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巨野煤田岩浆岩侵入煤层变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地震勘探和测井资料对巨野煤田岩浆侵入煤层变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种方法划分天然焦、无烟煤的依据,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为物探方法在煤变质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前景。  相似文献   

2.
谢忠义 《科技信息》2011,(14):343-343
本文主要介绍煤变质的主要类型,根据受热的主要热源及作用方式和煤质特征等,不同的影响因素划分不同的煤变质作用类型。总结概括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水变质作用,阐述了煤变质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临沂煤田煤变质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但是,各种煤质指标仍有其变化规律。区域变质作用使煤质达气肥煤阶段,岩浆侵入发生接触变质和气热变质作用,使煤质变为无烟煤和天然焦,煤的变质是上述各种变质作用的有效迭加,在广大区域内,区域变质作用为主,而在局部区域里可能岩浆侵入接触变质等的改造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华北板块南缘高变质煤条带形成机制与形成时代,通过研究华北板块南缘中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层煤级分布和岩浆岩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历史,利用地质学"重力均衡"原理和日本岩石学家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理论,建立碰撞热流模型并合理解释导致高变质煤条带形成的热流来源,得出:1)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作用,在华北板块南缘前陆盆地形成高温低压带,促进了煤化作用,形成高变质煤条带;2)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发现高变质煤带走向与印支期构造走向(东-西)一致,该高变质煤条带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控制了华北板块南缘大部分煤变质作用,但是在晋城-济源一带其煤变质是由于印支期板块碰撞形成的异常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煤岩学角度并结合福建省的地质、构造条件,阐述了影响福建省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研究表明,福建煤的变质应属多元、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陈述了应用Traube定律[1]通过煤真密度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煤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大分子结构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对用煤化学组成和煤结构划分煤变质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大量的勘探资料,对东梁勘探区的煤变质特征及变质因素进行了研究,推断在含煤岩系下部2000~2500m处,可能存在一个侵入到下伏榆树沟组地层中的第三系中小型辉绿岩盖:东梁勘探区煤变质作用以远成岩浆变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恒新 《科技信息》2012,(28):391-392
阜康矿区“白杨河-四工河普查区”八道湾组煤层分布于和八道湾向斜(W7)两翼构造单元中。由于所处构造位置不同而形成不同煤类分带:“长焰煤带和气煤带”。普查工作中对47个钻孔227个见煤点的煤心样测试成果进行了统计和研究,通过分析N-煤层在不同构造位置所发生的煤类变化,说明了动力变质作用是影响煤类分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广西煤中热液脉体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讨论了广西早奥陶世,早石炭世,晚二叠世煤中的热液脉体的种类,岩石学特征及其与煤变质程度的关系,无论什么时代的无烟煤,随着其变质程度升高,煤中脉体种类增多,矿物成分变得复杂,较高温热水矿物出现。  相似文献   

10.
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密封油的油品质量,针对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高炉煤气柜和焦炉煤气柜,对钢铁企业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现有的密封油处理技术,并结合钢铁企业煤气柜密封油的油品特点和使用工况,对干式稀油密封煤气柜密封油变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场应力和煤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讨论了采场应力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煤的物理性质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的灰分、挥发分含量直接影响着煤体瓦斯压力、含量及煤与瓦斯的突出。  相似文献   

12.
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采煤机截割机构与煤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截齿的破煤机理,分析了采煤机截割参数和牵引参数对煤炭块率和块量的影响,并通过实践证明,优化采煤机参数是提高原煤块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煤岩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结构破坏、孔洞内煤屑与瓦斯压力及时间效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从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整个过程出发,结合现有的煤岩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煤岩微元体破坏模型,计算煤岩微元体区域破坏概率、煤与瓦斯突出所必须的能量条件,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形成与发生,最后,提出了煤岩与瓦斯的突出是从煤岩体微元的破坏开始的,其发展、发育过程是众多煤岩体微元连续破坏的结果,得到了突出区域煤岩体破坏概率的平均强度以及发生突出的必须能量条件关系式,为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思路,对于防治煤岩与瓦斯突出事故、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冰 《山西科技》2004,(2):46-47
煤炭开采业目前是以井工开采固体形态的原煤产品为主。近阶段世界各主要采煤国正在加大对煤层气开采的研究和试验 ,煤层气开采有望成为煤炭采掘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地下气化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如果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煤炭采掘业中 ,洁净的气体产品比重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矿山压力变化的采场瓦斯涌出特征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瓦斯厚煤层开采后,矿山压力变化对采场瓦斯涌出规律有决定性作用。根据靖远煤业公司魏家地矿110综放面以及韩城局桑树坪矿3307综采面的矿压观测和瓦斯监测结果,得到了基于矿山压力变化的采场瓦斯涌出特征,并提出设置顶板瓦斯排放巷是周期来压时管理采场瓦斯的重要方法,为有效防治瓦斯事故以及合理抽取利用瓦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太原科技》2010,(9):77-79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费,而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煤炭消费量的深入研究以及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1978—2008年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GDP与煤炭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弹性系数对未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的预测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8.
煤常温静态吸氧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煤常温静态吸氧装置,进行了煤在常温静态吸氧试验研究,探讨了煤静态平均吸氧速度常数与吸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煤的低温氧化是煤本身的吸氧能力决定的;煤样静态吸氧速度常数与吸氧量成线性关系;煤静态平均吸氧速度常数可用来确定煤的低温氧化的倾向性;在常温下,煤氧复合过程是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过程。  相似文献   

19.
煤物理吸附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煤自燃过程中煤物理吸附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色谱吸氧法测试了不同煤种的煤样在不同吸附时间、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粒度的物理吸附氧量,分析了影响煤物理吸附氧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出煤因物理吸附氧而放出热量使煤体温度的上升值结果表明,煤物理吸附氧量随环境温度上升而下降、随粒度变大先增加而后下降、而与煤的变质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煤物理吸附氧气的速率非常快.物理吸附是煤自燃过程的第一步,其关键作用在于为煤的氧化输送氧.最后从实验和理论上对以煤吸附氧量大小为指标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图5,表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