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施用城市污泥的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盆栽试验的植物和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表明,施用城市污泥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长量随污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污泥的土壤重金属(Cd、Cr、Ni、Zn)有效态含量和植物重金属含量也随污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施用污泥的土壤加施石灰(CaO)将pH调节到65和75后,土壤有效态Ni、Zn的含量明显减少,但有效态Cr含量升高;植物对Ni、Zn、Cd的吸收大幅度降低,表现出加施石灰提高土壤pH值对随污泥进入土壤的Ni、Zn、Cd的生物有效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氟铝交互作用下, 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 延长, 吸附速率下降, 吸附量减少. 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对照>n(F)∶n(Al)=2>n(F)∶n(Al)=4>n(F)∶n(Al)=8; 对照和低氟铝比(n(F)∶n(Al)=2∶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增加但转化率下降;高氟铝比(n(F)∶n(Al)=4∶8 ∶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下 降且转化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盆栽控水的方法对巨菌草幼苗设置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巨菌草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巨菌草幼苗叶片鲜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脯氨酸含量当含水量降低到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开始迅速增加,表明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巨菌草幼苗的吸水显著影响生长和代谢,同时,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巨菌草幼苗可以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来降低土壤水分不足对自身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抵抗水分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退化湿地土壤含水量纵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尔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并分析其随土壤深度变化的纵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典型苔草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植被根系蓄水影响,在20 cm深度左右含水量达最大.在轻度和中度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受植被根系蓄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响,土壤深度在20 cm以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在20~65 cm之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深度在65 cm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严重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地下水影响,随深度增加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乌桕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NaCl)胁迫下乌桕1年生幼苗光合特性与叶绿素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加剧,GC2种源净光合作用速率(Pn)先上升后下降,其余种源Pn则随胁迫的加剧逐渐递减;在020 %(NaCl质量分数)盐胁迫下,与对照相比XN1与GC2两种源气孔导度(Gs)增大,其余种源Gs呈不同程度降低,按照降幅大小排序为:HS1、HZ2、GCH1、SC4。在质量分数为040 %与060 %的盐胁迫下,各种源Gs普遍低于对照;不同盐胁迫下各种源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不同;GC2、GCH1与HZ2种源叶绿素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而下降,但XN1、SC4与HS1种源呈无规律变化。相关分析表明,Pn与Gs、Ci、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叶绿素指标的相关性不明显。依据幼苗光合速率降幅与叶绿素含量变化分析,在轻度盐胁迫下XN1与GC2具有较强的忍耐性,SC4与GCH1次之,而GC2种源在中度盐胁迫下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其耐盐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在棉花生育中、后期缺水会使株高降低,果枝数、果节数、铃数减少,铃期变短,脱落增加,导致产量下降。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棉叶水势下降,水分饱和亏上升,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强度减弱。叶片水分饱和亏与土壤含水量及叶片蒸腾强度具有高度相关关系,可用作反映棉叶水分状况、指导灌溉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林下间种牧草对土壤温度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核桃幼林行间间种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两种牧草,设清耕为对照,对比分析土壤温度及理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间种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的核桃幼林昼夜地温变化相对平稳,在高温时段地温可分别降低10.8℃和9.8℃;间种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9.00 mg/kg和18.00 mg/kg,0.60 mg/kg和0.00 mg/kg,26.00 mg/kg和37.00 mg/k,2.03 g/kg和3.10 g/kg;pH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12和0.13;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5%和6.81%,2.75%和7.52%,1.02%和4.51%,1.42%和5.66%;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07 g/cm~3和0.16 g/cm~3;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4%和6.04%。因此,箭筈豌豆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和持水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方面比紫花苜蓿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幼苗几种抗旱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先升后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9%时,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土壤含水量小于17.9%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膜结构遭到破坏,抗逆性显著下降,为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星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相似文献   

11.
在防雨水泥池栽条件下,以周麦18和济麦20为研究材料,研究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主要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施氮处理小麦旗叶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受非气孔因素制约而降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75%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不断增加,胞间CO2浓度逐渐减小,气孔因素制约了光合速率的提高;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氮素营养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北美红豆杉的引种繁殖和叶片中紫杉醇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美红豆杉(Taxus media)树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高于云南红豆杉树皮中的含量,5年生的北美红豆杉即可采叶提取紫极醇。在重庆引种繁殖3年生物北美红豆杉取得成功,扦插繁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种Dark Green Spreader叶片中紫杉醇含量高达0.051%,是值得三峡库区海拨1000m的退耕还林地区栽培的优良经济林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室内水分迁移试验装置,通过改变土体初始含水率和温度梯度,进行土样单向冻结试验,研究含水率和温度梯度对土体中水分迁移和土样冻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冻胀后在上部冻结区产生了不规则网状裂缝,裂缝最密集区域含有大量冰晶体,导致此处出现含水率峰值,峰值大小主要受初始含水率影响,但其出现位置主要由温度梯度决定; 上部冻结区增加的含水量来源于外界水分补充和未冻结区的水分迁移,下部未冻区的含水率较初始状态降低,其降低程度主要受初始含水率控制; 在整个冻结过程中,外界水分一直向土样内部迁移,水分迁移速度先增大再降低,温度梯度增大导致入流量和入流通量相应增加,初始含水率越大则入流量越小; 土样冻胀速率和冻结速率主要受温度梯度影响,整体趋势都是先增大到峰值,再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膨胀性红层泥岩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分别对不同含水率的重塑样、黏土单矿物样、配土样进行直剪试验.依据抗剪强度参数值的变化规律及微结构特征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重塑泥岩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呈非线性递减的趋势.②蒙脱石随含水率增加,抗剪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水率在22%附近出现抗剪强度峰值;伊利石和绿泥石在含水率分别为18%和19%时,黏聚力出现峰值,而两类黏土矿物的内摩擦角受水的影响相对较小.③蒙脱石含量在30.42%时,基本体现该类矿物的抗剪特征;绿泥石含量达到18.3%时,对试样内摩擦角的主控作用相对较强.④孔隙数量越多,膨胀性相对减弱;结构越密实,胶结度越好,其黏聚力值相对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合肥某公路工程膨胀土为原材料,在保持含水率和干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将磷尾矿按不同质量比掺入膨胀土中,对改良后土体进行无荷膨胀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磷尾矿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膨胀率逐渐降低,磷尾矿可有效减小膨胀土的膨胀性;主应力差峰值随着磷尾矿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掺量为6%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黏聚力随着磷尾矿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6.
增施钾肥和末期干旱对白羽扇豆结荚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通过增施钾肥减轻末期干旱对白羽扇豆产量影响的可能性.温室盆栽窄叶白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施钾水平为0,15,60mg·kg-1.于顶部分枝始花期开始干旱处理,用称重法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持续14d后停止浇水.对照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100%,与干旱处理的同时停止浇水.结果表明,施钾能增加地上部生物产量、粒重、侧枝上的每荚种子数和主茎结荚数,因而提高产量;但对收获指数无影响.施钾还增加豆苗及主茎种子的钾含量及主茎幼荚汁液的蔗糖浓度,但降低叶片水势和渗透势.末期干旱降低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粒重、减少侧枝结荚数导致侧枝种子产量降低,从而使整株产量下降;但不影响每荚粒数和收获指数.末期干旱降低水势,但不影响渗透势.在本试验中,施钾不能消减末期干旱对窄叶白羽扇豆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其变种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旨在揭示主要养分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以期为毛竹及其变种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及其变种[黄槽毛竹(P.edulis cv.Luteo-sulcata)、花毛竹(P.edulis cv.Tao Kiang)、厚壁毛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