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对永州话中的助词“嘎”和“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与普通话中的“了”进行对比,认为永州话中的“嘎”和“了”与普通话中的“了1”和“了2”具有对应关系。并探讨了永州话中的“嘎”将被取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有与无     
龚瑞 《少儿科技》2013,(10):6-6
引言:“有”和“无”关系很好,就像硬币的正反面,谁也离不开谁。“有”离开了“无”,就无所谓“有”;“无”离开了“有”,也就没有“无”。尽管如此,“有”和“无”都觉得自己的本事比对方大,总想着与对方一争高下。它俩的竞争延续了上千年,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秦皇”、“汉武”已经作为“原型”进入了炎黄子孙的“集体无意识”。《文心雕龙》通过对“焚书”导致“法家少文”的秦始皇进行了批评,同时又写了秦始皇和文学的互动。刘勰对汉武帝主要涉及对其文学实践的认识和评价;武帝“崇儒”、“爱文”对文学的影响;对文学知识的礼遇。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其“风动于上,波震于下”的“帝王文学观”。  相似文献   

4.
"做"与"作"病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与“作”二字在报刊等文章中经常出现互用,该用“做”的地方用了“作”,该用“作”的地方用了“做”。其实“做”与“作”是有明显区别的,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变文”定义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变”字上,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文”。“文”不是文体之“文”,而是文质之“文”,它指明了变的方向和目标,对“文”的分析是理解“变文”定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周维强 《科技信息》2007,(9):123-124
作为条件表现的“ば”、“たら”、“と”与“なら”有各种用法,其内容比较复杂。而在此文中,较系统性地叙述了“ば”、“たら”、“と”与“なら”的使用场景、成立条件,还进一步比较了其异同点。这样的话,能够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性上来正确理解并掌握“ば”、“たら”、“と”与“なら”的意思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简单地把“我”与”“氓”之间的关系确定为“青梅竹马”式是不够准确的.不论从作品内容还是人物关系演变的角度看,“我”对“氓”都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假知到真知的过程,“我”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把“我”与“氓”的关系说成“青梅竹马”式,便违背了“我”的性格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8.
“场”的词义经历了由表示“祭祀用的平地”和“收打、翻晒粮食的平坦场地”到泛指“进行某种活动的处所”,再到泛指“某种领域的演变过程”。由于佛教的兴盛,“场”被用于表示进行法事的处所,唐时,出现了借名词“场”来计量法事活动的次数的用法。之后,“场”词义继续虚化,出现了“计事”和“计时”两种用法,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 ,求证了“NP +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 :“NP +的”来源于“NP +者” ,“NP +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 ,它是“作 /当 +NP +的”的紧缩形式 ,其中“的”提取“(作 /当 )NP”的主语 ,这种“的”跟“VP +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 ,“NP +者”演变为“NP +的”后 ,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11.
任何生物在其绝灭之前都会程度不同地发生辐射演化,这种辐射演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辐射演化的结果不仅使生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增加了对环境的专属性和依赖性,进而也增大了其绝灭的可能性。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发展的历史,充分体现了生物辐射演化和绝灭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地球历史上的非生物灾变事件和生物事件发现,群集出现常伴随着群集消失,这可见于显生宙许多纪间界线附近,那里往往存在着地球灾变的标志。如同群集消失多由地球灾变引起一样,地球灾变亦是群集出现的一个重要动因。在灾变期,地球表层一般可分为非灾变区、边缘灾变区和中心灾变区。非灾变区生物以背景消失和背景出现为主,中心灾变区一般以群集消失尤其是群集绝灭为主,而边缘灾变区则既有群集消失又有群集出现尤其是群集起源,是进化的活跃地区,且其进化可称为巨进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质谱/质谱(MS/MS)新技术直接测定小麦生长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实验采用Cl-MS和CI-MS-MS两种方法,研究测定了两个小麦提取物样品8-NON和NON-2,且生长素用标准样品对照鉴定。  相似文献   

14.
对四类桥链中含氮、硫原子的二酰胺的质谱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经们的破裂规律;指各类之间质谱的异同;推论了一些特征离子的结构和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串联质谱的发展近况,包括扫描方式的发展、仪器类型的发展以及活化方法的发展,着重介绍质谱—质谱—质谱的各种新的扫描方式、离子阱质谱—质谱仪、表面诱导分解及光活化分解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个载满沙子的圆锥表漏斗作为单摆,研究沙子漏出过程的运动周期,从而给出此时变质量单摆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十一个矿不同变质程度的主采煤层样品的宏观裂隙、微观裂隙的观测统计分析,得出了煤体中普遍存在的8种裂隙基本形式及其不同组合而形成的裂隙渗流网络,以及这些网络形式在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中的分布规律,并据此建立煤体裂隙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8.
强化对流传质的物理机制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流传质强度与流体中存在的各种内场及其外场的关系,阐明了降低浓度边界层厚度、增加流体扰动和增加近壁面速度梯度的强化对流传质方法的物理机制,其本质是控制流体中内场及其外场之间的相互协同。进一步给出了强化传质场协同控制方法,以此可指导发展强化对流传质单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科氏力质量流量计的组成;阐述了油井计量方案的选择,质量流量计在油井计量应用中的设计和选型;重点论述了质量流量计在苏丹大尼罗河石油公司油井计量中的应用,分析了出现的应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高分辨质谱各可能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用一种新程序求高分辨质谱化学式时获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