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了提高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针对公路网现状优劣判断的相对性,探讨了公路网综合评价的相对性,研究了用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吉林省2002年现状公路网方案综合评价为例,讨论了两种不同评价尺度的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体系,并使指标选择、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与评价目的相互适应。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用于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能够客观反映现状公路网的总体状况,为公路网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
省域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针对路网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减缓、避免、消除由于规划缺陷等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预测和评价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从排放量预测、排放因子与系数、路网布局与车流量规划、规划方案的比选等方面,对省域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介绍了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大气环境评价两个案例,并对两个案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排放量预测评价是目前我国省域高速公路网大气环境评价切实可行的方法,基于通道的评价和分区评价可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公路网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缺乏对机动车排放系数的系统研究和多方案比选以及规划本身的不确定性是目前我国交通规划环评面临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几何学理论,构建了公路网的分维数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公路网规划整体性评价.利用公路网的几何特征揭示了公路网进步的情况.这种描述既可以反映出路网密度指标的特征以及路网分布的均匀程度,又能直接反映路网技术等级的层次性.与借助于加权、模糊折算等方法作间接的人为处理等通常的方法相比较,本方法描述能力更强.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公路网建设的整体性评价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区域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严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区域公路网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在分析国内公路网络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在区域公路网中承担功能的不同,提出在遵循公路网技术评价一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各自的评价指标系统.并提出用公路网的适应性指标来作为评价整个区域公路网络的指标的思想.通过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对郑州市公路网现状评价的技术评价证明,这种分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公路网规划方案评价是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体系 ,应当从技术、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多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文章提供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即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框架 ,采用层次分析法 ( AHP)确定方案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 ,结合模糊决策中的无条件模糊优越集合理论建立模型。用此模型对某市公路网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公路网适应性分析出发,进行了经济层次和公路网发展阶段划分.在这两项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无量纲化界限值、经济适应度评价法,为适应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公路网分析提供一套可靠、准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在公路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公路网的分析与评价对于公路网规划项目开发、实施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建立了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法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公路网可以将主成分分析法的客观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主观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其评价结果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公路网路线重要程度的评价对公路网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建立了公路网路线综合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即路线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运用模糊综合评判以及层次分析法测算路线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9.
公路网通行可靠度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公路网全天候通行可靠程度的研究有着得要的这用价值。在定义,构建路段可靠度的基础上,按公路网组成的不同层次,分别给出了线路可靠度模型与节点间可靠度的计算方法,介绍公路网通行可靠度的评价方法,并以新疆现状公路网为例,进行了布局与可靠度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在大气环境的战略环境评价工作中,战略分析和战略环境影响识别的核心问题是大气环境的累积效应。作者认为评价工作中大气累积效应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超容量、新增项目的增加排放、沉降的再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四个方面。针对大气环境的累积效应问题,制定了大气战略环境评价中累积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SWOT、压力法和数值模拟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标  周士丽 《科技信息》2012,(7):564-564,562
文章分析了公路环境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公路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公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作用的建议。并提出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对策,从而促进公路建设环境评价方法的完善及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从源头预防公路交通快速发展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将对环境的考虑融入公路网规划。针对交通决策及其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了如何利用情景分析预测公路网规划的潜在环境影响,剖析了未来公路交通发展不确定性的来源,运用因果链分析了未来交通发展及其环境影响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污染物排放定量模型,构建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情景分析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促进可持续的交通决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规划方案分析在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效性,针对目前公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方案分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采用现有的公路面积密度、公路人口密度、公路经济密度指标,构建了用于规划方案分析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并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指标体系,能使规划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克服目前规划分析缺乏量化指标的缺陷,实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分形理论与影响评价为基础,将公路网自身发展与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分析,并对江苏省宜兴市公路网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出全面、合理、具时空特征的定量化分析结果.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综合路网密度、路网分形维数、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车流污染物排放量、景观碎化度等指标,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宜兴市1996年、2000年和2002年公路网进行指标求解与发展分析.由分析结果得出:宜兴市1996年以来公路网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其综合路网密度、路网分形维数都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较小,且其结构与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公路网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车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景观碎化度都增长较快,因此必须重视公路网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判断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总体影响,按照客观性、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选取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将公路建设对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分为负面影响很大、负面影响小、基本无影响、正面影响小、正面影响大5种不同的影响程度,引入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安康-毛坝高速公路为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科学合理、简单可行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首次将层次—关联分析法应用于长江三角洲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得出规划方案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的最优方案。这种综合评价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在数量化描述方面更为合理和精确。  相似文献   

17.
刘跃先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7):11-12,96
本文在总结社会评价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着手,构建了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社会评价的体系框架,进而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重点介绍了模糊数学法的建模过程。最后,文章以宁宣杭高速公路狸桥至宣城段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从风险要素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介绍了社会评价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韦玮 《科技信息》2013,(5):367-367,409
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于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莹  陈春飞 《科技信息》2011,(1):I0379-I0380
近年来高速公路的的建设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介绍了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界定评价区范围,用高速公路生态影响评价的实例来初步探讨其对生态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