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学术+科研"型、"理论+应用"型、"认知+技能"型三种。其中,"认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符合高职教育实际,应得到推广。在"认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关键。高职院校只有大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要素和现状,以及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教育的差异性,结合合肥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通过四大板块化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基地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实践,构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结合哈尔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经验,对IT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三零五化"的人才培养思想,通过实施"2.5+1.5"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针对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上的改革,探讨一种适合地方性大学层次的、切实可行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所在学校长期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分析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介绍了“二个二”、“三个制”和“五个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对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了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桂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学术团队、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条件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志远  卫玲  孙绍发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52-154,168
本文基于“3+1”培养模式,以应用型核电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为切入点,依据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探讨构建适应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3+1”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因此,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既要吸收现存创业教育模式的优良理念和实践方法,又要紧紧以“就业”为其基本导向,突出服务型大学的特征。符合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创业教育模式必将有力的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科教育国际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的本科生教育国际化出发,结合省属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分析其教育国际化模式,并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面临着学科分化严重的现象,使得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凸显出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学与思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理渗透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应该在转换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方面建设一个文理渗透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综合国内各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我院培养应用性人才定位的实际,我院应建立柔性化与个性自主选择的5+3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实现我院办学定位。柔性培养的柔性化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柔性化和培养结果———人才的柔性化两个方面。5+3是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的教育,用5个学期完成;第二部分为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经验知识、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用3个学期完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单是理论型人才,而是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最具时代特征且适合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办学思想、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与特色,提出了对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2”跨理工科的“通识教育+专业方向特色”复合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4.
特色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井冈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对创新人才培养及创新机制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在培养方案中以“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为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并创造条件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最后,针对特色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社会背景,兼顾学科发展、社会对工科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专业实际情况如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提出工科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优异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为工科特色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静  王亚杰  杨彬  徐晗  梁峰 《实验室科学》2023,(2):204-206+211
多学科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问题,结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际,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作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载体,提出了“项目驱动、竞赛引领”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开展“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一套分阶段、模块化、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育竞赛模式,在多学科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电气类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和人才培养分工,结合我校地方大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电气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重在“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按照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对电气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方综合性大学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复合型人才的重任。从公选课角度入手,研究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方向,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铺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陈思美  陈前亮 《科技信息》2012,(28):446-446
本文以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结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及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对机械大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以加强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时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都将材料学科作为自己的重点学科来发展,并且将重点放在新材料的研发等前沿学术研究工作。然而对于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这一类学校,办学方向不同于学术型大学,而是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学以致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改革适用于该校培养目标下的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针对直接为地方企业服务类大学材料成型专业学生,从企业调研确定对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指标,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安排,加强课程设计和实用技能培训,以及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探索3+1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