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调查100名大学生,并对学业成功和学业失败两类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大学生对成功进行归因时,在能力、努力、背景、运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类大学生在对失败进行归因时,在努力、背景、运气方面无显著差异;学业成功的学生重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且有相对成熟的归因机制和认知策略;学业失败的学生也重视自己的努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但他们的归因机制和认知策略相对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艺术类高中生自尊与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对381名艺术类高中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高中生对学业成功归因时,自尊与运气呈负相关;在学业失败归因时,自尊与努力有正相关,与情境和运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考察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归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汪玲编制的元认知问卷和Lefcourt编制的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中的学业成就归因分量表,对某重点理工科院校20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元认知水平与学业成就归因之间显著相关;2)学业成就归因,尤其是努力归因,能够较好预测个体的元认知水平。结论:元认知和学业成就归因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运用开放式问题对90名中专学生的成就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者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努力被看作是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力归因显示部分被试者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运气归因的高比例显示不少被试者存在学习态度问题;被试者进行内部归因的人次多于进行外部归因的人次。  相似文献   

5.
高一学生物理成绩、学习归因以及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成绩、学习成败归因和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学生倾向于把物理学习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较强,把物理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同物理成绩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成败归因倾向;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得分之间具有一致性;学生物理成绩、学习失败能力归因和学习成功能力归因对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伯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开放式问题对90名中专学生的成就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者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努力被看俐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力归因显示部分被试者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运气归因的高比例显示不少被试者存在学生态度问题,被试者进行内部归因的人次多于进行外部归因的人次。  相似文献   

7.
数学焦虑具有负效应,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学焦虑与性别、性格、交往归因的关系,并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数学焦虑与性别、性格显著相关,与成功运气显著正相关,与失败努力显著负相关.(2)数学焦虑总分,考试焦虑,解题焦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数学焦虑、观察焦虑、解题焦虑上,三种性格倾向学生差异显著.(4)成功能力、成功努力、成功运气、失败能力、失败努力上三种数学焦虑的学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周小梅 《科技资讯》2013,(3):202-202
大学生的学业拖沓一种自我监管的失败,它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与个体的认知、归因及人格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内因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拖沓的形成,针对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陆与港澳地区研究生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大陆和港澳地区研究生的归因倾向。方法 :采用自编的《归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的结果表明 ,大陆、港澳地区研究生对于学业成功的归因 ,在“长期努力”、“试题容易”、“教学水平高”、“他人帮助”以及“状态好”5个因素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前 4个因素P <0 0 1,最后一个因素P <0 0 5 ;而对于学业失败的归因 ,大陆和港澳地区研究生在“不够努力”、“能力低”、“试题难”、“教学水平低”以及“缺少他人帮助”5个因素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第一个因素P <0 0 5 ,其他 4个因素P <0 0 1。同时发现 :不管是大陆研究生还是港澳地区研究生 ,对学业成败归因时 ,在“能力”因素上都出现了自我服务归因偏差。结论 :大陆研究生对于学业成功或失败更多地作出内部的或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归因 ,港澳地区研究生对学业成功或失败更多地作出外部的或降低自我效能感的归因。  相似文献   

10.
归因理论是研究学习成就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听力学习成就自我认知的不完全是学习成绩,社会比较和自我比较才是主要依据;自身努力和来自教师的帮助在自我归因中占有重要地位;成功归因属于积极归因,不成功归因属于适应性归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中的学业成就归因分量表、初中生学业情绪量表对山东省鲁中、鲁东、鲁西3160名初一到初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学业归因更加倾向于内部,尤其是个体的努力,并且存在性别、年级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初中生在学业情绪方面,积极高唤醒得分最高,其次是消极高唤醒,并且存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的显著差异;相较于外控型学业归因而言,内控型学业归因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并且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归因方式、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分析大学新生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采用多维度-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大理学院2008级新生施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都倾向于内归因,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存在性别、专业方面的差异。调查结果对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查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风格这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郑州大学20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并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行为不当、感情低落两个维度上;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归因风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的归因论指出对于成功和失败不同的归因结果对孩子的后天成长有巨大的影响。该文基于归因论探究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行为、情绪的影响机制,浅析优等模范生毕业难,心理问题严重的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结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尊重差异、自主努力、合理归因,在保障学业的同时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动机归因理论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并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本文主要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从因果知觉、年龄和追求目标的差异来解释相同背景的学生因其努力程度的不同导致其事业的成功和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关系,研究采用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选取的独立学院的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应对方式在性别、籍贯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能力归因、努力归因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背景归因和运气归因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最终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总体人际归因方式趋向于外控性,应对方式趋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学业不良在大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学业不良的归因是影响其成就动机和后继行为的重要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针对大学生范围内的研究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对我校学业不良者考试失败的归因进行了调查,对比威纳及国内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结论,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学业不良自我归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理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①总体上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有17.4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困扰问题;②性别因素是影响受测学生UPI得分的重要变量,而校区、专业因素的影响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③初步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有自杀倾向的占2.92%;④大学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均倾向于内归因;⑤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归因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其心理问题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的竞赛成败归因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学生成功的归因是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在男女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对于成功的归因均更注重内部归因,男生对于失败的归因也是注重内部的、稳定的归因,而且两者均对心理素质重要性有一致的认可。要加强归因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加强对自己的认识,引导他们科学归因,正确看待竞赛结果。同时对于竞赛失败学生要加强引导教育和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交往困扰与人际归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11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人际归因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交往困扰程度与人际归因的相关关系,揭示困扰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的人际归因方式.结果发现:(1)大学生交往困扰程度和归因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交往困扰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归因方式有明显的差异:交往无/较少困扰的大学生时成败都倾向于内归因;交往有一定困扰的大学生对成功倾向于内归因,对失败倾向于外归因;交往有较严重困扰的大学生对成功倾向于内归因,对失败倾向于外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