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双语活动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扩大,双语现象也逐渐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双语”一词是个新的外来语的意译词,英语为DigLossia.它的涵义原是对语言本身的分析,“指一种语言中存在两种变体。‘高标准语言’用于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低标准语言’用于口头交谈。”这种解释同今天许多学者对“双语”的认识并不一样,这并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建设开发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考察、梳理与归纳总结,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建设与本土化研究提出三点建议:学前双语教育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本土化、学前双语教育教材建设的标准本土化、学前双语教育教材建设的内容选材本土化。这不仅有助于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建设符合少数民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和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除了要学习民族语言和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一般为英语).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基于双语基础上的英语教育,双语教育是英语教育的基础,平衡的双语能力与少数民族的第三语言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多样的国家,对于双语现象的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依据相关学科基础,调查分析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语言使用等情况,从而结合实际分析该地区的双语现象,归纳双语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协调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要结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测,组建教师互助小组,互助听课评课以及双语教学案例分析等途径提升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利着 《科技信息》2012,(30):206-20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由于地域、文化环境的差别,鉴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符合学生文化背景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是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它涉及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的碰撞和协调。注重学生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7.
学前双语教育是新疆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双语教育对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逐步推进,师资、经费、教材等问题凸显,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语言状况非常复杂,本文论述了中国实施双语制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香港、澳门、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双语现象源远流长,当前社会对英语的要求也使得英汉双语共存,我国双语制存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除了要学习民族语言和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一般为英语)。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基于双语基础上的英语教育,双语教育是英语教育的基础,平衡的双语能力与少数民族的第三语言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梁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48-152
语言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种语言都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民族认同感则是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这特殊语言生态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对于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树立科学的语言生态观有助于培育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认同情感、认同心理,缩小人们对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心理距离。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积极推广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其民族语言生态乃至全世界整个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双语教育教学是提高新创文字活力、维护语言生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广西民族地区英汉壮语言教学可以有效互参。  相似文献   

11.
徐红梅 《科技信息》2013,(20):166-167
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语言能力关系紧密。本研究调查了昌吉学院民族大学生使用民汉双语的语言态度,分析了语言态度的现状和影响语言态度的因素,旨在为本地区正确的语言规划的制定,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完善、发展本地区的双语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研究,除了从方向、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进行总体研究外,还应从单科教学方面进行探讨.近几年来,对小学苗族学生的语文教学研究形成热点,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对中小学苗族学生学习数学的专题研究还有较多的空白.本文根据在吉首、凤凰、古丈等地对中小学苗族学生学习数学的语言障碍调查资料,就“双语学习、双语思维”、“语言转换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诸方面对中小学苗族学生学习数学的语言障碍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消除苗族中小学生学习数学语言障碍的办法,力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13.
韦婧 《科技信息》2013,(4):210-210
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面临着日渐萎缩的危机,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其语言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这一危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本人认为双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语言维护方式,并就双语教学的准备及教学环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屈青云  王生耀 《科技信息》2010,(32):I0296-I0296,I0297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汉语,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的重要举措。笔者对新疆音乐教育“双语”师资的培训进行了调查,以音乐教师培训实习的现状为切入点,从辅助性功能的角度,论述我区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的“双语”教学对音乐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从语言使用、语言情感、语言结构的辅助性功能三个方面论述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双语”。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对比     
语言对比,是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双语领域的语言对比,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区分类型,有的放矢;宏观把握两种对比语言的特点;捕捉难点,区分难易顺序;从习得偏误中发现双语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3个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区。该地区整体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外语作为第三语言的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外语教育模式,部分浸入式外语教育模式比较适合该地区的小学外语教育,但存在浸入式双语师资匮乏的问题。因此,解决好师资问题是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英语教育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纳-汉双语语料库构建及双语语料对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存在着部分纳西语-汉语双语互译文本,利用这些双语互译文本构建大规模的双语语料库,是双语互译文本的深层加工及其双语词典编纂、跨语言信息检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规模纳-汉双语语料库的构建方案,包括其总体规划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和流程细节.通过组织构建纳-汉双语语料库,实现双语语料库在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中的应用,并实现纳-汉之间的双语对照翻译系统,较好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进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绘本教学作为国内外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教学,在近几年通过"国培"引入新疆部分幼儿园。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发展,本研究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大计,教师为本。推进双语教育,建设一支"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是关健。推进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两年制双语师资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亟需提高学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重点加强日常管理,编制符合双语师资培训的优秀教材和教辅资料,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加大南疆地区支教力度,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徐艳平  熊芊 《科技信息》2013,(12):28-28,30
本文从新疆双语培训的角度审视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现象,通过对浙江双语培训班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专项访谈,了解少数民族学员对该类现象的学习和认知程度,指出该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语法难点,并提出双语培训应把悖义现象相关理论吸收到培训教材中来,适当加强实践性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