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运用空间板壳有限元法,对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弹性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全面分析.计算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的内力影响面,得到内力的控制截面.同时对比分析了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整体式斜交空心板桥与装配式正交空心板桥的内力、支座反力以及变形的特点,为装配式斜交空心板桥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目前中小跨径的装配式空心板梁桥在服役阶段普遍出现的"单板受力"铰缝病害,许多学者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法提出了施加横向预应力进行加固的方法,然而实际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为了验证该加固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有机玻璃板桥模型做了相关试验,得到的结果与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到的结果非常吻合,从而通过试验的手段验证了该加固方法可显著地增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的横向整体性,减少"单板受力"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铰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空间受力行为及加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铰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沿铰缝产生裂缝的病害机理及其加固方案,以某装配式空心板桥为背景,通过利用实体单元对包括企口铰缝在内的准确模拟,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分析控制截面处相关应力值,得出铰缝处横向应力超标为产生此病害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增设横向预应力体系进行加固和改善桥梁横向受力的2种...  相似文献   

4.
基于摩擦抗剪的概念,提出一种确定横向预应力张拉设计值的方法.计算表明:在考虑板间铰缝及混凝土桥面板纵向开裂的情形下,装配式板桥的横向联结性能随着横向预应力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横向预应力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如NPO)之后,其横向联结性能基本不变,横向预应力的设计张拉值应大干NPO.通过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座装配式实心板桥的车载试验,研究了横向预应力对桥梁横向联结性能的影响.理论及试验表明,当桥面板及铰缝没有纵向开裂时,板间具备了足够的荷载横向传递能力,横向预应力对桥梁的横向联结性能影响不大.但横向预应力的存在,保证了铰缝和铺装层开裂后桥梁具有良好的横向联结性能,可以有效地抑制纵向裂缝病害的发展,确保桥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崔聚印  邓苗毅 《河南科学》2010,28(3):305-308
针对公路装配式空心板桥,在分析影响桥梁加宽效果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压加宽施工新工艺,并在工程实例桥加宽改造施工中进行的应用验证,该施工工艺可用于类似桥梁的加宽改造.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装配式空心板桥桥面铺装破坏加固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全富 《河南科学》2007,25(5):780-782
采用施加横向预应力体系的方法,将原空心板间横向铰接构造变为刚接,增加了空心板间的横向联结能力,部分提高了装配式板桥的承载能力.工程实例桥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加固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运营时间的延伸和运营车辆的发展,装配式T梁横隔板的病害已经逐渐成为T梁桥的常见病害之一.G206舒城段桃溪新桥装配式T梁横隔板连接状态较差,对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直接影响.分析了横隔板出现病害后对T梁受力的影响,并针对该种情况采用穿拉钢筋加固横隔板,恢复横向联系,效果良好,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对承载能力不足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进行了碳纤维布和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后的力学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可以使空心板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受力性能得到改善;加固后空心板的钢绞线及混凝土的应力都有所减小,挠度明显减小;裂缝在空心板截面上的发展高度明显降低,虽然裂缝的数量增多,但碳纤维布有效地抑制了裂缝的发展,使其间距变小、分布均匀;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其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且可以使碳纤维布的高强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针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利用各向异性线弹性理论和三维有限元的方法,构造了一种正交各向异性接触模型,模拟铺装层与桥面板之间的接触情况,并考虑铺装层厚度的影响,对层间剪应力进行了力学计算与分析,为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铰缝损伤是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桥的典型常见病害,研究基于交通荷载下结构动力响应的铰缝损伤判别方法,将大幅降低检测耗时和费用。以典型桥例,应用自编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针对多种典型的铰缝损伤工况,采用数值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铰缝损伤对车载下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铰缝损伤对桥梁跨中动力响应峰值及其横向分布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损伤前后桥梁动力响应变化特征的量化分析,提出了铰缝刚度和加速度幅值比两个铰缝损伤的评价指标,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初步分析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空心板桥铰缝损伤检测与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的有限差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的悬臂板模型以及考虑基层缓冲作用的脱空面板进行了有限差分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假定条件和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并与传统的结构计算结果作了横向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假定脱空路面板为悬臂板时,由于传统的结构计算方法未考虑荷载的偏心作用,计算结果比有限差分法计算所得的悬臂板模型计算结果要小得多。在考虑基层材料的有限差分计算中,由于基层材料的缓冲作用,板中的拉应力和位移明显减小,但路基土中有一定的拉应力存在,必须设法提高路基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密肋复合墙体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肋复合墙体是建筑结构新体系密肋壁板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提出用复合材料理论对密肋复合墙体的弹性阶段进行结构分析.以Mori-Tanaka的方法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等效弹性板模型,并利用弹性力学对各向异性等效弹性板的抗侧刚度进行了推导.该方法考虑了肋梁、肋柱以及砌块的泊松比对弹性常数的影响及板的各向异性对整体弹性抗侧刚度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模型及其抗侧刚度推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混凝土板对钢空腹夹层板楼盖静力性能的影响,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通过建立精细化模型,对其在两个设计层次中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混凝土板厚度作为变量,分析了不同混凝土板厚夹层板楼盖静力特性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可以显著提高楼盖结构竖向刚度,并有效降低钢空腹夹层板楼盖上肋和剪力键的应力水平。根据常见结构跨度,混凝土板厚的取值范围在120 mm以内时,结构整体性能提高最为明显。因此,在设计分析时考虑混凝土板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某厂以BOF--RH--CC流程生产的IF钢连铸坯,采用氧氮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和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夹杂物的尺寸、数量、分布以及成分等.结果表明,非稳态浇铸下铸坯二次氧化严重,大型夹杂物增多;铸坯宽度1/4位置表层夹杂物数量高于边部和中部;随着距内弧表面距离的增加,Al系夹杂物平均粒度越来越小,大于10μm的夹杂物比例也越来越小;铸坯表层夹杂物含量和粒度明显高于铸坯内部,其中距内弧6 mm处夹杂物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15.
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叠合混凝土墙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设计了4个叠合板式剪力墙和2个普通剪力墙模型,并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叠合板式剪力墙在单向加载下的性能作了非线性分析,从理论计算角度进一步了解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变形及破坏全过程,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震害的调查和试验的结果,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平台板、平台梁和楼梯柱不仅简单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担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使得楼梯各构件都处于复杂受力状态。据此分析了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的不足,对现行的板式楼梯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相观测、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某钢厂DDQ钢连铸坯的洁净度,对铸坯中夹杂物的数量、粒径、分布、形貌及组成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DDQ钢连铸坯中w(O)<14×10-6、w(N)=18×10-6,P、S含量低,没有进行钙处理及真空处理;夹杂物大部分在4μm以下,数量少且分布均匀;夹杂物纯Al2O3居多,有MnS夹杂及以Al2O3为中心的外面是MnS的复合夹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金相观测、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某钢厂DDQ钢连铸坯的洁净度,对铸坯中夹杂物的数量、粒径、分布、形貌及组成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DDQ钢连铸坯中w(O)<14×10-6、w(N)=18×10-6,P、S含量低,没有进行钙处理及真空处理;夹杂物大部分在4μm以下,数量少且分布均匀;夹杂物纯Al2O3居多,有MnS夹杂及以Al2O3为中心的外面是MnS的复合夹杂。  相似文献   

19.
King S 《Nature》2008,451(7181):899-900
  相似文献   

20.
加气混凝土屋面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气混凝土屋面板以其质轻、保温、高强和工期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中.本文以哈尔滨市天鹅加气混凝土厂生产的加气混凝土屋面板为例,重点阐述加气混凝土屋面板的设计原则,并依此展开交流与探讨,促进其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