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三个实例,讨论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指出: 1) 在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地区,中—高级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构成“三位一体”的岩石共生组合。它们均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在形态上呈带状分布。 2) 混合岩本身分带不明显,未见同心分带现象。 3) 断裂变质带具有双变质带的特征,一般规律是下盘具有挤压特点,出现兰晶石、十字石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上盘具拉张性特征,出现红柱石、硅线石等低压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及混合岩;变质岩类的递增分带性不清楚。空间上双变质带彼此平行,且与断裂方向一致。形成时间上,二者同时,或略有先后,一般是先压后张,但仍隶属同一变质幕之内。 4) 由断裂构造作用所导致的双变质带,可以出现于大陆板块内部,也见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
方芳 《河南科学》2019,37(9):1503-1511
南沟金(萤石)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东的东段,马超营区域性脆韧性断层的北侧.成矿受太古界太华群地层、基底背斜构造和断层(环形构造近EW向及NW向断裂构造)及燕山期晚期岩浆侵入活动作用等三重地质要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多样,如燕山期晚期花岗岩体、太古界太华群地层.金矿石铅、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该矿床大地构造成矿环境、赋矿围岩特征、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条件等矿化特征均与造山型金矿相似,成矿作用多样(火山喷流沉积、变质作用改造,岩浆热液作用交代等),矿床成因为叠生复合造山型金(萤石)矿.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重要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及其来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中生代是华北地台金矿床的最重要成矿时期,该时期的金矿床与煌斑岩和花岗岩类密切伴生。煌斑岩以富金和富LILE为特征,而花岗岩的金含量则甚低;金矿床的铅、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分散,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金矿床中的蚀变时间上从早到晚的演化和空间上从下到上的分带为:由气化-高温(300℃-450℃)阶段的钾长石化,经(高-)中温(200℃-320℃)阶段的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变为中-低温(220℃-150℃)阶段的硅化。金在钾交代阶段活化转移,而在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开始沉淀成矿。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之间以及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在中生代时期的强烈碰撞、挤压和俯冲造成了华北地台金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环境。俯冲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硅和去LILE(包括金)等作用,可形成含金成矿流体。在 俯冲板块进入地幔后,含金流体和分熔产物一起上升并交代地幔楔,形成能够产生富金粕斑岩浆的富集地幔。同时,仰冲板块中的褶皱、变质、花岗岩 的形成、火山作用、煌斑岩侵入、 水/岩反应,以及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和交换作用,促进了金在有利环境中聚集成矿。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金在俯冲带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琼西戈枕剪切带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西戈枕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中,区域上沿构造带呈北东向展布,从北东南南西有土外山-抱板金矿区,二甲金矿区和不磨金矿区等,构成了海南岛目前最有工业价值的金矿成矿带。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抱板群混合岩系,但有部分深源物质的叠加;成矿流体主要是混合岩化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局部有岩浆热液参与,其深部物质和岩浆热液的叠加受剪切带变形环境和后期岩浆活动的控制;同位素组成在该区域有明显变化规律,并与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及其演化特点有关,这对剪切带与金矿成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戈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戈塘金矿位于黔西南金成矿区。矿床赋存在茅口组与龙潭组间的不整合面上,受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含矿层为一套角砾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萤石化、雄黄化等围岩蚀变。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热液中硫具有深部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中水属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温度、流体盐度和密度较低,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在滇西锡矿床的远景研究中,滇西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类似石油成矿的地质作用,原始分散的锡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和重熔混染及岩浆分异作用,使锡元素从基底岩系(相当于寒武系公养河群或更老地层)中活化转移出来富集成矿。这一  相似文献   

7.
陕西青木川—苍社地区位于勉略宁三角区的南带,区内金的矿化类型有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磁铁石英岩型等。金矿体均赋存于碧口群地层中,其空间定位和富集严格受N E和N E E向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对该成矿带旧房梁、小燕子沟、金厂沟及火峰垭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中仅见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其均一温度集中在1 8 0~3 4 0℃之间,盐度(质量分数)一般小于5%,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的N a C l-H2O体系,成矿压力范围峰值为4 5~8 5 M P a,成矿深度较浅,达1.6 7~3.1 5 k m,可能代表韧性剪切带中浅部脆性变形域中的矿化。不同类型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与其围岩极为相似,暗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可能来自地层。金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般为负值,均接近陨石硫,暗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为碧口群地层。该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在同一矿床中叠加出现可能与矿化形成过程中韧性剪切带不断被抬升剥蚀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纱岭金矿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通过在纱岭金矿深部钻孔中采取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分析,氢氧硫同位素样品测试工作,研究了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纱岭金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1~400℃,平均值为261℃;盐度变化范围大致分布在1.02%~12.29%NaCl_(eq),平均5.75%NaCl_(eq);包裹体密度变化于0.62~1.05 g/cm~3,平均0.80 g/cm~3;包裹体的成分主要有CO_2、H_2O、CH_4等;不同矿石类型的包裹体温度、盐度、气液比的变化具有规律性,自断裂中心部位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至最外侧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其包裹体的温度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升高;纱岭金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8.2‰~10.60‰,平均值为9.94‰;石英的δ~(18)O_(quartz)的变化范围为10‰~13.8‰,δ~(18)O_(H_2O)为0.46‰~6.46‰,δD为-70.6‰~-89.7‰。纱岭金矿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_2O-CO_2-NaCl±CH_4流体体系;金矿的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幔流体及岩浆水,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金矿成矿深度大,剥蚀量小,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大桥金矿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阐明了大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铁矿做硫同位素分析,发现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且较为离散,表明其硫来自深部岩浆硫与地层硫的混合或变质流体,即大桥金矿床属于多成矿期次的中低温变质热液型矿床。对于稀土元素的研究测发现大桥矿区的硅质岩δCe平均值为0.8955,接近非热水成因陆源硅质岩的δCe平均值(1.20),由此认为大桥金矿床更接近于热液成因。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对西秦岭造山带成矿带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海南抱板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首次在海南省发现原抱板群混合岩的主体是中元古代花岗岩,其主要依据如下:①原抱板群混合岩与旧村岭群千枚岩呈侵入接触,接触带发育有黑云母角岩及边缘混合岩。从岩体→角岩化、混合岩化带→千枚岩,W、Cu、Zn、As、Au等微量元素均规律地由低→高→低变化,这是岩浆岩接触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选择贵州省灰家堡金矿田内最为典型的水银洞矿床和太平洞矿床,研究卡林型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与方式,探讨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内在联系。典型矿床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的岩相学特征及与其对应的Grant质量平衡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卡林型金矿各成矿阶段所对应的围岩蚀变类型与通过计算所反映的元素迁移规律相一致;地球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Au主要以AuHS0络合物的形式在成矿溶液中迁移。元素迁移研究的结果证明不同成矿阶段发生的围岩蚀变促进卡林型金矿主要成矿物质发生迁移,进而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秦岭二台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找矿,通过近年来找矿预测获得的新突破和积累的较新测试资料,对二台子金矿床作出进一步的认识和总结,在探讨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矿床所在盆地的容矿岩系发育模式,在矿床成矿作用演化研究中,进一步阐述了矿床形成经历的同生与后生两次成矿作用,分别与秦岭造山带南北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导致被动大陆一侧局部出现伸展断陷式盆地和转入陆内逆冲推覆造山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耦合。  相似文献   

14.
对合仁坪金矿的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显示,其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4.8‰~2.0‰之间,硫化物的206Pb/204Pb比值为17.419~17.436, 207Pb/204Pb比值为15.519~15.535, 208Pb/204Pb比值为 37.86~37.90.成矿流体的δD介于-62.3‰~-53.0‰之间,δ18O 介于4.2‰~11.8‰之间.合仁坪金矿的S, Pb, O和H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水来源,成矿作用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特征,并形成本区特色的褪色蚀变带.该金矿是一个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找矿应着眼于赋矿地层内的氧化还原界面,褪色蚀变带是其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肖家山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湖南段湘东北亚段,成矿条件良好,但其多期多阶段的特征成矿特征制约了区内勘查工作的进行.利用分形理论对肖家山金矿床品位和资源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分形分维特征与金富集成矿过程的关系,对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金品位分布直方图暗示了成矿过程具有多期矿化叠加特征.金品位具双重分维结构,分别对应着早期成矿预富集的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成矿的石英―硫化物阶段,而晚期的石英-铁白云石阶段对成矿并无贡献,反映了矿化的不均匀特征.资源量存在不同区段的多重分形,分维值小于1,表明矿床储量规模的分布差异较大,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耿庄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耿庄金矿床成因,开展金矿物特征系统观察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金矿物成分,计算金的成色.发现金矿物种类主要以银金矿为主,有少量自然金;金矿物成色508~896,平均673.观测金矿物的形状和大小发现,耿庄金矿物以角粒状等不规则形状为主,中粒金、细粒金较多.主要赋存在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裂隙、晶隙中.结合产出特点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讨论了耿庄金矿物的形成条件及矿床成因意义.认为耿庄金矿矿床成矿期长,成矿阶段多,经历了中温-中低温成矿阶段,但以低温为主;形成作用为浅成-超浅低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7.
Native arsenic together with comb quartz and stibnite is found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It is anhedral with various grain size (<0.001 to 2 mm), and contains 98 wt% to 98.7 wt% As. Micro-granular electrum, the main auriferous mineral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is commonly enclosed in or closely accompanied by native arsenic. Three ore-forming paragenetic stages could be identified. Native arsenic mainly formed at stage II which is also the major stage for gold deposition. Mineral assemblage formed at this stage is native arsenic-stibnite-electrum-arseno- pyrite-miargyrite-freibergite-pyrrhotite-pyrite. Based on native arsenic and its coexisting minerals, the temperature (230 to 170℃), oxygen fugacity (logfO2 = −42―−56.5) and sulfur fugacity (logf S2 = −13.3― −16.6) of stage II are estimated.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 the temperature, sulfur fugacity and S2− con-centra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 decrease obviously, whereas the A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Coexis-tence with native arsenic of electrum and its contents of 0.5 wt%―1.3 wt% As suggest that As is im-portant to transport Au when S2− concentration decrease in hydrothermal fluid. Crystallization of native arsenic induced the deposition of electrum and consequently the formation of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18.
太白金矿载金矿物标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金矿的矿化共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其中黄铁矿-含铁白云石阶段是最的金矿化阶段。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铂的含量与Au+Ag含量呈负相关,金矿物主要以微米级的自然金产于Ⅱ,Ⅳ阶段的黄铁矿中,成色879-965,金的成色总体上向深部呈升高的趋势。自然金中铂含量与金的成色呈负相关。黄铁矿中有高的Pt含量和Te含量。黄铁矿具有混合导型特点,δ^34S值为6.5×10^-3-11.6×10^-3。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治岭头金矿床氢、氧、碳、铅稳定同位系及包裹体成份,认为治岭头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陈蔡群副变质岩系,成矿热液来源于变质水和大气降水.初始存在于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中的金主要以胶体或吸附状态存在,在沉积岩经受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金大部分进入变质热液。变质岩的金丰度值不能代表源岩的金丰度值。  相似文献   

20.
淋湘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第Ⅱ、第Ⅲ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第Ⅱ~Ⅲ阶段石英包体中N2含量大于21μg/g,而第Ⅳ阶段矿物中的N2含量均小于1μg/g,说明成矿流体中的N2含量减少对金矿化不利;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水相当;矿石的硫同位素早期为18.21‰,中晚期为17.83‰~14.01‰;铅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特征;不同矿化程度的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曲线,呈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形态基本一致,随着矿化增强其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高.这些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金属元素和硫主要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属容矿岩石为沉积岩中的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