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HSYA组(5.0 mg·kg~(-1))、芍药苷组(5.0 mg·kg~(-1))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组(合用组)(各5.0 mg·kg~(-1))、银杏内酯组(5.0 m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6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收集相应标本保存;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法检测全血中P-选择素(CD62P)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HSYA、芍药苷及合用组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以合用组尤为明显。FCM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合用组与银杏内酯组均能显著抑制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p0.05);与合用组相比,芍药苷组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但HSYA组与合用组之间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的海马区神经细胞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D62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车玉琴  沈京连  刁尧  高杰 《广西科学》2007,14(2):137-139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Ⅱ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Ⅱ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Ⅱ 10 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 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 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 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Ⅱ 10μg后再灌注,48h 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Ⅱ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Ⅱ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实践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系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香青兰总黄酮(TFDM)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线粒体的保护作用。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MIRI的模型的方法。测定心肌梗死程度和心肌组织内ATP的含量,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检测线粒体活性。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TFDM不仅能够明显减轻大鼠心肌梗死程度,提高心肌ATP含量,还能有效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完整性,并且TFDM能够显著升高线粒体活性(P0.05或P0.01)。由此可知,TFDM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组织以及线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再灌注,48h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PF)染色对诊断缺血/再灌注心肌缺血缺氧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缺血15min,再灌1h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同时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HBPF染色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h心肌明确显示心肌细胞红染呈灶状分布,而HE染色无改变.结论HBPF染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浓度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明确极化液(GIK)对高血糖心肌MI/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即对照组、GIK组、高血糖组、GIK+高血糖组.每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心肌梗死面积.动态观察Ⅱ导联心电图QRS波、T波、ST段和心率变化.结果:TTC染色显示每组大鼠心肌都有梗死,心肌梗死面积高血糖组>GIK+高血糖组>对照组>GIK组;心电图显示高血糖大鼠心肌缺血期ST段明显抬高,再灌注后实验动物出现心律失常.GIK对正常血糖大鼠MI/R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GIK对高血糖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有限,而对正常血糖大鼠MI/R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瘦素(LEP)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途径.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瘦素+缺血/再灌注组(LEP+I/R)和LY(LY294002,LY)+LEP+I/R组.心电图检查验证大鼠MIRI模型成功后,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和心肌酶检测心肌损伤程度,TENUL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等凋亡蛋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结果:LEP预处理能够缩小I/R诱导的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程度,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LY作为PI3K信号通路的阻滞剂,能够逆转这种保护作用.结论:LEP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浓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复灌1h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观察不同血糖水平(高血糖、低血糖)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复灌30min后Ⅱ导联心电图(ECG)QRS波、ST、心率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低血糖组大鼠心梗面积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ECG ST段明显抬高,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钙拮抗剂维拉帕米能明显缩小大鼠心梗面积、抑制ECG ST段抬高,并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高血糖及低血糖均可加重MIR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木芙蓉叶有效组分 (MFR)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采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木芙蓉叶有效组分灌胃给药 ,观察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及肾组织病理变化 ,并检测白细胞介素 - 1(IL- 1 )的含量。结果再灌注 2 4 h后 ,治疗组血 BUN及 Scr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组血液 IL- 1含量与非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且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原因可能与抑制 IL- 1等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胰岛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延迟相保护作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雷米普利组(RMP)、胰岛素低剂量组(INSL)和高剂量组(INSH).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Sham组大鼠穿线不结扎.TTC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力.结果显示,I/R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Sham组(P〈0.01),而RMP、INSL和1NSH组心肌梗死面积低于I/R组(P〈0.01);I/R组血清LDH活力高于Sham组(P〈0.01),而RMP和INSL组血清LDH活力均低于L/R组(P〈0.01,P〈0.05);各组血清CK活力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胰岛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损伤有延迟相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CHX)生物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I/R模型组、川芎生物碱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阳性药葛根素(GG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可逆性脑I/R病理损伤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动物苏醒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及容积的变化,同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 I/R实验组与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比较,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梗死面积和容积明显增大(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多,神经功能损伤较重(P0.05).CHX生物碱治疗组与I/R组比较,脑组织中的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容积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CHX生物碱可减轻大鼠脑I/R引发的脑损伤程度,从而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个体化诊疗中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NSTEMI患者8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定量法检测血脂指标,ELISA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心肌钙蛋白水平.结果单一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诊断NSTEMI的灵敏度分别为84.88%,95.35%,特异性分别为90.70%,87.21%;两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升至97.67%,98.8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AUC明显大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G,LDL-C、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TG,LDL-C之间呈明显正向直线相关性(r=0.553、0.377,P=0.000、0.002);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02,P=0.000).心肌钙蛋白含量与TG,LDL-C之间呈明显正向直线相关性(r=0.637、0.481,P=0.000、0.001);心肌钙蛋白含量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02,P=0.000).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明显提升NSTEMI个体化诊疗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血脂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钠尿肽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心房钠尿肽温浴处理前后各组肾组织匀浆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结果:肾组织匀浆液中MDA含量在实验组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值〈0.05),SOD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心房钠尿肽直接清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生成的MDA,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 Egr1-Trail重组质粒联合电离辐射对MCF-7细胞的杀伤效应,为增强肿瘤放疗效果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应用Annexin V-EGFP/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不同处理组作用MCF-7细胞后24 h、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24 h后,各处理组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呈上升态势,生长抑制由弱到强的顺序为:2.0 Gy,p Egr1-Trail+0.5 Gy,5.0 Gy,p Egr1-Trail+1.0 Gy,p Egr1-Trail+2.0 Gy,Egr1-Trail+5.0 Gy.各处理组联合2.0 Gy X射线照射后6 h,细胞凋亡率开始上升,48 h达高峰,其中p Egr1-Trail+2.0 Gy组与其他各处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胞凋亡最为显著(P0.05).在细胞周期方面,2.0 Gy X射线照后6 h各处理组S期细胞百分数呈现上升趋势,24 h达高峰;照后24 h,G_2+M期细胞百分数开始上升,且各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后48 h,G_2+M期细胞百分数达到最高,依旧是p Egr1-Trail+2.0 Gy组上升最显著.结论 p Egr1-Trail重组质粒联合电离辐射作用于肿瘤细胞表现出协同杀伤效应,促凋亡作用强于单独X射照射组或p Egr1-Trail基因干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山莨菪三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期肾内前列腺素的影响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分别 检测假手术(无缺血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山莨菪硷治疗组、低温治疗组低温条件下山莨菪碱组缺前和恢复血液灌注24h的肾组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检测各组恢复血液灌注24h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氯(BuN)含量。结果:山莨菪 硷组和低温组、低温条件下山莨菪碱治疗组TXB、6-Keto-PGF1α、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6-Keto-PGF1α/TXB2(K/T)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温条件下山莨菪碱治疗组优于山菪硷组和低温(P<0.05)。结论菪硷 与低低温改善肾内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平衡紊乱,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温条件下山莨菪碱更能够有效纠正肾内PGI2-TXA2平衡紊乱,改善肾内微循环,明显优于山劳苦 硷或低温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DBP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DBP是否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而引起支持细胞凋亡.方法建立支持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0.1%DMSO(对照组)、1 mg/L(低剂量组)、10 mg/L(中剂量组)、100 mg/L(高剂量组),分别处理细胞24 h;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持细胞内Ca2+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测定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Ca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在中、高剂量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P浓度的增加,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P能显著降低支持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一步升高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并最终导致睾丸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悬浊液)对兔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成速率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手术组(DO组)和手术给药组(NG组),每组20只.各实验组兔子分别于牵张术后1 d、1周、2周、4周、6周处死,每个时点处死4只.处死后的兔游离下颌骨行骨密度测量和钙含量测定,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骨密度和钙含量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在牵张术后1 d,DO组与NG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1周、2周、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术后6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含量变化与骨密度变化整体趋势相同,牵张术后1 d时,DO组与N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含量呈正相关(r=0.869,P0.01),建立回归方程:Y钙含量=-1233.97+3 794.986X骨密度-4 122.103X3骨密度.结论外源性NO供体可以加快牵张成骨新骨的形成速率,缩短手术周期,可根据回顾方程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来推测钙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