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法,称作过系统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就是用对象的逆系统构造出一种可用反馈结构实现的“α──阶积分逆系统”,将原对象补偿为具有线性传递关系的系统,即α阶伪线性系统,然后用线性系统的理论来解决这种系统的综合问题。同时,本文还将逆系统方法用于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从所给出的仿真来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多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解决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通过该方法和其它方法的数值算例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通常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相比,该方法涉及矩阵阶次低,无需总体系统动力学方程。该方法为解决一般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混杂系统方法及其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鉴混杂系统思想,提出一种方法用以设计含离散性质的过程控制系统。在总结混杂系统概念及其应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自动机和Petri网两类工具建立常用的混杂系统框架结构,讨论了控制算法;为应用该方法解决这类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总结了混杂系统方法原理,并结合两个实例给出应用说明。应用设计表明,该方法与常规控制相比,有机地集成了离散事件控制,丰富了过程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建模的角度,以汽水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例,采用IDEF方法建立CAD系统的功能模型,并以ANSYS8.0为平台实现了系统中的有限元子模块,为高效地建立玻璃容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提供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滞后大系统的集结和稳定性分析,给出了一种崭新的用于滞后大系统集结和稳定性分析的智能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滞后大系统,同时,对时变滞后大系统同样有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针对如何根据系统模型和期望输出反求系统输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和量子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首先根据实际系统的领域知识和学习样本集,建立满足系统实际输入输出映射关系的正向过程神经网络;然后按照系统在过程区间的某一期望输出,用过程神经网络的输出误差构造适应度函数,用量子遗传算法逆向确定系统的过程输入信号,使该输入信号满足已建立的正向过程映射关系,从而完成系统的逆向过程控制。油藏采收率参量的逆向求解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刘祥明 《科技信息》2008,(21):20-20
本论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纺织品缺陷快速,实时检测方法,从而替代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本系统已在实验室生产线做了初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平均识别率达到83%以上。系统识别率较高,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生产线的质量监控要求。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自学习能力,利用SVM作为分类器,效率高。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的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深海采矿系统的扬矿管线长达数千米,呈现出大位移、小变形的几何非线性特性。采用多刚体离散元方法对长管线系统进行计算分析。首先,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方面,给出2个典型算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离散元方法用于中国1km深海采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讨论不同海流方向下整体系统的联动性能,并与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形状简单的长管线系统,在同等精度下多刚体离散元方法计算速度较有限元法的计算速度提高了近8倍。  相似文献   

9.
在Pecora和Carroll提出的驱动-响应同步方法中,响应系统是直接复制驱动系统的稳定子系统。但是,这种方法对有些系统是失效的,因此提出了实现混沌系统驱动-响应同步的另一种方案。在此方案中,响应系统不是直接复制驱动系统的稳定子系统,而是由驱动系统中的多个变量组合。同时在响应系统中,引入了驱动函数,提出了构造驱动函数的方法,以实现Pecora和Carroll方法所不能实现的混沌同步,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0.
张丽  闫宝强 《山东科学》2013,26(2):29-34
本文讨论了一个具有传输信道时间延迟的系统的脉冲滞后同步问题,其中系统的参数是不确定的,当给定参数时,系统为混沌系统。利用脉冲控制的方法,证明了该混沌系统的实用稳定性问题,证明过程中考虑的Lyapunov函数更具有一般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厚干涉和CCD自动测量圆度误差的新方法.阐述了利用等厚干涉,通过线阵CCD图像处理系统自动测量圆度误差的测量原理.采用最小二乘圆法对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圆度误差评定,测量结果表明,新方法测量迅速、精确度高.该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圆度误差的实时在线准确测量,适用与高精度加工工件的进一步精确测量,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柔性制造系统装卸工作站要向单元控制器发送已装夹零件定位基准的三维坐标值,供加工中心数控编程使用。该文论述了最近研制成功的FMS装卸工作站计算机显示控制系统中,小碑夹具零件定位基准值的测量计算方法和测量显示软件。该方法采用相对测量原理获得零件定位基准的三维测量坐标值,保证了测量精度与测量效率。通过系统误差软补偿,排除了因温度、测量基准不重合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动态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不可避免会逐渐降低,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掌握动态测量系统的精度损失规律,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该文介绍了一套动态测量精度损失实验系统,可实现对动态测量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损失规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该实验系统研究动态测量系统的精度损失规律是可行的,可以为提高动态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双CCD技术构成的交汇测量系统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现代靶场中各种动态飞行目标的跟踪测量。在介绍线阵CCD交汇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坐标测量精度与交汇系统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系统的布站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靶面尺寸及各结构参数测量误差的前提下,通过仿真计算可以得到使系统坐标测量误差最小的最佳布站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采用平均周期检测法提高测井数据精度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实现这种方法的智能系统方案.文中对检测精度和主要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大型垂直闸门开度和载荷检测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垂直闸门启闭机的结构特点,对闸门开度测量中钢绳在卷简上的排列层数对高度测量的影响及提升载荷测量中系统倍率、钢绳比重、提升高度对载荷测量结果的动态误差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消除测量误差的相关修正和补偿系数,在检测系统中对检测信息进行修正和补偿,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摩擦学测试设备存在的载荷范围不合适和无法进行动态测量问题,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微摩擦测试,开发出一套球接触滑动往复摩擦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采用图形化编程.通过二维位移平台调节载荷大小,往复平台调节滑动摩擦速度,考察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系统量程为0.001~1 N,其动态分辨力小于1 mN.用该系统测得妹材料的摩擦系数曲线符合材料的摩擦特性,证明了系统的可用性,且具有可靠、易用、开放、灵活和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滚动轴承内圈圆、粗糙、波纹度的综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滚动轴承误差检测的基本理论,并设计开发了一种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高精度差动式磁芯型电感位移传感器和小波包分解与重构技术.通过对轴承内圈表面特征数据一次采样,实现表面圆度、粗糙度、波纹度误差的综合检测和分析评定.通过对406型轴承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成功实现了三种误差信号的分离,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石油磺酸盐对砂岩润湿性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ashburn方程建立了测定及计算方法。结果 通过相对润湿接触角概念的提出,得到了砂岩-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水溶液体系润湿性的测定结果。结论 建立的砂岩.石油磺酸盐水溶液体系的润湿接触角测定方法是一简便、准确的方法。石油磺酸盐水溶液浓度的变化将对砂岩的润湿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制冷压缩机智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向华  张煜  施乐平  施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0):1016-1019,1053
对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原理进行了分析,推出了一套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自动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总线结构,以带有通讯功能的测试仪表及智能调节仪作为下层测控级,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上层操作站,配合专为该系统研制的电机绕组温升在线测量仪及智能转速计等仪表,较好地完成了对压缩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和性能的测试,相对于传统的测试系统,实现了全部测试功能的自动化,将人为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得测试的可重复性得到了保证;同时减少测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整个测试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结构,便于根据不同的要求对系统进行调整,因此该系统的整个构成方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