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脩小考     
传统认为,中国的自主宗教——道教,起源于东汉灵帝之时。其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张陵在巴蜀地区创立的“五斗米道”。而关于道教的宗法传承,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由张陵、张衡和张鲁祖孙三代父子相传,所以才有“三张”的说法。而在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发现,除了传统所谓的“三张”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于道教的创立和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张惰。但是历来对于张惰这个人物却有着诸多相互矛盾的认识,这里我们就来对张修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希望能从中得出对于这个人物的相对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探究一下张惰与“三张”以及五斗米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脩小考     
传统认为,中国的自主宗教——道教,起源于东汉灵帝之时。其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张陵在巴蜀地区创立的"五斗米道"。而关于道教的宗法传承,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由张陵、张衡和张鲁祖孙三代父子相传,所以才有"三张"的说法。而在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发现,除了传统所谓的"三张"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于道教的创立和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张脩。但是历来对于张脩这个人物却有着诸多相互矛盾的认识,这里我们就来对张修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希望能从中得出对于这个人物的相对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探究一下张脩与"三张"以及五斗米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后汉中期社会变化巨大,张陵思想因此产生了转变。张陵晚年在巴蜀地区创立五斗米道,他的创道思想大致包括儒释道三家、巴蜀鬼道以及建立道家政权的思想等五个方面。这些都可以从《老子想尔注》找到确实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梅山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最具有影响的民族宗教。它经历了原始部落宗教、民族宗教和跨民族性宗教三个阶段。作为一种民族宗教,它正式创立于唐末五代,而作为一种跨民族性宗教即完成于元末明初。梅山教是由瑶族所创立,由我国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一种独立的民族宗教,并不是道教的一个流派。瑶族老人尤其是梅山师公死后,其亡灵都要回归梅山就是梅山教作为独立的民族宗教的最主要证据。但由于两宋以后,随着族群的迁徙与文化的融合,道教凭借着政权的力量进入梅山文化地区,一部分汉族道教移民转而改信梅山教,并进而将道教的神祗和道教的教理教义植入梅山教之中,从而使梅山教具有了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张修是巴、汉一带五斗米道的领袖,一生活动近三十年之久。他领导的五斗米道对早期道教(正一教)的形成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京都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营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在世人的心目中不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而是庄严神圣的国家象征。首教是中国固有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形式,在北京早有传播,且留存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白云观,这都是我国历来“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北京白云观为例,指出了历史变迁中京都道教文化遗产流失的事例。今天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政府主管部门更应对道教这个本土宗教予以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建议以超前的意识思考宗教问题,对京都宗教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遗产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普查。希望在北京能合理安排、增强登记开放道教活动场所,以满足社会对道教文化的正常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评论了各家争论的意见,并引用了大量史料,旨在推翻“食量说”、“五斗米道说”、“两个钱说”、“一碗饱饭说”、“五斗米道教教徒说”等解释,认定古人的“俸禄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道教成为国家宗教,泰山作为道教的名山洞府自然深受影响.唐代岱岳观双束碑题刻等史料记录了唐代五帝一后频繁行道于泰山的事项,表明泰山与唐代政治宗教的密切关系,也酝酿着泰山官方祭祀的重大变化.开元十九年是泰山祭祀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此前,道教仅止于行道于泰山,此后,道教借助皇帝之力,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的东岳祭祀系统,与传统泰山祭祀系统相互影响融合,对后世的泰山祭祀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晋之际,楼观派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一带形成,它具有鲜明的五斗米道信仰特征,是张鲁北迁后五斗米道在当地衍生的一个教团。在楼观派的发展过程中,它抓住历史机遇,逐步革新五斗米道教义理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道教历史的简要概括,以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为视角,从道教的思想体系(精神内涵)以及道教发展的推动者(士族阶层)入手,对道教的形态及衰落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道教与政治的过度亲密,对统治阶层的过分依附,是使其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与其它地区相比,新疆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认同性、传承性、适应性、共存性、民俗性等五个方面,原始宗教遗存、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在新疆的长期发展中对新疆的民族形成及新疆统一于伟大的祖国中产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认同性是新疆宗教文化的首要特点。新疆各宗教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既保持了历史传统又有所突破,传承着新疆古老的文化。而外来的宗教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等文化在与新疆本土传统宗教的碰撞与包容中,逐渐融入新疆历史文化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之具有适应性。不同宗教的文化,长期以来在新疆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共存性的特点。在宗教活动融入新疆传统文化、日益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宗教文化,使民俗性成为新疆宗教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与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流派;二者之间的理论旨趣区别很大.但道家理论又为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忽视道家哲学与道教理论的区别,夸大二者的联系;或者把这两个概念混合使用.这都是错误的理论判断,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民俗的形成与传承,与宗教有关。古今中外各类宗教都以祛病灾作为传播宗教的手段,消灾祛病,成为中国第百姓与宗教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系纽带。中国医药民俗与宗教的关系,除了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的关系之外,更多的是与道教,儒教等本土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四大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意义,提出了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变小宗教旅游为大宗教旅游,建立专业化的宗教旅行社会企业集团,开发一批新的有宗教特色的旅游项目,建立切实可行的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四大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意义,提出了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变小宗教旅游为大宗教旅游、建立专业化的宗教旅行社企业集团、开发一批新的有宗教特色的旅游项目,建立切实可行的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求“食秽”行为背后所传达的仪式性魔考,可看出道教“吃粪吮疮”的神仙做事深刻地反映了宗教心灵所需要的谦卑告罪的内核。 《国语·郑语》所载“龙蒙”事件,说明不洁之物能散发神秘的慑服力,不洁之物也可能转化为不可侵犯之圣物。就这类故事的基本母题与其转化来观察,从最初晋朝《神仙传》中浮现的原型模式,随时代发展,基本形式被扩大并加入了许多细节,反映了民俗文化中佛道两教混融,以及宗教与民俗文学互用互染的现象,到清《七真祖师列仙传》的出现,成为这一类型故事集大成的高峰作品,随着宗教文本向文学方向倾斜,发生整体情节简化、神仙角色概念化、魔考与试探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唐初,儒释道三教并存。儒教不是宗教,而是政治伦理学说,用以经邦济世,协调社会关系不管名义上位几何,实际上被统治阶级奉为镇国至宝。为神化李唐政权,皇室奉道教祖老子李耳为自已的始祖,道教为血亲宗教。血是,三教顺序排定为道先、儒次、佛后,成为基本国策。玄奘从印度回国后,为争取佛教同道教的平等地位,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其一,尊重朝廷,美化皇室,争取国家对佛教的理解、亲近和支持。其二、诱皇室入彀中,迫使其发表弘扬佛教的言论,部署发展佛教的活动,制造轰动效应。其三,直接提出调整佛道名位的要求。当时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中央和地方官吏,都十分崇信佛教,皇室要超度亡灵、追崇福业和树立功德,都不可能利用只讲个人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的道教来做这些事,只能利用具有业报轮回和普度众生说法的佛教。玄奘虽然及身未能最终使皇室调整佛道名位,但由于所作努力与现实状况契合,故而为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在他死后,几代帝王分步骤矫正道先佛后的国策,使佛教取得了同道教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以大量的基督教传统材料为基础,融合进“反清”、“创立新朝”的崭新内容,成为发动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使千百万既同情正义、又相信天命的贫苦小农汇聚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创立了历代农民战争中成就最辉煌的农民政权。“拜上帝教”在动员和组织群众、团结和发展反清力量方面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匆容置疑的;“拜上帝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进程表明,曾经是激发千百万贫苦农民起来斗争,形成了太平天国鼎盛景象的“拜上帝教”最后也成为了把太平天国也把创教者洪秀全自己…  相似文献   

19.
白族民间文学的道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道教在白族地区的长期渗透,白族民间文学浸润着浓郁的道教色彩。白族民间文学既拥有大量的道教人物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又广泛地吸纳了道教的方术和仙境幻想。白族民间文学生动地揭示了道教对白族民众的深刻影响,也突出地展现了白族民众不为宗教拘囿的世俗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南昌西山万寿宫是人们为了纪念许逊而修建的道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祭祀、许愿的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产物。本文简述了西山万寿宫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从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分析西山万寿宫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现在已成为促进南昌经济发展的一种宝贵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