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产生在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的四百年间。在欧洲,作为浪漫主义狂潮的反动,十八世纪产生了像巴尔扎克、狄更斯、斯汤达尔等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尽管中国的“四大奇书”的出现比欧洲早。而且两地悬隔,声气不通,但两者还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相似文献   

2.
一八八八年四月,恩格斯在给英国女作家玛·哈克纳斯的一封信中,谈及《城市姑娘》小说的创作问题时,对巴尔扎克及其创作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他尊称巴尔扎克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盛赞作家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虽然作为政治上保皇党的巴尔扎克,他的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封建贵族方面,但他却同时辛辣地嘲讽了他们,并歌颂了当时代表人民群众的共和党英雄。这看来是矛盾的,却正是巴尔扎克伟大之所在,也正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巴尔扎克所取得的“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在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的整段论述中,贯穿着一个精神,那就是高度赞许巴尔扎克对现  相似文献   

3.
周惠民 《世界博览》2014,(24):86-86
见证了法国餐厅的兴起和美食家雏形形成的巴尔扎克,把食物当做社会的温度计来使用。 巴尔扎克迷恋食物。1836年,《高老头》出版之后,巴尔扎克因为拒绝去国民警卫队服役,坐了一个星期的牢。在监狱中,他从巴黎最昂贵的餐厅预订美食,邀请他的出版商和他一起用柽。他们就在监狱里举行宴会,出版商惊讶地发现:巴尔扎克的工作台,床,唯一的椅子,整个房间的地板上,高高低低堆满了食物,有各种馅饼和各色家禽肉,多种果酱和几篮子葡萄酒。存牢房内,巴尔扎克和几个亲密的朋友宾主尽欢,所使用的餐桌,椅子,桌布和酒杯碗碟全部由监狱长提供。  相似文献   

4.
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女作家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创作给予了精辟的论述:“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5.
黄忠顺同志的《现实主义的边界》一文,(以下简称《边界》)是探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从倾向上看,带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关于革命的现实主义问题争论中的否定派色彩。这篇文章归纳起来大致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巴尔扎克深刻地剖析了贵州阶级逐步衰亡的不同形式,透视了它的特点和规律,表现出作家对阶级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社会发展本质的准确把握,他揭示了遗族衰亡的根由,他对贵族的讽刺批判远远超过了同情美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十九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给世界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并对后来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具有巴尔扎克系列小说那样的宏观结构。它既承袭了前者的某些叙事特点,又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本文以巴尔扎克为参照,从叙述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探讨了福克纳对传统叙述模式的革新,并分析其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对《水浒》的研究中,作者的政治态度和道德立场一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并每每作为论证成书处代,写作目的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依据。诚然,作者在现实政治和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同传统话语方式达成某种妥协,但《水浒》成书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我们认为:从话本和杂剧中吸取继承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全书,成为《水浒》一书的最大特点。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迥异于现当代文学中流弊甚深的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以“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但一提起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尺度,人们就很自然的会联想到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中国十八世纪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十九世纪末的谴责小说.因为,欧洲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潮流中产生了大批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如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河夫等,他们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们的作品的进步意义就在于以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相似文献   

12.
龚克昌先生在中国辞赋研究方面的新作,代表了新时期辞赋研究的新成就。新作批驳了针对汉赋的不实之辞,为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了正确定位。为全汉赋所作的评注是新作的第一次尝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辞赋研究中历来争论较多的学术问题,新作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诗经》与《楚辞》是沿着不同轨迹独立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使可以发现诸多因革的痕迹,从诗歌的形体要素上讲,从《诗经》到《楚辞》,展现出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因革趋势。  相似文献   

14.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不同读者会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从美学角度说,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在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上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赫塔.米勒的《狐狸那时便是猎手》《心兽》《今天并未遇见我》三部曲就是论证和分析此理论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艺术的关系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问题.艺术史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显示出超前于时代的伦理境界,造成一定的接受困难.现以著名电影《英国病人》为例,从影片呈现的"伦理"与"道德"的矛盾探讨解读这类作品的正确立场,主张艺术家应以超越性、前瞻性的伦理视界,创作面向未来、全面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6.
理解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先行结构"指制约着读者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的"前理解",向新的理解和解释开放的可能性可以使读者投入思考,从而赋与作品深刻丰富的内涵。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里的猫》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读与阐释,其中的空白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充。  相似文献   

17.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治通鉴》一书为我国古代重要史籍,影响巨大。但此书因内容浩繁,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即对《资治通鉴》有关史文所作的厘正。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中的"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是文体学中重要的概念,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文体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突出”语言特征的研究和描述。“突出”存在于一切文学作品当中,但它在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突出”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突出”在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小说中的表现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霍桑作品中的"原罪"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霍桑在他的作品中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罪恶的处处存在是现实所在,人性是罪恶的,这就是他"原罪"思想的主题.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宗教和家庭的背景.象征主义是他作品中烘托这一主题、阐释人性的重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化境”,本文从“内”与“外”,也即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并结合优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谈如何达到“化境”。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论证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应求神似而非单纯的形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