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了萃取拆分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手性选择体L-酒石酸辛酯. 研究普萘洛尔对映体在手性选择体L-酒石酸辛酯的水和1, 2-二氯乙烷两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 考察pH值、 L-酒石酸辛酯浓度和磷酸盐浓度对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α)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L-酒石酸辛酯与普萘洛尔I( )-对映体比L-酒石酸辛酯与Ⅱ (-)-对映体形成更稳定的非对映体复合物. 分配系数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 分离因子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分配系数随着L-酒石酸辛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分离因子先随浓度增大而稳定上升, 后随浓度增加反而缓慢下降;磷酸盐浓度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提纯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果糖单酯纯品,需要将果糖单酯与未反应的糖及脂肪酸、催化剂、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提纯分离。利用混合溶剂萃取的方法,对固定化脂肪酶(Novazym435)促合成的棕榈酸果糖单酯进行了提纯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环己烷-乙醇-水萃取棕榈酸果糖单酯的纯度可迭93.8%,收率迭到92.5%,同时确定了萃取的最佳等件是V(环己烷):V(乙醇):V(水)=2:2:1,棕榈酸果糖单酯的初始质量浓度在0.48—0.60 mg/m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4.
选用C18色谱柱对茶多酚锰的组分进行RP-HPLC分离,并用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其组成与分子结构.用弱酸性介质(pH3.0)作为分离条件,可明显改善茶多酚锰色谱分离的分离度,但却使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Mn(EGCG-Mn)分解成表没食子儿茶素-Mn(EGC-Mn)和没食子酸(棓酸)-Mn(GA-Mn),说明EGCG-Mn化合物对弱酸体系呈现出不稳定特性.当分离介质的酸度降低到pH4.0时,EGCG-Mn金属有机化合物表现出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恰当的酸性介质条件下,建立的茶多酚锰分离技术,可获得质谱纯多酚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机合成法合成茶多酚-锗化合物.运用反相液相色谱技术初步分离茶多酚和茶多酚锗的酚类组成.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化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茶多酚及茶多酚-锗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茶多酚主要由儿茶素及酚类化合物组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棓酸甲酯(EGC-MG)和表三羟基黄烷-3-醇没食子酸酯(EZG)易与Ge4 反应且形成含锗的酚类化合物.茶多酚及茶多酚-锗化合物均有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能力,其抑制速率随着酚类化合物浓度增加而提高,但茶多酚锗抑制速率高于茶多酚近1倍.  相似文献   

6.
反应萃取法提纯赖氨酸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萃取分离赖氨酸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考虑氨基酸的初始浓度、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浓度、pH值和温度对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的初始浓度对萃取分配系数和萃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萃取分配系数和萃取率随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说明,萃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S)-萘普生具有高手性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了聚合物制备过程中(S)-萘普生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形成的复合物,并用Hyperchem软件模拟其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高于其对映异构体,手性分离因子α达1.87.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S)-萘普生分子过程中存在2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分别为28.0μmol/L和52.94μmol/g,低亲和力的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和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分别为0.489mmol/l和0.122mmol/g.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棕榈酸酯(EGCG-P)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EGCG-P对Huh7.5.1细胞系的毒性作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HCV滴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选择合适的病毒感染复数(MOI),进而研究药物抗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EGCG-P浓度为0~50mg/L时对Huh7.5.1细胞无毒害作用,且抗病毒作用显著;当其浓度为25mg/L时病毒表达量为阳性对照的1/6,可见EGCG-P能高效抑制HCV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水中微量烯肟菌酯的测定方法,水中的烯肟菌酯经二氯甲烷萃取后,进HPLC测定,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8.1%~100.9%,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2×10-9g,最小检出浓度为0.02μg.mL-1.摇瓶法对烯肟菌酯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在二次蒸馏水中的lgKow为3.03±0.12.生物体对烯肟菌酯具有较强程度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天然产物抑制剂,本文以SARS-CoV-2主蛋白酶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方法初步筛选出16个潜在抑制剂并进行体外酶活测试.其中,野黄岑素对SARS-CoV-2主蛋白酶的IC50为(10.79 ± 2.116 ) μmol/L,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SARS-CoV-2主蛋白酶的IC50为(2.104 ± 0.346) μmol/L.最后,将两种天然产物与主蛋白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野黄岑素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结合时的复合物RMSD都在0.22 ?附近,说明两个天然产物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结合较为稳定,可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剂或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选取胜利和江汉2个油田的未熟烃源岩为催化剂,以单一的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以及它们的混合酯为模型反应物,分别进行相同条件下低温催化混合酯的水解及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江汉、胜利2种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单一酯的水解反应,水解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而催化混合酯水解率大小则相反.催化单一酯与混合酯的生烃反应,生烃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十八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四烷酸甲酯.由于混合酯中各种酯在未熟烃源岩表面上存在着催化活性位的竞争吸附,混合脂肪酸酯的水解率及生烃率都较单一脂肪酸酯的水解率及生烃率低.  相似文献   

12.
为判别不同绿茶的类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叶中儿茶素和咖啡因等内部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根据其质量分数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类.试验以5种中国绿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因等6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DA)、K最邻近(KNN)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相关模型对5种绿茶进行判别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NN判别模型效果最好,模型训练和预测时的判别率分别达到98%和9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PLC分析茶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等质量分数,再结合ANN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绿茶进行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13.
蜡酯合成酶(WS)是生物体内蜡酯合成的关键酶,存在于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中,该酶可催化生成一系列结构各异、功用不同的酯类化合物。随着对WS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物种的WS在功能与活性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其合成产物及用途的多样性。本文系统论述了不同生物体内蜡酯的合成途径、WS的生化特性与酶工程改造及其在各种酯类化合物生产中的应用,为W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儿茶素,咖啡因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析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叶中儿茶素、咖啡因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析鉴定吴明光,王金茂(化学系)茶叶中的儿茶素咖啡因和叶绿素无论作为保健食品或医药、化妆品中的添加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已有不少研究结果发表,但多侧重于儿茶素类或多酚类化合物等的...  相似文献   

15.
以己二酸和不同链长的醇进行反应,合成了己二酸二正丁酯,己二酸二正己酯,己二酸二正辛酯,己二酸二癸酯.醇及相应的酯利用四球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将醇与相应的酯进行摩擦学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合成酯类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PB值均大于相应的醇类,其摩擦系数、磨损量、摩斑直径均低于相应的醇类;在长摩过程中,合成酯在磨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强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效能,且随着链长的增加,抗磨减摩效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atechins and caffeine in green, black tealeaves and canned tea-drink using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The catechins analyzed include ( )-catechin, (-)-epicatechin, (-)-epigallocatechin, (-)-epieatechin gallate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Using UV absorption method at 280 nan, the limits of detections of catechins and caffeine are 10^-6mol/L,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real sample determination. Using this analytical method, the extraction of these compounds from the tealeaves with hot water is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amount of eatechins and caffeine extracted are evident,showing that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is the most easiest to be extracted at 100℃. The stability of eatechins and caffeine in stocking solution of tea-drink at 4℃ is also compared on five consecutive days. The contents of catechins and caffeine in green and black teas are discuss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 between different tealeav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ea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文中联立分子连接性指数和量子化学参数对环醇和酯的36个分子的结构与其色谱保留值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不同极性柱上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的模型。模型的相关因子分别为0.9775 (SE-30柱 )、0.9312 (Carbowax20M柱)、0.9482 (EGSSX柱) ,相应的文献值分别为0.9518、0.5866、0.6227。由于量子化学参数能较准确的反映分子的电性相互作用,文中建立的模型比文献中仅以分子连接性指数建立的模型对极性色谱柱上非同系物的保留值的预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测定了九种常见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水溶解度,考察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测定值K与分子碎片数法计算值K、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r以及水溶解度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ogK与K、1xr及S呈良好线性关系,并建立了相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Self-assembled structures of 3,4,5-tris-dodecy-loxy 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E12), 3,4,5-tris-tetradecy-l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E14) and their mixture (E12/E14) have been studied on HOPG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Dimer-like patterns induced by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are observed in E12 and E14 monolayers. The molecules form close-packed rows and interdigitate with the alkyl chains in adjacent molecules.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re proposed to be from the different length of substituted alkyl chains. Owing to similar adsorption energy, phase separation is observed in the E12 and E14 mixed adlayer with different domains.  相似文献   

20.
以丙炔酸甲酯(MP)、二乙胺和甲醇为反应物,合成了反式-βN,N二乙基氨基丙烯酸甲酯、α和反式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对上述3种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反式-βN,N二乙基氨基丙烯酸甲酯产率可以达到70%;α和反式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混合物的产率可达80%,且物质的量比接近1∶1;β-取代丙烯酸甲酯聚合困难,而α-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仅能与苯乙烯自由基共聚,且聚合产物中苯乙烯单元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