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萍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47-49,54
晚唐诗人杜牧曾在文中对元稹和白居易的艳诗大加指责。但杜牧本人也和元、白一样创作了大量的艳诗作品。对于此种现象,前人评价不一。实际上,元、白这些艳诗有将诗歌这种"雅"的文学样式俗化的倾向,而出身于官宦家庭的杜牧身上却具有贵公子的豪逸俊爽气质,其诗歌主张亦具有趋"雅"的特质。同时其艳诗在情感基调及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具有"雅"的色彩,与元白的艳诗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2.
史称吴均体“清拔有古气”,人们探讨吴均体时多关注吴均的山水边塞诗,而对吴均的艳诗忽略或者排除在外。吴均艳诗将永明体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结合,以复古为新变,情感真实强烈,辞藻清秀,重兴寄,与吴均其他题材诗歌一样有“清拔有古气”的内涵特征,当属于昊均体范畴,体现出了梁代文坛的思潮特征。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在宁波地区渊源流长,既有光辉灿烂的佛教文化,又有曾经非常兴盛的道教文化。四明山脉的洞天福地吸引了众多的道教徒遁迹山林、兴宫筑观,聚居修炼,其中就有葛洪、徐可复等著名道士,唐宋对道教的扶持也使得宁波地区道观林立,这些都是宁波发扬道教文化的宝贵基础。但发掘道教文化不能仅仅局限在道教界.而应该关注道教的广泛影响力,如道教与浙东学派的关系等。许多浙东学派的学者实际上与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宁波文化素养的养成,因此宁波在建设现代都市的进程中需要重视对道教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张姓人士在道教发展中表现突出,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的后人继承发展了五斗米道,使之不断壮大,成为中国道教之源。唐代的张果和元明时代的张三丰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道长,进一步推动了道教的发展,扩大了影响,最终使道教成为我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5.
道教杂谈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对现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寇谦之对于道教地位的归正,确保了道教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道教对于现今的社会生活,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史背景下的浙江区域道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道教大省。全国十大洞天,浙江占三;三十六小洞天,浙江占十;七十二福地,浙江占十八。浙江与道教的渊源之古可溯至神农时代,此后,浙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和著名道士也往往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如魏伯阳、葛玄、葛洪、杜子恭、孙恩、卢循、许迈、陆修静、陶弘景、孙游岳、顾欢、马湘、司马承祯、杜光庭、闾丘方远、罗隐、施肩吾、张无梦、陈景元、张伯端、林灵素、胡莹微、白玉蟾、莫月鼎、王惟一、刘大彬、杜道坚、林灵真、黄公望、金志扬、何道全、闵一得、卫真定等,他们撰写了《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真诰》、《悟真篇》、《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太乙金华宗旨》等众多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著作。目前,浙江仍然有众多的道教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浙江的道教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正因为如此,才有专家断言:“写不出浙江道教史,就写不好中国道教史。”  相似文献   

7.
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生态旅游是高品质旅游,是茅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茅山发展道教生态有利于扩展茅山旅游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和道教文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要求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茅山旅游的现状和设计道教生态旅游产品的原则,据此提出了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以《玉台新咏》所选录的十三位女性诗人创作作为研究主体,以同时期的男性诗人创作为参照,透析隐含在这本“以写女性为主”且被称为“艳诗”选集背后的女性诗人的生存状态和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9.
浙江在南宋之前的道教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和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也往往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他们及其思想构成了浙东学派诞生的部分前奏和思想背景。在南宋之后,又出现了众多宗师、学者,他们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思想构成了浙东学派发展的思想背景。受其影响,浙东学派的诸多大家的思想中杂有道家、道教的成分或有鲜明的受道家、道教影响的痕迹。同时,道家、道教的影响使得浙东学派形成了一些独到的特点和富于特色的面貌。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认为,浙东学派思想博杂,其所重之史学与儒学有一定的距离,浙东学派这一概念的地域性与学术思想性要实现统一有一定的困难,而浙西的思想史也需要研究,故建议把浙东学派扩展成为“浙学”。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道教是从大陆流传过去的,其发展与移民为始终。流传在台湾的道教是大陆道教的正一道。正一道在海峡两岸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其发展走向表现有三:1、以西中、西南部为传播重点的布道走势与大陆相异;2、与佛教杂糅的形式衍变与大陆相通;3、融道教为民俗,兴民俗以倡道教的发展趋向与大陆相彰。  相似文献   

11.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以儒家礼教规范道教,主要是从儒家的“礼度”、“唯贤是授”、“中和”、“入世精神”和“男女授受不亲”五个方面援儒入道。寇谦之“援儒入道”的道教改革,实现了道教的发展和安邦治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探讨道教宫观的楹联包含着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追求发展与按规律办事、祈盼与现实、规劝与警示、积德行善与护国献身、恩泽天下与百姓敬仰等和谐意蕴,提出道教经历了上千年的兼收并蓄之后需要扬弃,在科学昌明的当代。道教的神仙信仰更应该少言神通变化,多从神灵所表征的精神方面加以尊崇。道教应随着社会伦理关系的不断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吸收融涵并积极践行,使其更趋于理性、融于社会、适于当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道教在唐代的特殊地位,唐代文人对道教的崇尚以及游仙之作阐述了唐代文人的崇道之风,认为从道教的角度研究唐代文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演变过程中有三大宗派,它崇奉的神祗是三大尊神,影响最大的是三部经典,道教观点是三元论,道教方术是三类型——由此得到哲学启示:“一分为三”的命题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京都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营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在世人的心目中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庄严神圣的国家象征。首教是中国固有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形式,在北京早有传播,且留存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白云观,这都是我国历来“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北京白云观为例,指出了历史变迁中京都道教文化遗产流失的事例。今天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政府主管部门更应对道教这个本土宗教予以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建议以超前的意识思考宗教问题,对京都宗教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遗产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普查。希望在北京能合理安排、增强登记开放道教活动场所,以满足社会对道教文化的正常需要。  相似文献   

16.
道教与民俗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之间不是主次影响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互构同源关系。仪式方法,道教源于民俗;观念信条,民俗受动于道教。道教与民俗之所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思想渊源基础和信仰内容上的一致。由此,合理地改革道教中的陈规与科学地变易民俗中的陋俗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唐王朝与道教关系密切,唐代文人多受道教影响,而作为唐传奇后期的代表──豪侠小说,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受道教的影响尤深。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道教历史文化,各地至今仍保留着珍贵的道教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是我省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之所在。因此,笔者建议把道教专项旅游的开发列入福建旅游业的总体详细规划中,当作一个独特的旅游产品,有计划、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综合开发。着重点应是深入挖掘现有道教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潜力,其次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源市场(台湾、港澳为首)的开拓宣传促销工作,第三是不断丰富道教专项旅游活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词语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因此,往往具有该文化的特征,某些特殊词语的文化特征往往更突出.道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其主要目的是追求今生不朽,长生火视.为此,就有一整套修炼方术,如像服食金丹、炼气功等.而这些方术术语就带有很浓厚的文化特征.道教气功术语的文化特征可以从道教的来源和道教的特点两方面来分析.一、从道教的气功术语看道教的来源道教来源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民间的种种观念和方术;古代哲学中阴阳家和道家的某些理论框架;佛教的渗透等方面.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民间的神秘观念和方术的影响民间的神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8-24日,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北省道教协会和武当山道教协会协办。会议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道教界的高度关注,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3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