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新方法首次将动物骨中的鱼骨引入到磷酸三钙和磷酸氢钙等原料体系中通过高温烧结制备磷酸钙基生物骨水泥(CPC),以柠檬酸和柠檬酸钠的缓冲液为固化液、按一定的液固比制备固化试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熟料粒度对其固化试样结构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骨水泥粉来的粒度对其固化试样的微观结构及其抗压强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通过调整骨水泥粉末的粒度可达到优化其固化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改善其力学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无水硫酸钙对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无水硫酸钙(CSA)引入磷酸钙骨水泥(CPC)中,结合热分析(TG-DSC)、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CSA对α-磷酸三钙(α-TCP)体系骨水泥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A的加入对α-TCP骨水泥的结构与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是一种可提高骨水泥的抗压强度,调控固化时间的有效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3.
用磷酸氢二钠(SPDD)和/或柠檬酸配制了不同pH值的固化液,在1300℃煅烧β-磷酸三钙制备了α-磷酸三钙(α—TCP),在1420℃煅烧等摩尔混合的二水磷酸氢钙和碳酸钙制备了磷酸四钙(TeCP).制备骨水泥样品时固化液与固相的比(L/P)为0.25~0.45mL/g.测量了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考察了L/P和固化液组成对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固化液pH值降低而增大,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有一个最优的L/P.在L/P=0.30mL/g and pH=5的条件下,抗压强度达到21.69MP.  相似文献   

4.
CPP/α-TCP骨水泥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替代材料,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可任意塑形,可广泛用于临床骨缺损修复.但其强度低、脆性大,不能用于负重部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利用纤维增强机理,用CPP/α-TCP骨水泥为基体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磷酸钙纤维(CPP)为增强材料制备出了CPP/α-TCP骨水泥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CPP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对骨水泥起到增强作用.SEM显示两者结合程度适中,在Ringer溶液中浸泡两个月后,纤维未发生明显降解作用,仍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CaHPO4.2H2O和CaCO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β-磷酸三钙(TCP),并将其掺加到玻璃基生物骨水泥中制成复合骨水泥,浸泡在人体模拟体液(SBF)中,研究其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湿式粉碎和固相反应法可以制得晶体发育良好、纯度高的-βTCP粉末;复合骨水泥试样中的-βTCP在SBF溶液的浸泡下会逐步降解,从而制得具有较高孔隙率的骨水泥.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降解明胶材料与β-磷酸三钙(-βTCP)、磷酸二氢钙(MCPM)进行复合,制备出明胶/透磷灰石(DCPD)复合型骨水泥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法对骨水泥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明胶/DCPD骨水泥固化时间、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明胶对骨水泥固化时间的影响不大;明胶显著提高了DCPD骨水泥的机械特性,复合7.5wt%明胶的骨水泥有较好的调和性,而且抗压强度较大;水泥成型后未养护比养护后的抗压强度大.  相似文献   

7.
研制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人工骨的制备及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性能.通过对成年山羊双侧股骨髁部分别制备1处直径10mm、深15mm松质骨缺损,制备MPC/CPC/FG/BMP(A组)、MPC/CPC/FG(B组)、CPC/FG(C组)人工骨支架材料,分别植入各组实验观察材料,分别于6周、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说明新型M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促进成骨、加快磷酸钙骨水泥降解速度上优于MPC/CPC/FG、CPC/FG的人工骨,同时新型MPC骨水泥复合纤维蛋白胶的成骨和促骨水泥降解作用优于单纯CPC复合FG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CPC)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在骨修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机械性能不足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增强研究.从优化CPC的制备条件、复合增强、添加晶种3方面对其改性增强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烧结法制备保温材料发泡剂的选择依据,为高温烧结法制备保温材料提供可利用的规律,以山西某公司提供的赤泥为主要原料,通过双氧水室温发泡和高温发泡剂在煅烧过程中的二次发泡,制备赤泥基保温材料。通过选用发泡温度不同的高温发泡剂、加入影响赤泥保温材料液相形成温度的无定型SiO2和陶瓷抛光废料调节保温材料烧结过程中液相形成温度,研究烧结过程中组织组成变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吸水率和抗压强度,探讨保温材料制备过程中液相形成温度与高温发泡剂的发泡温度间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发泡剂分解温度应该在基体软化温度以上,两个温度越接近,形成的材料导热系数越低。优化条件下高温发泡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83 2 W/(m·K),抗压强度为6.79 MPa。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制备具有促修复、抗肿瘤的可注射缓释硒纳米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Na_2SeO_3/CS缓释硒纳米微球,将微球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Na_2SeO_3/CS/CPC骨修复系统,对该系统的固化时间、力学强度、缓释硒及降解性能、形貌、晶相构成进行测定和表征分析,并对其体外细胞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的CPC,当掺入Na_2SeO_3/CS纳米微球的量为4%时,复合CPC的注射性良好,固化时间5.75~11.5 min,固化强度提高,微观结构显示CPC均匀地包裹在壳聚糖微球表面并形成了针片状HA晶体,微球的添加对复合CPC材料的晶相组分无显著影响,缓释硒效应良好,有效缓释达22 d,降解性优于纯CPC,形成了蜂窝状完善的网状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利于组织细胞和血管及神经的黏附长入.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复合CP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MG-63人骨肉瘤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对两株细胞增生的抑制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非承骨微创、缺陷修复及骨肿瘤的术后恢复、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拓展功能元素硒的合理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牛松质骨脱细胞骨细胞外基质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适合骨移植的骨组织替代物.脱细胞骨细胞外基质(Acellular bone extracellular matrix,ABECM)制备最佳方法。方法:根据析因设计原理用不同浓度曲拉通X-100液分别与高渗和低渗液联合后对牛肱骨上端松质骨组织进行适当的脱细胞处理.制成脱细胞牛松质骨,再进行HE染色,Massion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寻求最佳的曲拉通X-100的浓度,脱细胞时间及最佳的制备脱细胞牛松质骨的方法。结果表明:10%氯化钠与0.5%曲拉通X-100联合处理48小时的脱细胞牛松质骨未见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基本结构未被破坏。由此可见本方法可以成功的制备ABECM,曲拉通X-100是制备ABECM良好试剂,ABECM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骨替代物,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骨灰是烧制骨质瓷的最重要的原料,提高骨灰的质量也是提高骨质瓷性能的关键.对骨胶厂提供的骨灰进行煅烧处理,通过红外、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骨灰的显微形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骨灰煅烧改性对坯体浆料流动性和坯体烧结工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1 200℃下对骨灰进行煅烧,可获得轮廓清晰、圆球形和颗粒尺寸适中的煅烧骨灰,有利于提高骨质瓷坯体浆料的流动性,扩大坯体烧结温度范围,并且能提高坯体的白度.通过合理配方和工艺优化,骨质瓷坯体烧结后白度为92.97%,密度为2.70 g/cm3,收缩率为16.8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异体骨来源于外伤急死者.死后12 h内在无菌条件下取骨,经酒精、高温煮沸处理备用.对10例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进行病灶清除,将大块异体骨修整至适合骨缺损处形状后植入,空隙处再填充骨碎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无明显排斥反应.植骨处骨性愈合,与正常骨结构无任何差异,肢体功能恢复优良,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采用异体骨移植修复膝关节部位骨肿瘤术后较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保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疾病,已被人们看作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骨质疏松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中,运动疗法已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手段。但关于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的献报道差异性很大,为此本从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两方面归纳总结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形成发生蛋白(BM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含BMP-7基因的PTracer-CMV载体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并设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免疫组化法检测BMP-7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湿化学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合成情况.结果培养48 h后,BMP-7转染组h MSCs增殖速度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h MSCs增殖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7转染组各时间点G_0/G_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S期、G_2/M期的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G_0/G_1期、S期、G_2/M期细胞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7转染组h MSCs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7可促进h MSCs体外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能与促进细胞由G_1期进入S期、DNA合成增加、提升DNA合成的后期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牦牛骨粉对运动员骨密度、骨代谢和身体机能水平的影响,以击剑、现代五项、武术、拳击等项目45名运动员为对象,运动员每日服用5 g牦牛骨粉,每周6次,共4周。采用EXA-3000外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左右前臂、跟骨骨密度,抽静脉血检测骨代谢和身体机能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服用牦牛骨粉后男子运动员右跟骨骨密度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左右前臂、跟骨密度显著升高,服用牦牛骨粉后女运动员血清钙、磷和男运动员血清钙显著性降低,女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显著性降低,男运动员IgM显著性升高。可见,服用4周牦牛骨粉对女运动员前臂、跟骨的骨密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男运动员前臂和跟骨的骨密度影响作用较小,对运动员骨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无不利影响,可以较好地维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脱细胞牛松质骨(Acellular Bovince Cancellous Bone,ABcB)生物衍生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ABCB复合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ABCB孔隙内生长,细胞生长及蛋白合成功能不受ABCB的影响。ABCB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BMSCs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人体骨密度的测量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提出了针对跟骨的骨密度测量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重点叙述了扫描器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选择了步进电机、滚珠丝杠、齿轮等组成 x- y二维方向的扫描系统 ,扫描信号经晶体倍增管接收和放大 ,经微机处理 ,打印出跟骨成像与骨密度值 .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研究维吾尔医沙疗对骨质层的转移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目的,建立好股性关节炎模型的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由沙疗时间长短之差异将所有兔子分为三组并进行沙疗。在此期间进行四次CT扫描,计算出各股骨骨质层的总体积且统计分析骨质层的转移。取三组兔子左右股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病态兔子股骨硬质骨和密质骨的增加速度比正常股骨低,而软质骨的减少速度基本一致;软质骨在向硬质骨和密质骨转化;正常兔子股骨的挠度、最大抗弯强度和最大抗弯正应力比病态兔子股骨要高,沙疗会促进股骨骨质层的转化,且改善股骨基本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王健  肖军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136-138
体育运动与人的骨健康关系紧密,儿童少年时期,适宜运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治少儿佝偻病.生长发育期运动对骨量的形态结构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对骨质疏松有重要干预作用.中老年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地维持骨量、延缓骨量的丢失,降低与预防如骨质疏松等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