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总产量最大、用途最多的粮食作物。玉米按收获物和用途可分为籽粒用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等3类,其中籽粒用玉米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品。指出我国籽粒用玉米及其制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真菌毒素污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并从玉米育种和作物栽培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控制对策:1)选育并推广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种,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防治病虫害。2)选育并推广脱水快、成熟度好、利于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规范玉米籽粒晾晒及储存过程。3)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合理规范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使用低毒农药。5)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减少面源污染,降低重金属在玉米中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2.
套作对不同类型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麦后直播夏玉米为对照,研究了套作对普通、高淀粉、高赖氨酸、高油四种类型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麦后直播的相比,春夏玉米套作明显降低了四种类型玉米籽粒产量,但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9.71%,17.57%,23.63%和11.90%,同时还提高了鲁单206和高油115籽粒粗脂肪的含量,提高了玉米籽粒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特种玉米可分为两类:专用玉米和优质玉米。像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属于专用玉米,其用途单一,不能作它用;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属于优质玉米。特种玉米在栽培技术上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层层把关,否则当代所结的籽粒可能会失去特种玉米的性质,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特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五种基因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五种基因型玉米在授粉后30天内籽粒灌浆过程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玉米籽粒灌浆差异主要表现在量上。普通玉米,糯性玉米的灌浆速度快,强度大,失水也快;甜玉米相对地灌浆速度慢,失水也慢。授粉后10-20天是各类型玉米籽粒鲜重,干重增加的最大时期。  相似文献   

5.
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的特用玉米,由于其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两倍,所以又称高蛋白玉米。  相似文献   

6.
采用医用西药组配的适应于低水肥玉米区的新型玉米浸种剂AFC处理沈单7号玉米,可以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百苗干重;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加粗,收获期绿叶面积增大,果穗萎蔫下垂百分率降低;促进了果穗和籽粒发育,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一种喜锌作物,通过大田试验得出:施锌肥能够增加玉米籽粒中锌元素的含量.但又必须配合氟钾肥。锌元素在灌浆期向籽粒中转移,有利于玉米籽粒的锌积等。人们可以选择含辞量较高的食物采调节膳食结构.以便达到安全有效的补锌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观测,对甜玉米的花粉直感现象进行了探讨,证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杂交或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互相杂交,通过花粉直感的作用,当代果穗上全部为非甜籽粒,F_1果穗上甜质籽粒数和非甜籽粒数的比例和显性及性状分离规律基本吻合。试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利用花粉直感的作用,异型杂交甜玉米具有出苗率高、幼苗健壮、青穗产量高、青穗籽粒含糖适宜而食味好的优点,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连续2年3点次在新疆高产玉米区,以郑单958为试材,每隔10d天播种1期,以研究与揭示高产玉米(15000kg/hm^2)条件下播期对群体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及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各播期处理玉米产量都接近或达到了15000kg/hm^2,不同播期群体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模拟。随播期推迟,吐丝至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呈增加趋势、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但活跃灌浆期尢明显变化。随播期推迟,群体籽粒灌浆的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灌浆阶段的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因此,缩短群体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快速进入线性灌浆期,片提高渐增期、线性灌浆期和缓增期群体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遣。在新疆春播玉米高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10日~17日。  相似文献   

10.
针对籽粒损伤成为制约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推广应用的核心问题,研制了钉齿式和板齿式两种脱粒装置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滚筒转速、凹板间隙及籽粒含水率条件下,虽然板齿式和钉齿式脱粒装置都可以实现玉米的籽粒直收,但是板齿式脱粒装置表现更优,其籽粒损伤率仅为2.2%左右,较钉齿式降低了2%.该研究为选择合适的玉米脱粒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一定生态条件下高产玉米若干生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根据玉米的干物质重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与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二次曲线的关系,将不同处理组合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分别与籽粒产量建立二次方程,并对方程求极值,从而求出耔粒产量最高时的各生育指标,以此做为最优发展动态的指标。本文还对叶面积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方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玉米栽培中的数学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种植密度和施尿素量与玉米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最高籽粒产量的措施配合和最大纯收益的措施配合.同时,对不同措施配合获得相同籽粒产量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须为原料,研究了玉米须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温度逆境下、不同浓度浸液中抗逆物质、抗氧化物质、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嫩玉米须SOD活性最强,老玉米须黄酮、总糖、脯氨酸含量最高;低温嫩须维生素C含量最高,高温熟须蛋白质、糖类含量高;玉米须水浸液SOD活性以0.5g/100mL浓度时、黄酮以3.5g/100mL浓度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肖诗林 《遵义科技》2006,34(5):54-55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根据当地人们对糯玉米非常食用和喜爱,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昧好,易消化,籽粒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糖分含量高达18‰,籽粒主要分白、黄两种、糯质型,作蔬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亩、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早15~30天,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青穗1210公斤,产值2000元以上。我们去年试用栽培菜用玉米3亩左右,比常规种植玉米每亩多获经济价值15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16.
对春玉米进行锌-65示踪实验表明,苗期叶面喷施锌肥后很快被吸收,8小时后大量转入茎部,4天内茎、叶对锌-65的吸收分别占总吸收量的47.5%和40.9%.抽雄期喷施,主要运转入生殖器官,最后大量积累到籽粒中.锌的放射性强度由植株顶端至根基各组织器官逐渐减小,幼嫩组织中锌的含量高于老化组织.成熟期春玉米植株中锌的分布不同,即籽粒>茎、叶>根,而玉米果穗中部籽粒的锌含量明显高于上下两端.  相似文献   

17.
以16种不同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在Cd、Cr、Pb、Hg和As复合污染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Cd、Cr、Pb、Hg和As含量的差异性,并在兼顾产量的情况下,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玉米籽粒Cd、Cr、Pb、Hg和As低积累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及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籽粒低积累Cd的品种3个,低积累Cr的品种10个,低积累Pb的品种1个,低积累Hg的品种5个,低积累As的品种1个.综合考虑重金属富集能力及产量等因素,最终筛选出金甜顺666这个品种为适宜在清远市推广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本研究可为清远市电子废弃物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用隆平206、华皖267、豫单112、齐玉606、庐玉41305个玉米品种的顶部穗位与中部穗位籽粒作为材料,研究不同穗位籽粒活力的差异,分析了不同穗位籽粒相关的发芽指标、百粒重和简易活力指数等,以探明玉米不同穗位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选取最优穗位高活力的玉米种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上都是中部大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磁场对玉米产量及其穗粒形状的影响.实验发现5分钟磁处理为使玉米增产的最佳条件。而瞬间磁处理为使玉米增产的较佳条件。测量了磁场处理过的各组玉米种子及第一代玉米籽粒中的核酸含量.并对磁场处理使玉米增产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钝化剂及叶面阻控剂对酸性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叶面硅肥、铁基生物炭、生石灰(CaO)单一或联合处理对Cd污染粮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及玉米籽粒Cd含量、玉米各部位富集和转运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生物炭、生石灰单一处理及联合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其中联合处理效果最佳,有效Cd含量最大降幅达到了45.44%,生石灰发挥了主要作用;联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Cd在玉米根中的富集及在籽粒中的积累,籽粒Cd含量降幅为34.55%~37.83%;Cd低积累品种玉米在保持低水平籽粒Cd含量的基础上,对土壤中的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相较而言,春茬富集效果更佳.综上,根据阻控效果及机制,种植Cd低积累品种玉米基础上进行生石灰-铁基生物炭-叶面硅肥联合处理,在酸性轻度Cd污染旱田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