育通过增强主体性、耗散性、预示性,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高校德育优化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条件。通过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优化家庭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大众传媒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述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价值传承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重要路径,提出莆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精神展开,重视通识教育,形成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三代领导人的"德育环境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都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主张“大小环境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能优化客观环境”这一辩证关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提出的“德育环境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产生了巨大的育人效应,也清晰展现出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造的理论轨迹。  相似文献   

16.
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162-165
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成效不明显,主要是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的缺失。要提高高校德育成效,必须构建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促进大学生个性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化最优越之处是它渗透式、陶冶式、隐蔽式的“无意识”教育,能起潜移默化作用,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很受欢迎的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培育“四有”新人,乃至对全社会精神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有鲜明的成才导向;要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要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培育和构建各有特色的“校园精神”;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9.
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德育的深入开展,既需要有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中德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更需要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德育的正确导向。只有在正确导向的指引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才能在育人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