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2 h(部分入组)、24 h(全部入组)患者的肘静脉血,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肽素水平,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3个月后患者的预后.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12,24 h血清和肽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月后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入院后12,24 h血清和肽素水平呈正相关(r=0.646,r=0.7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可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与Rankin量表(mRS)评分的一致性,提示和肽素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rt-PA或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急性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或家属意愿将纳入患者分为A组(n=22,采用rt-PA治疗)、B组(n=22,采用r-PA治疗)、C组(n=23,采用rt-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D组(n=23,采用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分析4组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变化;观察比较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D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较A组、B组优势明显(均P0.05);C组、D组TC,TG,LDL-C及LDL-H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PT,APTT,FIB与A组、B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采用rt-PA或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临床效果优于r-PA或rt-PA单用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探究血栓通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清S100B、MMP-9变化,神经功能及安全性。观察组总有效率94.6%(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4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B、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栓通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S100B、MMP-9水平,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EAR1、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为脑梗死个体化精准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遵循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原则,患者24 h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并长期维持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血小板相关指标、PEAR1及GSTP1基因型、相关待测量表评分及脑梗死复发周期,出院随访13个月.根据脑梗死复发及复发周期进行分组,比较PEAR1、GSTP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临床资料与脑梗死预后是否具有关联.结果 入组患者PEAR1基因突变型(AA+AG)占60.1%,未突变型(GG)占39.9%;GSTP1基因突变型(AG+GG)占31.8%,未突变型(AA)占68.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病史、出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及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复发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出院时低NIHSS评分、低血小板计数及GSTP1基因突变型(AG+GG)为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出院时低NIHSS评分、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治疗后发生HT,依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3个月)情况.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房颤、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HT位置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房颤、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不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0.770、0.592,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 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为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后危险因素,及时识别有利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应用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对症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纤溶酶静点,治疗10~15 d,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水平、FMA评分升高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联合给药治疗.结果完成既定疗程治疗时(入院15 d)除对照组NIHSS评分外,两组患者三方面指标数值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均以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入院15 d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0.5%(58/72)和64.3%(36/56),经Log-rank检验,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占到全组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将其作为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3例ACI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水平分别为(297.36±87.51)ng/m L和(18.27±5.46)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8.37±34.69)ng/m L和(7.15±2.38)mg/L(均P0.01).ACI患者病情越重,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越高(均P0.01).血清Lp-PLA2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联合检测两者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123例,其中男80例,女43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及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结果:2组在年龄、高血压、房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1hNIHSS评分、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NLR、白细胞计数、溶栓后1hNIHSS评分是ACI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2、0.701、0.685、0.867.入院时NLR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最佳界值为3.37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9.6%和81.7%.结论:入院时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与磁共振波谱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取一侧脑卒中患者2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在常规扫描后再进行DTI,MRS扫描,采用NIHSS和BI评分评价患者功能,并定期复查.分析患者梗死病灶、大脑脚ADC值、FA值及MRS的代谢产物数值变化.结果 1)病灶FA值低于正常值,与NIH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脑干FA值减小,提示神经纤维出现华勒变性;2)病灶NAA下降,低于正常侧,P〈0.01;病灶侧Cr,Cho较正常侧改变不明显,P〉0.05;大脑脚NAA 1个月后降低.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DTI与MRS扫描,能较早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单或双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34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CT动态观察血肿量,第1、7、14、30天进行NIHSS评分,第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7天NIHSS评分及第14天血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个月mRS分级:0~3级22例,4.5级6例,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前角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6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血塞通0.4和胞磷胆碱1.0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片0.75等);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吉林博大制药,30mg静滴,2次/d,共14d)。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显效率65.4%;对照组总有效率55.0%,显效率45.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做对照研究,疗程均为半个月,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和总体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溶栓治疗效果相似,且无明显副作用.表明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方便、疗效肯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滞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7天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8d后差异更显著(P〈0.05)。治疗后28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70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hs CRP,NO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与常规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14 d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NO较常规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 CR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397,P=0.001);治疗前NO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06).结论血浆hs 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 CRP水平,升高NO水平,瑞舒伐他汀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血清含量变化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12 h、24 h、48 h、10 d进行NSE,S100β蛋白水平测定,并与对照组40例健康人血清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NSE、S100β蛋白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后48 h水平相对高值,发病初期100β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S100β蛋白测定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病情监测,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