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地黄炮制过程采集样品进行进行红外光谱(IR)测试,利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对原始IR数据进行噪音滤除与背景扣除,再对混合信号进行核独立成分分析(KICA),提取其中能够体现纯组分光谱特征轮廓的独立组分(IC)信息,根据独立组分及其相对强度变化趋势表征地黄炮制过程,建立了地黄炮制过程的终点判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鉴定陕西地区黄芩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筛选出其中具有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活性的成分.方法 使用UPLC-Q-TOF-MS/MS对黄芩粗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ESI-M S质谱裂解途径解析进行鉴定,借助亲和超滤技术筛选出其中的BSA结合活性成分.结果 从黄芩粗提物中共鉴定出33种黄酮类成分,包括21种黄酮苷元与12种黄酮苷类,详细分析了其在ESI源下的质谱碎片裂解规律,并从中筛选出17种BSA结合活性成分,包括2',3,5,6',7-五羟基黄烷酮、2',5,6',7-四羟基黄烷酮、白杨素-7-O-β-葡萄糖苷等.结论 初步明确了陕西地区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归纳了其ESI裂解规律,并筛选出其中的BSA结合活性成分.为陕西地区黄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离鉴定秦岭中草药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植物原料用溶剂提取,常压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分子结构,PNPG法测定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汉黄芩素(1)、黄芩素(2)、汉黄芩苷(3)、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酸苷(4)、白杨素-7-O-葡萄糖酸苷(5)、黄芩苷(6)、黄芩素-6-O-葡萄糖酸苷(7)和去甲汉黄芩素-8-O-葡萄糖酸苷(8),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7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0.13 mmol/L和0.25 mmol/L,稍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42 mmol/L).结论 秦岭中草药黄芩中某些黄酮类物质能够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与阿卡波糖相当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枳壳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枳壳现代炮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分析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变化,总结出枳壳现代炮制研究进展。结果麸炒法为枳壳的主流炮制方法,但其炮制研究较为单一片面,各研究报道间差异较大,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变化尚需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结论以枳壳主要活性成分柠檬烯、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为指标,建立科学的动物模型,以期找出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为枳壳麸炒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枳壳现代炮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分析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变化,总结出枳壳现代炮制研究进展。结果麸炒法为枳壳的主流炮制方法,但其炮制研究较为单一片面,各研究报道间差异较大,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变化尚需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结论以枳壳主要活性成分柠檬烯、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为指标,建立科学的动物模型,以期找出枳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为枳壳麸炒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HPLC检测茵栀黄方剂中4味药材标准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各提取物中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栀子苷、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及新绿原酸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 1.0 mL/min,柱温30 ℃.在该色谱条件下主要成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稳定性、重复性及精密度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4% ~ 102.22%.该方法能简便有效地测定4味药材标准提取物中多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能为茵栀黄复方药材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为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臭牡丹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并建立DPPH-HPLC-QTOF-MS/MS方法快速筛选和鉴定臭牡丹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臭牡丹水提物与DPPH自由基反应30 min后,13个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峰消失,根据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特征光谱、质谱裂解规律和诊断离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初步确定了13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结构:12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和咖啡酸,其中8个苯乙醇苷类物质为首次在大青属植物中发现,咖啡酸为首次报道存在于臭牡丹中.该方法无需繁琐的分离纯化过程,可对复杂组分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快速筛选和鉴定,为天然产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简便、快捷、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双贝糖浆的抗炎物质基础,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识别鉴定双贝糖浆与组方君药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UHPLC-Q-Orbitrap HRMS结果显示,板蓝根提取物中含71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有46个成分可入血,以上化学成分在双贝糖浆中被检测到66个、其中42个成分可入血。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君药板蓝根的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通过Griess法结合MTT法验证双贝糖浆和板蓝根二者共同入血成分的抗炎活性。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板蓝根抗炎的关键化学成分有金合欢素、异牡荆素、半齿泽兰素等。以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5-羟甲基糠醛、胞苷、异牡荆素、丁香酸在100μmol/L时,能够显著抑制炎症介质NO的释放。在大鼠灌胃双贝糖浆与板蓝根提取物的血清样品中均能够检测到异牡荆素,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炎症介质NO的抑制作用最强,为双贝糖浆及其君药板蓝根的关键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分子网络,全面快速地分析和鉴定吴茱萸汤中的化学成分。使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型色谱柱(150 mm×2.1 mm, 1.8μm)进行色谱分离,离子源为H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随后,将质谱数据导入GNPS平台生成分子网络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再将质谱数据导入Compound Discover 3.2软件进一步对化合物进行鉴定。最终在吴茱萸汤中共鉴定出100个化合物,其中以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萜类、糖类化合物为主,还有少量的苯丙素类、苯酚类、苷类化合物。其分析方法和结果对中药复杂体系的成分表征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栀子花香精成分。方法采用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栀子花(g)与无水乙醇(m L)料液比为1:15,浸泡60 min,超声提取每次60 min,提取2次,合并滤液得到样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样品溶液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栀子花香精分离出76个化学成分,其中1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不低于90%,占栀子花香精成分总量的40.97%,其中含量不低于1%有26个化学成分,主要为:2-Furancarboxaldehyde,5-(hydroxymethyl)(5-羟甲基-2-呋喃甲醛)7.86%,1,3-Propanediol,2-(hydroxymethyl)-2-nitro(三羟甲基硝基甲烷)11.81%,beta.-D-Glucopyranoside,methyl(丁基-β-D-吡喃葡萄糖)10.72%,alpha.-D-Glucopyranoside,methyl(ɑ-D-甲基葡萄糖苷)4.40%,(1R,3R,4R,5R)-(-)-Quinic acid(右旋奎宁酸)5.95%。结论通过检索NIST08谱图库,栀子花香精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萜类、烷烃、烯烃类、酮类、脂肪酸类等,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相对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设计法配制16组包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3种防腐剂水性混合样品,分别测其紫外-可见(UV)光谱.果汁样品通过离心,取上清溶液,稀释一定的倍数测定其UV光谱.将果汁样品紫外光谱数据与模拟水样光谱融合得到增广光谱矩阵,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提取增广光谱矩阵中独立组分(IC)的浓度轮廓,将实际样品中3种防腐剂以外的其他成分作为背景加以扣除,以模拟标准样品3种防腐剂对应的浓度轮廓回归分析得到3种防腐剂测定的独立成分回归(ICR)模型,实际样品中防腐剂的IC值代入ICR模型预测得到相应防腐剂含量.将浓度IC轮廓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到与其对应的光谱轮廓,可用作防腐剂与作为其他成分的背景信号的定性分析.方法用于市售某柠檬饮料中防腐剂测试分析,ICR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测定结果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连用技术(UPLC-Q-TOF-MS/MS)和化学计量学结合的方法,分析生物诱导后雷公藤悬浮细胞体系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样品相似度、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建立554个共有峰的质谱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通过对雷公藤离体培养体系中的质谱指纹图谱分析,鉴定了104种化学成分;生物诱导后雷公藤悬浮细胞和培养液中部分化学成分质量分比显著升高,雷公藤内酯乙、山海棠酸衍生物1、TH1、雷公藤甲素衍生物2、雷酚内酯、雷公藤甲素衍生物1、雷酚新内酯质量比分别提高了7.41,6.50,6.07,5.85,3.63,1.59,1.13倍;质荷比(m/z)为224,278,678,701的未鉴定成分质量比分别提高了2.88,1.57,4.04,6.27倍.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 iswidely u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ery,because it can reflect the result of the visualprocess consisting of light perception at theretinal,transmittance along the visual pathways,and the final cortical presentation. In practice,thePVEP is a transient signal contaminated by theongoing background electroencephalograph(EEG)and othernoiseswith poorsignalto noise ratio. Toobtain a clear PVEP complex,the ensembleaveraging met…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从而实现对赤芍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分析,然后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赤芍挥发性成分中共分辨出5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检索,鉴定其中36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5.21%;赤芍主要挥发成分为水杨醛、正十六碳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15.
An improved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indeterminacies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for chemometrics. Following the arrangement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the ICA mixing matrix is selected as signal content indexes, and ICA output are sorted and directed. After many times reputations, independent components (ICs) are paired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n the mean values of each IC substitutes the original IC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CA indeterminacies are eliminated. A simulation example is tested to validate this improvement. Finally, a set of experimental LC MS data is processed without any prior knowledge or specific limit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ICA can directly separate the mixed signals in chemometrics, and it is simpler and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simple to use interactive self-modeling mixture analysis (SIMPLISMA).  相似文献   

16.
利用廉价易得的2-呋喃甲醛、2-噻吩甲醛、2-吡啶甲醛等杂环芳甲醛以及正丁胺、苯胺等脂肪及芳香伯胺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8种N, N(O, S)-亚胺类双齿配体。得到了优良的分离收率,最高达到了97%。产物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分别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及13C 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相符。  相似文献   

17.
将金钗石斛用氨水浸润后,以氯仿为溶剂,在不同液固比、不同提取时间和不同提取温度下提取生物碱,以Fick第二定律为依据,以提取生物碱质量浓度为检测指标,求解提取动力学的表观传质速率方程、速率常数k、相对萃余率和表观活化能Ea等数值,建立金钗石斛生物碱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液固比为6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90 min时,所提取的生物碱质量浓度较高,金钗石斛生物碱提取过程的动力学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表观传质速率ln[C_∞/(C_∞-C_0)]、相对萃余率与时间t均有比较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动力学方程的活化能Ea为55.075 k J/mol.由此知金钗石斛生物碱提取过程的关键控制步骤为溶质的内扩散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提高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故障检测和监视性能,提出一种新的基于DW-ICA-SVM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算法。首先,对训练数据进行标准化,运用独立元分析(ICA)获取数据的独立元矩阵,提取隐藏的非高斯信息。其次,运用杜宾-瓦特森(Durbin-Watson, DW)准则计算独立元(ICs)的DW值,通过DW方法有效提取重要噪声信息,选取重要的ICs。再次,将包含重要信息的ICs作为SVM模型的输入,获得判别分类函数,将测试数据的ICs输入该模型,对其进行故障检测和监视。最后,将新算法运用于非线性数值例子和田纳西-伊斯曼工业过程,并与PCA,LPP,ICA,SVM和ICA-SVM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降低了样本间的自相关性,有效提高了故障检测率。因此,新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隐藏非高斯信息的提取与识别,为提高SVM算法在工业过程故障检测中的应用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制剂中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为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快速的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分析,色谱柱:BEH Shield RP18(2.1 mm×100 mm,1.7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柱温35℃,在22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分别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指纹图谱明显不同,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表明采用UPLC法测定雷公藤制剂指纹图谱专属性强,检测速度快,分离度好,可结合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测定全面控制雷公藤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