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06例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lb),对照组为42例来自我院体检健康者.结果 31例高血压病Ⅰ期组、34例高血压病Ⅱ期组、41例高血压病Ⅲ期组及对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平均值分别为:8.51±4.35 mAlb/mg.L-1、14.96±10.40 mAlb/mg.L-1、35.88±11.07 mAlb/mg.L-1、7.76±2.77 mAlb/mg.L-1,高血压病Ⅰ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Ⅱ期组和高血压病Ⅲ期组尿微量白蛋白对照组相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在诊断高血压肾损害中有重要机价值;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Cys-C)在冠心病行介入手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IN)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因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检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Scr)及Cys-C水平,观察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Scr以及Cys-C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02例经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CIN的发生率为16.66%.治疗后,CI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清Scr及Cys-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P0.05),尿微量白蛋白、血清Scr以及Cys-C呈明显正相关性(r=0.422,P0.05; r=0.218,P0.05).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和Cys-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冠心病行介入术后并发CIN的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和Cys-C水平均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识别及诊断C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早期诊断CIN的首选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刘亚萍 《科技信息》2012,(34):155-155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病例51例及健康体检者55例,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5C(p〈0.05)。结论: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江宇  吴彦  向红 《甘肃科技》2003,19(12):122-123
目的: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并与无糖尿病健康对照组对照,分别测量24h动态血压值。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分别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相比,昼夜血压明显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值百分率下降;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相比,夜间血压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值百分率下降。结论:糖尿病组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微量白蛋白尿组更为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昼夜血压升高、昼夜血压节律异常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在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诊断,将其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42例单一检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对患者糖尿进行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观察组中共有41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7.6%,对照组中有36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85.7%,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尿糖检测阳性率为84.0%,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6.0%。女性尿糖检测阳性率为82.4%,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8.8%。通过对患者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得知两种检测结果不同。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联合检测有利于使疾病确诊率得以提升,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使用价值。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0例)。另随机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患者血清Cys-C、Hcy、hs-CRP、mAlb、Cr指标,并对比检测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Hcy、hs-CRP、(mAlb/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ys-C、Hcy、hs-CRP水平及(m Alb/Cr)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Hcy、hs-CRP、(mAlb/Cr)四者单独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和Hcy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血清Cys-C、Hcy、hs-CRP、(mAlb/Cr)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Ⅱ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选用36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蛋白定性分蛋白阴性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的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21例和尿蛋白阳性的蛋白尿组(B组)15例,给予低分子肝素肌注,5次/周,疗程3周.观察低分子肝素对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蛋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和B组的UAER降低分别为(44.5±16.2)%和(50.1±21.4)%,(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能降低尿蛋白,且下降率为(67.6±21.4)%,(P<0.05).疗程中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通过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蛋白对Ⅱ型糖尿病肾病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白蛋白(HSA)的检测对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搭建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原理的免疫型生物传感器,对尿微量白蛋白实现动态实时的检测.首先使用硫辛酸修饰石英晶体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然后再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来活化晶体表面的羧基,使得HSA抗体能够与之结合.实验通过记录传感器的频率变化,反映被测HSA样品的浓度大小.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HSA,确定所搭建的生物传感器对HSA的检测范围是0.1~6,μg/mL,最小检测质量浓度0.1,μg/mL,频率变化和样品浓度的拟合曲线为y=11.276x+10.351,拟合优度R2为0.999 4.在检测范围内,两者线性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白蛋白尿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早期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2组疗程均为8周。对照组,口服氯沙坦片50m g/d,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沙坦钾片50mg,1次/d)加舒洛地特给予600LSU,qd,iv,1次/d,连续2周后,改为舒洛地特片200 mg/d使用6周(共8周)。结果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舒洛地特能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选取30例因过敏性紫癜入住兰州市西固区医院的患儿,以时间分辨免疫法检测30例HSP患儿尿中MA和β2-MG的水平,同时选取25例同龄正常儿童尿液作对照;30例HSP患儿尿中MA及β2-MG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β2-MG和MA为早期诊断HSP肾损伤的尿标志性蛋白.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01与miR-25在胃癌术前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胃癌(其中31例配对胃癌术前术后),30例胃癌癌前病变,30例正常对照血清miR-101与miR-2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miR-101与miR-25在胃癌术前术后表达差异,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绘制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iR-101与miR-25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胃癌血清miR-101表达水平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胃癌癌前病变组(P0.01),而胃癌血清miR-25(P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胃癌术后血清miR-10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07),而血清miR-25在胃癌术后显著性降低(P=0.01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01与miR-25对胃癌诊断价值较高[miR-101: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0.857,敏感度=0.710,特异度=0.881;miR-25:AUC=0.821,敏感度=0.702,特异度=0.800],而血清miR-101与miR-25联合诊断胃癌的AUC为0.905,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9%和86.7%.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血清miR-101低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miR-101表达水平在感染HP的胃癌血清中显著低于未感染HP的胃癌血清(P=0.012);胃癌血清miR-101低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P=0.033)和临床分期(P=0.015)显著相关;胃癌血清miR-25在高临床分期(P=0.018)和淋巴结转移(P0.00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血清miR-101与miR-25可能作为胃癌术前术后动态监测和胃癌诊断的新型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常规、生化、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皮肌炎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皮肌炎患者90例(疾病组),并收集同期8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信息,分析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基本信息,对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水平差异进行分析,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比较单一指标和联合诊断的差异,做出相应的ROC曲线.结果 疾病组细胞角质素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CYFRA211、NSE和WBC单独诊断皮肌炎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三者联合检测时的AUC,三者联合检测约登指数为0.72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7、0.942,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结论 CYFRA211、NSE及WBC联合检测对皮肌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和糖尿病(DM)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测定指标,观察伊贝沙坦对EH和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60例EH合并DM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病程<3年),B组(病程3~5年),C组(病程>5年)三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Alb)水平,同时与50名健康人作对照;将60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治疗前后尿β2-mG、Alb的变化。结果EH合并DM患者尿β2-mG、Alb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或P<0.01)。尿β2-m G、Alb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升高,其升高顺序为C组>B组>A组,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均有降低患者尿β2-mG、Alb的作用,但伊贝沙坦优于依那普利P(<0.05)。结论尿β2-mG、Alb是诊断EH和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伊贝沙坦有明显的改善EH和D M患者的早期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和糖尿病(DM)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测定指标,观察伊贝沙坦对EH和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60例EH合并DM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病程<3年),B组(病程3~5年),C组(病程>5年)三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Alb)水平,同时与50名健康人作对照;将60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治疗前后尿β2-mG、Alb的变化.结果EH合并DM患者尿β2-mG、Alb明显高于正常人(P<.05或P<0.01).尿β2-mG、Alb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升高,其升高顺序为C组>B组>A组,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均有降低患者尿β2-mG、Alb的作用,但伊贝沙坦优于依那普利(P<0.05).结论尿β1-mG、Alb是诊断EH和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伊贝沙坦有明显的改善EH和DM患者的早期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和糖尿病(DM)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测定指标,观察伊贝沙坦对EH和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将60例EH合并DM患者按病程分为A组(病程<3年),B组(病程3~5年),C组(病程>5年)三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Alb)水平,同时与50名健康人作对照;将60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治疗前后尿β2-mG、Alb的变化.结果EH合并DM患者尿β2-mG、Alb明显高于正常人(P<.05或P<0.01).尿β2-mG、Alb水平随糖尿病病程升高,其升高顺序为C组>B组>A组,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均有降低患者尿β2-mG、Alb的作用,但伊贝沙坦优于依那普利(P<0.05).结论尿β1-mG、Alb是诊断EH和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伊贝沙坦有明显的改善EH和DM患者的早期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激肽原酶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与24h尿蛋白定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好,用药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应用纳米金免疫层析技术(双抗夹心法)和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建立一种对尿RBP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用纳米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仪可在15 min内实现RBP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50μg/L(相当于150 ng/mL),检测范围为150~5000μg/L.与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尿纤维连接蛋白(FN)、溶菌酶(LZM)等肾脏疾病标志物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范围广、简便快捷,在近端肾小管的损伤、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过程监控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8例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激素抵抗组(30例)及非抵抗组(38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单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检验指标在预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感染、尿镜下红细胞水平、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4下降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因素(P≤0.05),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尿镜下红细胞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IC)分别为4.265(1.033~17.609,P=0.045)、2.468(1.124~5.420,P=0.024)、1.001(1.000~1.002,P=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当尿镜下红细胞≥3.5/HP,24 h尿蛋白定量超过5.57 g/d,总胆固醇高于9.49 mmol/L是判断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论:(1)感染、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是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2)当出现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5.57 g/d,总胆固醇≥9.49 mmol/L时应警惕激素抵抗型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制定合理的评估和预后策略.方法随机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尿液白蛋白(m Alb)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随机分组:对照组(n=60例,m Alb20 mg/24 h;80 m L/minCCr120 m L/min)和观察组(n=60,20 mg/24 hm Alb200 mg/24 h;CCr80 m L/min).依据美国国立卫生员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Barthel生活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于脑梗死后12,24月再次测定BI和m RS评分,同时随访2 a,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在入院时及脑梗死后12,24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同脑梗死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相比病情更重,且预后较差,病情复发率更高.尿液中m ALb水平和CCr数值可作为梗死病情诊断、干预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七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和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24只8周龄雄性大鼠,随机选取8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1次性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55 mg/kg的STZ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三七颗粒组(8只/组).三七颗粒组大鼠每天给予质量分数为0.4 g/kg的三七颗粒水溶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灌胃12周末测定大鼠血糖,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肌酐及肾脏病理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足细胞转分化骨架蛋白(desmin)、肾病蛋白(nephrin)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72 h后模型大鼠血糖浓度≥16.7 mmol/L,表明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三七颗粒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值显著降低(P0.05);肾脏系膜增生面积率明显减少,肾脏足细胞足突融合数量明显减少(P0.05);肾组织中的desmin蛋白和α-SMA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nephr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三七颗粒可改善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足细胞的转分化程度,缓解肾脏病理损伤,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值,可能因此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