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猪源产ESBLs大肠杆菌三种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福建省闽西地区猪源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现状。从龙岩市10个规模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中,按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筛选产ESBLs菌,对其分别用CTX-M、TEM和SHV等3种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05株大肠杆菌的产ESBLs检出率为28.6%(30/105);其ESBLs基因亚型以CTX-M型和TEM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6.7%(17/30)和36.7%(11/30),SHV型检出率13.3%(4/30)较低;5株菌同时携带CTX-M和TEM基因,2株菌同时携带CTX-M和SHV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种基因型:CTX-M-15、TEM-2和SHV-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了解我国川西北草原牦牛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血清型和重要毒力基因的分布.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和PCR方法分别检测STEC的血清型和15种重要的毒力基因.结果:在277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STEC 85株,分离率为30.69%,存在39个不同的O血清型,无优势血清型;牦牛源STEC毒力基因stx1、stx2、cnf1、cnf2、subA、CDT-V的携带率分别为44.71%、76.47%、2.35%、2.35%、61.16%、17.65%,黏附基因eaeA、iha、saa、efa1的携带率分别为1.18%、76.47%、68.24%、2.35%,以及60-MDa毒性质粒上的基因hlyA、espP、Katp的携带率分别为75.29%、43.53%、4.71%,不携带etpD、toxB基因.结论:STEC在我国川西北牦牛中的携带率高,血清型分布广泛,黏附基因iha和saa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血清型的STEC中,大部分STEC携带毒性质粒,公共卫生学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犊牛腹泻可造成肉牛饲养业的重大经济损失。虽然这种病在病原学上是由各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症,但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EPEC)被证明是这种病的主要病原。由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本病,其特点是细菌在小肠粘膜表面聚集并产生肠毒素。细菌借助特异性菌毛聚集。发现 K_(88),K_(99)和987P 型抗原的菌毛是动物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聚集因子。关于犊牛的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K99抗原的存在与肠毒素产生特别是耐热肠毒素 a(STa)的产生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菌毛抗原K99基因的亚克隆及核苷酸序列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技术 ,从含有大肠杆菌菌毛抗原K99基因的质粒pX5K中扩增出 0 .4kb的K99菌毛抗原基因 ,然后将其亚克隆到pGEM T easy载体上 ,并转化至受体菌JM10 9中 ,采用碱性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后 ,经NcoI和EcoRⅠ双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证明插入的K99基因片段具有正确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对从成都等地分离的64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28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大肠杆菌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5个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携带率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分别为40.6%(26/64)和39.1%(25/64),在健康鸭泄殖腔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别25.0%(7/28)和21.4%(6/28).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携带fyuA和i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P<0.05),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是与腹泻相关的一类大肠杆菌 ,肠毒素可分为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文章从肠毒素免疫性与作用机理 ,不耐热肠毒素的基因质粒、定位、亚基因克隆及表达 ,以及牛源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等方面内容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旨在建立一种从牦牛乳中快速提取总DNA并扩增线粒体基因的方法.实验以20头麦洼牦牛的乳为试验材料,用Chelex-100方法提取总DNA,扩增线粒体DNA(mtDNA)的D-loop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结果显示,Chelex-100法能利用20μL全乳或脱脂乳快速制备总DNA,用于mtDNA的D-loop区和Cytb基因的PCR扩增,条带清晰并能直接测序.该方法的PCR扩增一般需要45个循环,扩增效果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且全乳优于脱脂乳,半奶牦牛乳优于全奶牦牛乳.建立的方法既可使用全乳,也可采用脱脂乳大规模提取总DNA,并扩增线粒体基因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常量的大肠杆菌和微量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实验对象,研究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复合物载体对基因组DNA的分离纯化,对分离的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直接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分离的A.ferrooxidans基因组DNA则直接作为硫化物质体醌氧化还原酶基因片断的PCR扩增模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磁性纳米复合物法,其制备DNA的时间是传统方法的1/3,具有快速、简单的优点,在微量样品DNA提取中,由于其富集提取DNA,并提高了PCR的灵敏性功能,比传统方法优越,可用于食品卫生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法医鉴定以及极难培养的微生物的菌种鉴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产冷活性淀粉酶的冷适应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对菌株的分离和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其16S rRNA基因后连接于T-载体再转入大肠杆菌JM109中,筛选阳性克隆转化子进行培养,最后提取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部分地区肉、蛋食品大肠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肉食品大肠杆菌污染状况,从河北省内不同地区集贸市场和超市随机采集了生活用肉、蛋类等105个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法和PCR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从105个样品中检测到大肠杆菌19株,大肠杆菌总阳性率18.1%。其中,生鸡肉、生猪肉、生鸡蛋的大肠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5.3%,23.8%,16.7%;生羊肉、生牛肉、生鸭蛋、生虾没有检出大肠杆菌。19株大肠杆菌中从生鸡肉样品中检出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2株。河北省肉类食品总体上大肠杆菌污染程度较轻,但生鸡肉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将蓝藻PCC7120细菌光敏色素缺失突变体AphA(26-320)基因和血红素氧化酶(h01)及胆绿素还原(PcyA)的基因共同转化E.Coil 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实现体内共同表达,进行体内重组,生成了具有可逆光致变色活性的AphA(26-320)-PCB,对重组茵的培养条件,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适合合成AphA(26-320)-PCB的培养时间,诱导温度,摇床振荡速度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流行血清型。对分离自腹泻仔猪粪便的131株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生化试验、溶血性试验分析,并对其血清型进行鉴定。121株分离菌符合大肠埃希菌的生化特征,鉴定率为92.37%;有溶血性的菌株占总分离株的81.82%(99/121),其中23株出现β溶血现象,76株出现α溶血现象,22株溶血现象不明显;血清型定型104株,占分离株的85.95%(104/121)。这些定型菌株涵盖了13种血清型,其中O80血清型分离率为28.85%(30/104),O141血清型为19.23%(20/104),O139血清型为9.62%(10/104);O6,O9,O20,O101各有6株;4株及以下的血清型的有O38,O45,O93,O138,O147,O157。血清型O80,O141和O139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13.
对野牦牛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部分片段(包括部分外显子6和部分内含子6)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中(GenBank Accession No:EU872256)。利用BioEdit7.0.9.0、DnaSP 4.10.9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野牦牛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等牛科动物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物种基因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0%、98.3%、97.8%、92.0%,5个物种间共发现42处序列间碱基差异(9.84/100 bp),其中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牛科物种均存在差异碱基3处;推导的部分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4.4%、94.4%、100.0%、94.4%。  相似文献   

14.
养殖环境病原菌以及超级细菌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和评估养殖环境耐药细菌气溶胶的形成与扩散,采用Andersen-6级空气样品收集器在养鸡场鸡舍环境舍内、外(到下风方向800 m)收集空气样品;与此同时,采集鸡只粪便样品。对样品分离的大肠杆菌(E.coli)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各个地点分离的E.coli对利福平和青霉素完全耐药,但他们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有不同数量的菌株对氟哌酸、链霉素、头孢哌酮、氯霉素、复合磺胺和四环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采用多重PCR方法,分别对从鸡、猪、牛舍(共21个)及其环境中分离到的48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5种毒素基因即STa,STb,LTa,Stx1和Stx2/Stx2e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株都携带有一定数量的毒素基因,很多携带2种或2种以上。通过对11个动物舍(鸡、猪、牛、兔)空气和粪便样品分离的426株肠球菌对四环素类(TetM)、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万古霉素VanA和VanB主要耐药基因的检测表明,14.55%的细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分离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共检测出31株肠球菌携带vanA和vanB耐药基因;绝大多数肠球菌携带氨基糖苷修饰酶(AME)基因的一种或几种。  相似文献   

15.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表达并纯化布鲁氏菌BP26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从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克隆bp26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 B121(DE3)中表达,纯化BP26蛋白,进行SDS.PAGE、Western—blot检测,将纯化的BP26蛋白包被ELISA板,建立检测布鲁氏菌病的间接ELISA方法,用该方法检测42份绵羊血清,结果与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正确表达并纯化了BP26蛋白,布鲁氏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30.85%(13/42);间接ELIS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5.71%(15/42),二者阳性符合率为86.67%(13/15)。结论表达、纯化的BP26蛋白能够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建立的ELISA方法比SAT方法更敏感。为以后M5-90疫苗株bp26基因缺失苗的应用提供配套性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Chidume首次提出渐近非扩张非自映象、一致L—Lipschitz非自映象的定义,并证明了所引入的迭代序列强收敛于渐近非扩张非自映象的不动点。该文引入渐近伪压缩非自映象的概念,并对一致L-Lipschitz的渐近伪压缩非自映象71提出了具误差的修改的Ishikawa迭代序列{xn}。设K是实Banach空间E的收缩核,P是从E到K上的非扩张的收缩映象。若存在严格增加函数φ:[0,∞)→[0,∞),φ(0)=0,E←j(xa+1-x^*)∈J(xn+1-x^*)使得(T(PT)^n+1xa+1-T(PT)^n-1x^*,j(xa+1-x^*))≤kn||xn+1-x^*||^2-φ(||xn+1-x^*||,A↓n≥1,x^*是T的不动点,在对参数的一些限制条件下,本文证明了迭代序列{xn}强收敛于非自映象T的不动点x^*,其目的是把对渐近伪压缩映象的迭代结果推广到渐近伪压缩非自映象上,从而推广了以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计三对引物分别扩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猪轮状病毒(RV)的特异性基因,建立了一个能对TGEV、PEDV及RV感染鉴别诊断的三重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检测TGEV的M基因252bp片段、PEDV的N基因540bp片段及RV的VP7基因412bp片段,而对CSFV、PCV2、PRRSV、PRV等无扩增,其检测TGEV、PEDV及RV的极限为100pg核酸/μL;用该方法对临床收集的2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能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26批不同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使用Thermo Hypersil BDS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甲醇—0.1%磷酸(5∶9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产于四川合江的青果没食子酸含量较高(2.293 mg.g-1),其次是产于福建的青果,其他产地青果中没食子酸含量也均超过了1.0 mg.g-1;同一产地,由于品种和采收期的不同,青果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考虑线性回归模型Y=Xβ+ε,E(ε)=0,Cov(ε)=σ2 I,当设计矩阵X的列存在共线性时,最小二乘估计β=(X′X)-1 X′Y的性质变坏,为此给出了有偏估计β(K,d)=(X′X+K)-1(X′Y+dβ),其中K〉0为对角矩阵,ki〉0,-∞〈d〈∞为参数,讨论了这种有偏估计对Liu估计、最小二乘估计的优越性,并证明了其可容许性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