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与摄食节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花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与昼夜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5~20.0℃条件下,仔鱼5日龄开口摄食;8日龄,卵黄囊与油球消失;14日龄,尾鳍开始分化;24日龄,第二背鳍和臀鳍开始分化;42日龄,第一背鳍开始分化;58日龄,鳞片开始出现;67日龄,形体与鳍式已同成鱼。仔、稚鱼苗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40日龄前,18:00时前后肠(胃)充塞度最高;49~50日龄及59~60日龄,10:00~20:00时肠(胃)充塞度多数个体5级、少数4级。仔、稚鱼全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2.6358+0.2700T,全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3.48×10-3×L3.4433,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为W=0.705×10-4×T3.4503。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秋冬季生殖真鲷仔、稚、幼鱼的摄食和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时,真鲷仔鱼约经60~65小时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牡蛎幼虫和小轮虫。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桡足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比例迅速增加,全长20毫米以上的个体可摄食鱼糜。对312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其摄食率高达98.1%。摄食强度具明显的昼夜节律,以下午16∶00摄食强度最高,上午8∶00其次,仔、稚鱼阶段夜间完全不摄食,表现出明显的昏晨摄食习性。对200尾仔、稚、幼鱼的全长、体重、摄食量和日龄的回归方程进行了计算,其摄食量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3686+0.1336x,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TL=1.4935e ̄(0.023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可用w=5.0998×10 ̄(-2)e ̄(0.2054D)表示,全长和体重的关系式则为w=2.2292×10 ̄(-3)L ̄(3.6446)。  相似文献   

3.
首先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剑尖枪乌贼的角质颚各部长度与其胴长、体重和日龄的关系。结果表明,角质颚的大部分长度与剑尖枪乌贼的胴长和体重分别呈对数和乘幂关系;剑尖枪乌贼的胴长、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关系,体重生长特征时间τ_W(增长到e倍所需的时间)约为胴长生长特征时间τ_L的1/3;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角质颚各部长度与胴长、体重和日龄的定量关系,提升了利用角质颚各部长度预测胴长、体重和日龄的精度,相关系数R~2大于0.95。  相似文献   

4.
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采用保险调查数据,综合研究了北京市日车辆行驶事故数量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 1)10月份行驶事故数量占全年的比例最高,2月份最低; 2)年尺度数据分析显示,日行驶事故数量分别与日平均温度和日降水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空气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季节和月份尺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日车辆行驶事故数量与日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夏季日平均温度与日行驶事故数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4)夏季营造良好车内环境、秋冬季节改善道路条件、污染天气限行制度、行驶事故风险预警等,有利于减少车辆行驶事故,改善交通拥堵现象.   相似文献   

5.
药用蜈蚣幼体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条件下,幼体蜈蚣的生长同曲线呈两段性,前慢后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曲线也呈两段性。群养时每次摄食量约为总体重的1/3凰单独饲养时是群养的3倍左右。不同食物对幼体蜈蚣生长的影响不同。食物转化率前期为16.42%,后期为28.23%。食物消耗与生长关系的回归系数b=0.3076.取食后体重首日下降最快,至第8天趋向恒定。50条左右群养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在26℃测定了鲤鱼(体重36.7~302.1g)的最大摄食率,最大摄食率与体重的关系式为:C_(max)=698.7W~(0.9261).在18、22和30℃测定了体重为123.9~173.2g鲤鱼的最大摄食率,最大摄食率随水温升高呈“S”型提高.测定了最大摄食率条件下的鲤鱼的消化率,总消化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体重与总消化率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取卷毛大鼠体重与主要脏器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剖取卷毛大鼠及SD大鼠内脏器官,用电子天平称重,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0 d时卷毛雌鼠脾脏和胸腺重量低于SD大鼠,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卷毛雄鼠28 d时肝脏6、0 d时脾脏显著低于SD大鼠(P<0.05)。28日龄、90日龄卷毛大鼠脾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SD大鼠,尤其雄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60日龄胸腺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SD大鼠(P<0.05),其余日龄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变基因对大鼠脏器重及脏器系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 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39 8e0.076 7D;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65 8e0.252 8D;全长(L/mm)和体质量(M/mg)的关系式为M=0.006 5L3.267 3.对170尾仔、稚、幼鱼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摄食率达95.88%,饱食率达77.65%.饱食量(F/mg)与体质量(M/mg)呈直线相关,F=0.043 3M-0.003 9,大多数仔稚鱼在30 min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的消化时间为1~2 h,稚鱼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1.5~3 h和2~4 h.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鱼白天摄食、晚上不摄食,前期仔鱼在8:00和18:00摄食量较大,后期仔鱼在8:00和16:00摄食量较大,稚鱼昼夜均摄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1~1992年大面积调查资料和1984~1986年定点连续观测资料,对渤海南部黄鲫成鱼和幼鱼的生长、死亡及其与生殖、摄食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渤海南部黄鲫个体体长与体重间呈幂指数增长关系,黄鲫成鱼的生长方程式为:Lt=198.7[1-e-0.596(t 0.15)];Wt=89.6[1-e-0.596(t 0.15)]2.675,幼鱼的生长与时间呈直线增长关系.在适温、适盐范围内,黄鲫的生长速度主要与生殖和摄食强度有关.黄鲫生殖后有明显的自然死亡现象,其死亡速度,1龄鱼为雌鱼大于雄鱼,2~3龄鱼且雄鱼大于雌鱼.目前,渤海南部黄鲫成鱼资源已捕捞过度,对幼鱼资源损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以繁殖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东北兔各年龄组间体重、体长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随年龄增长东北兔的体重、体长也相应增长,对不同年龄组的东北兔晶体质量与体重、体长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Ⅰ,Ⅱ,Ⅲ龄组的东北兔晶体质量与体重、体长之间相关非常显著,可以认为它们是同步增长的;Ⅳ龄组的东北兔晶体质量与体重、体长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可以认为它们不是同步增长的。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在福建一年发生 2 - 3代 ,其 1龄和 2龄幼虫群集取食 ,成虫昼伏夜出 ,以 2 l:0 0 - 2 3:0 0时活动最盛 ,趋光性强 ,雌蛾产卵量平均为 193粒。通过生物农药“天时”对松毛虫四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天时”对其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4 8h的 LC50 为 0 .0 0 0 15 4mg/ m L。这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摄食有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在21时和6时最高,9时和15时最低,日摄食率为12.28%.  相似文献   

13.
鲇脑垂体发生形态学的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时鲇脑垂体发生形态学进行观察: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原始口腔背壁外呸层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腺垂体的前外侧部(RPD)和中外侧部(PPD),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卡构成腺垂体中间部(PI)及神经垂体.3d龄仔鱼脑垂体的形态业已建成,属前后型.5d龄仔鱼脑垂体可区分出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腺垂体可区分出RPD、PPD、和PI3个区域,并开始出现毛细血管.此时,PPD内的生长激素(GH)细胞已经分化.11d龄稚鱼脑垂体中除PPD内GH细胞已分化外,未见其它促激素分泌细胞分化.15d龄稚鱼脑垂体PPD内的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细胞及催乳激素(PRL)细胞已分化.20d龄稚鱼脑垂体内各种激素分泌细胞完全分化.11d龄以前仔鱼脑垂体属前后型,15d龄和20d龄的稚鱼脑垂体内RPD、PPD和P13部分呈直状排列.性成熟鲇脑垂体结构旱背腹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取食对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杨树叶片受取食影响后的光合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杨树叶片被杨小舟蛾取食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波动变化幅度强于对照,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在上午12:00时,比对照滞后2 h,且峰值比对照提高了16.4%。单位面积受害叶片在上午(8:00—12:00)累积同化CO2的量比对照上升了9.6%,而下午(13:00—18:00)略有下降。1天中(8:00-18:00)累积同化CO2的量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蒸腾速率(Tr)的日动态为双峰曲线,分别在上午12:00和下午15:00出现蒸腾高峰;被取食叶片蒸腾速率及日累积蒸腾耗水量明显低于对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p<0.05);暗呼吸速率(Rd)比对照高出10.33%。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LCP)等光合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分析表明,杨树对杨小舟蛾的取食危害存在光合补偿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水温(25±0.5 )℃、盐度31~32 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 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 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 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 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7.
鲇核基因组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鲇核基因组的遗传结构,采用38个随机引物对长江上游干支流以及长江中游支流舞阳河的鲇核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鲇核基因组保存了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舞阳河鲇与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其他个体间具有较大遗传差异(p=0.001),推测可能出现了适应舞阳河地理环境的在分子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形态分化微弱的隐存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彩虹明樱蛤浮游幼虫饵料与生长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不同饵料种类对浮游幼虫生存、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投饵量作了比较试验,实验结果得出:x藻、等鞭金藻适宜于作为面盘浮游幼虫的饵料,投饵量以5万/ml左右为宜,至幼虫达到壳顶期后,应投喂扁藻及塔胞藻,投量为1—2万/ml。此外,本文还就投饵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方法首次对鲇鱼和黄颡鱼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两种鱼的核型结果在分组式、随体和次缢痕位置等方面均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带型分析,发现了异型的性染色体(暂定为XX-XY型)以及具有带纹结构的巨大随体,并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用人工饲料:CAR、ARA、ARA、ARA2、DHA、CD和活饵;蓝藻粉(Spirulina)、中肋骨条藻(Skeletomemacostatum)、扁藻(Tetraselmischuii)和卤虫(Artemia)分别在取自实验室供水系统和自然海区的海水中喂养印度对虾(Penaeusiducus)幼体。结果表明,投喂鲜活铒的印度对虾幼体,在取自实室供水系统的海水中,平均成活率是55%,在取自自然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