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染色体带纹及超微结构分析了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特征,做出了黄鳝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草鱼和团头鲂的核型及其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和BSG 显带枝术,研究了草鱼和团头鲂的核型和C 带带型,草鱼、团头鲂都是2n=48,均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中着丝点和6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它们在核型中除第9对染色体短臂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染色体形态很为相似,在C 带带型中,大多数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 带,但它们各有特殊的带型,差异较大,草鱼有两对不同圆颗粒状带型亚中着丝点C 带染色体,并有6对短臂全深染的端位型亚端着丝点C 带染色体,还有两对在短臂C带与随体相联的染色体.团头鲂有的在同源染色体长臂间显示对称和不对称的两种插入型C 带,次缢痕位于第9对染色体短臂上,亦为C 带染色阳性,位于缢痕的裂隙内,无端位带,并对草鱼和团头鲂不同亚科的核型特征以及它们染色体与其物种进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黑芥(Brassica nigra)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芥的核型和染色体的Giemsa C带带型,黑芥有8对染色体,4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4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有2对具随体,黑芥的核型公式为2n=2x=16=8m+4sm+4sm(SAT)用HSG法得到GiemsaC带带型,黑芥的C带带型为CIT型,黑芥的染色体具有着丝粒带、中间带,端带和全带,黑芥的GiemsaC带带型公式为2n=2x=16=CIT型=2C+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小稻蝗精巢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小稻蝗核型为2n(♂)=22 xo,NF=23.全部染色体均为着丝粒带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1号和8号具有居间带,1号的C带带纹丰富,9号染色体弱染,其余染色体为强染,异染色质总量为14 64%,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5 5∶1.  相似文献   

6.
由麦洼牦牛(公26,母8)颈静脉采血,经Brdu处理,结合胰酶G显带法,制备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标本,绘制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模式图,并进行染色体区带划分和命名。结果是牦牛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点着丝粒染色体,X、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单套染色体的G带数(含X、Y染色体)为641条,划分为108个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同普通牛染色体G带带型以及高分辨R带带型相比较,其X染色体基本相似,而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有较大差异,这对今后深入探讨牦牛的雄性不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染色体G-带及模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胰酶G-带技术,对梅花鹿的G-带进行了研究,参照ISCNDA(1989)的国际家畜细胞遗传学命名体制,绘制了梅花鹿的G-带模式图.结果表明:梅花鹿单倍染色体组所显示的染色体数目为248条,包括X和Y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日本黄脊蝗的核型和C─带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玉米两个自交系京7和华5及其杂交F_1的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自交系的G-带中A型带之间的相似点很多,有的完全一致;而B型带在带的数目和分布位置上有差异。杂交F_1的G-带带型具有杂合性,B型带的杂合性尤为明显。文中讨论了G-带、C-带和N-带并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栽培品种保加利亚一号为材料,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及Giemsa显带观察。比较了该品种和豌豆正常组型代表品种L110系在染色体形态上的差异,Giemsa显带的结果是:七对染色体两臂的末端均显示末端带,两对具随体染色体显示随体带,着丝粒带在各条染色体之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鲇核基因组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鲇核基因组的遗传结构,采用38个随机引物对长江上游干支流以及长江中游支流舞阳河的鲇核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鲇核基因组保存了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舞阳河鲇与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其他个体间具有较大遗传差异(p=0.001),推测可能出现了适应舞阳河地理环境的在分子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形态分化微弱的隐存种.  相似文献   

12.
济南花鸡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培育的家鸡优良品种济南花鸡的三个品系:草花鸡、麻花鸡和无翼鸡作了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了染色体的显带处理,探讨了G-、C-带型和核仁组织者的分布,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两个有瓣蝇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核型为2n=12,8M+2SM+2m,XX/XY,性染色体为微小的点状;C带主要分布于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和次缢痕,性染色体Y普遍深染而X淡染;G带数(2n)为88条。铜绿蝇核型为2n=12,12M,XX/XY;常染色体以中央型C带为主,性染色体呈不同程度的深染;G带数(2n)为107条(雄)或110条(雌)。两蝇种染色体均存在多个随体,C带带型呈分散、杂合、多态或不稳定性。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有瓣蝇类演化的细胞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华涡蛛(Octonoba sinensis)的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华涡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材料采自石家庄郊区交园。细胞学数据主要来自对胚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涡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体细胞为17,雌性体细胞为18。性别决定机制是XO型,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一个,并且是唯一的亚中着丝粒染以体,其常染色体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ApreliminarystudyonS.asotuslinnaeusandS.soldatovimeridionalisChenbyDNAfingerPrinting¥LiuYong;HongXijun(DepartmentofLifeScienc...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体直接注射BrdU的方法,对黄颡鱼和鲶鱼的染色体复制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BrdU-Hoechst-Giemsa方法,获得了这两种鱼的复制带图像,带纹清晰稳定.复制带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从早期到晚期,带纹逐渐减少;常染色质早复制,异染色质晚复制,复制中期可看到着丝粒区、端粒区和居间区,其中特别是NORs处浅染.根据试验结果,对鱼类染色体的复制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鲍鱼苗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性,以夜间20:00 ̄23:00摄食活动最强,鱼苗间互相残杀现象严重,饥饿时尤甚,经统计分析,鲶鱼苗的生长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在不同温度时回归方程不同,开口摄食前体重为负增长,鲶在鱼苗阶段就与成鱼的体型基本相似,两者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自建的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用该细胞建成的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癌模型(NSMO)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两株细胞均属超二倍体核型,众数为54条。1、3、15和22号染色体常见缺失,10、16、19和22号染色体常见增加,部分核型中X染色体有1条缺失,同时发现由1、3、13、14和15号染色体异常而形成的4个标记染色体。HO-8910核型不同的特征是除了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标记染色体外,还可见一些其他异常染色体,而NSMO核型中只出现与HO-8910同样的4个标记染色体,很少见有其他异常的染色体,这4个标记染色体可能是高转移卵巢癌独特的遗传特征,这对深入探讨卵巢癌病因和癌变机理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雌雄鲶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鲶鱼肌肉和皮肤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19.57%、27.56%)均显著高于雄性(16.85%、26.34%,P<0.05),雌雄鲶鱼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79.77%、79.86%)显著高于皮肤(73.00%、73.50%,P<0.05),但雌雄鲶鱼肌肉之间、皮肤之间水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雌鲶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18.44%、7.81%、5.87%)显著高于雄鲶鱼(13.02%、5.33%、4.21%,P<0.05),雌鲶鱼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27.81%、5.49%、14.03%)显著高于雄鲶鱼(22.66%、4.75%、10.63%,P<0.05).雌鲶鱼肌肉和皮肤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优于雄鲶鱼,表明雌鲶鱼较雄鲶鱼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