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为考察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影响中的作用机制。运用青少年正念量表、抑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心理弹性量表对某省1 0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水平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的抑郁情绪;(2)生命意义感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4)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在正念水平和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认为正念分别通过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弹性链式中介对大学生抑郁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心理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引起重视。指出了抑郁心理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消除抑郁这种心理障碍的心理疗法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抑郁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神经、心理等方面的疾病给中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针对大学生抑郁自杀行为,可开展生命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顸警干预机制,加强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化解机制,关注大学生心理前兆,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地位结构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主要发现:父亲的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抑郁程度越低;父亲的职业优势越明显,大学生的抑郁程度越低;大学生的抑郁程度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身心尚不成熟。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压力,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患严重抑郁症的占14.7%,轻度抑郁症的占42.1%。体育锻炼缓解抑郁情绪的效果持续时间长,经济成本低而且没有副作用。因此运用体育锻炼手段帮助大学生缓解抑郁情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有无体育锻炼参与习惯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抑郁水平;(2)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身体自尊水平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3)有锻炼习惯的男女大学生比没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注重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多种传统健身功法对大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随机抽取延安大学大学生600名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发生率为39.24%,焦虑评分为(46.10±7.56)分;而抑郁发生率为24.59%,抑郁评分为(43.36±10.10)分;失眠率为35...  相似文献   

8.
有关资料表明,抑郁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状态良好的调节方法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分解目标;精确定义;从自我出发,不涉及他人。  相似文献   

9.
有关资料表明,抑郁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抑郁心理状态良好的调节方法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分解目标;精确定义;从自我出发,不涉及他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在校大学生以练习跆拳道的方式,培养自控力,改善抑郁心理的作用.经过一学期(15周)的跆拳道实验干预,结果发现,经过跆拳道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的自控力增强,抑郁心理得到改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用高低分分组方式检验研究结论,发现实验前后实验组强自控力和强抑郁的变化值非常显著,表现为实验组强自控力和强抑郁皆有所减弱并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实验前后实验组弱自控力和弱抑郁的变化值非常显著,表现为实验组弱自控力和弱抑郁皆有所增强并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及其心理分析的详细阐述,说明抑郁症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针对此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相关的心理调控策略,帮助学生走出抑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及其干预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究其原因,主要由抑郁心理、孤僻性格、自卑性格及一些精神病引起。干预及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点:(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关注自杀高危人群;(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技术的快速革新,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人群之中,手机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隐患。过度沉迷于手机如同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症的产生,伴随着各种生理心理状态的出现,其中抑郁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手机依赖量表与贝克的抑郁自评量表对135名1~4年级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3(P0.05),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与大学生抑郁倾向相关,大学生手机依赖失控性越大可能产生抑郁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普通大学2009级部分新生抑郁状况的追踪测查,分析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新生在入学后不同阶段抑郁的差异,了解大学一年级新生抑郁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有关人员采取针对性教育干预措施及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希平 《科技信息》2010,(23):I0200-I0200,I0075
随着高校扩招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凸显。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孤独心理,茫然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妒忌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5条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21世纪无法回避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心理抑郁是目前高校中一个较为普遍而严重的情况.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健康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是于2007年5月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自编调查表,在上海市某高校以匿名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对该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8份,检测出存在抑郁情况的有23份,占总人数的24%,就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对于未来的彷徨、恋爱关系、经济压力等是产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是该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情况,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关注和重视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陶漫 《科技信息》2010,(12):371-37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难免出现烦躁、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现象,从而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无形障碍,这些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为例,提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晓燕 《科技信息》2010,(35):I0293-I0294
由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更易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分析这些不良心理的表现形式及贫困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实践经验,心理素质脆弱,当生活和学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如自卑心理、抑郁心理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会对集体和团队产生消极的影响。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社会变革时期,嬗变的环境条件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些巨大的冲击面前,由于大学生缺乏恰当的适应能力,极易导致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情绪问题的产生。有效的情绪调适方法,必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