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三羟甲基丙烷、氢氧化钠和3-氯丙烯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研究了NaOH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催化剂与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之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合成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用四丁基溴化铵作催化剂,反应温度为75.2℃,NaOH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8.5%,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的14.5%时,可获得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的最高收率91.2%。  相似文献   

2.
对以三羟甲基丙烷与碳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3-羟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合成3-羟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当碳酸二乙酯用量为0.2 mol时,碳酸二乙酯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摩尔比为1.0:1.0,反应时间1 h,催化剂为KOH,用量为0.1 g,溶剂为甲醇,用量为3 mL。在此反应条件下,收率达60.6%。经GC分析产品的纯度为91.33%.  相似文献   

3.
以辛酸、癸酸和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反应底物,利用 Candida sp. 99-125脂肪酶粉催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酶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的影响,并在实验中找到一种可以提高酶粉稳定性的添加剂β-环糊精。结果表明,加入0.01 mol三羟甲基丙烷(TMP) (1.34g),n三羟甲基丙烷/n (癸酸+辛酸)=1∶4,其中n癸酸∶n辛酸=1∶1,添加水的质量分数为0.05%(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脂肪酶粉的质量分数为12%(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β-环糊精的质量为酶粉质量的1.5倍,40 ℃下在恒温摇床中,振荡反应130 h,转速130r/min。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物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达到80% 左右,酸与酯分离后收率可达96%;连续使用6批添加了 β-环糊精的脂肪酶粉,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保持在60%以上,与固定化酶的使用寿命相当。  相似文献   

4.
通过醇解法,以亚麻油、三羟甲基丙烷、偏苯三甲酸酐、间苯二甲酸为主要原料合成防火涂料醇酸树脂,测定了该涂料防火和其它方面性能,研究并讨论工艺条件对醇酸树脂性质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合成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醚、双烯丙醚的合成方法及其在不饱和聚酯气干型改性应用。当选择5%摩尔量的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50%NaOH,反应温度900170,无溶剂的条件理,产物含21.3%MATMP、73.8%DATMP和4.9%三羟甲基丙烷三烯丙醚,总收率为84.5%。  相似文献   

6.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邻苯二甲酸酐,环氧丙醇为支化结构单元,合成了第一及第二代树枝状聚酯.研究了温度、投料比、加料方式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对每一代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吸收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准一步法”合成三代超支化聚胺-酯(HBP-OH),再与羟烷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反应,合成了三代水溶性超支化光敏有机硅聚氨脂丙烯酸酯低聚物(WHBPSUA)。研究了反应温度、DMPA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和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IR、1H-NMR和GPC对超支化聚胺-酯及低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代超支化聚胺-酯(HBP-OH)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120、130和135 ℃;DMPA和羟烷基硅油物质的量的比为1∶1时,所合成产物WHBPSUA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成像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1,1,1-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增塑剂,以浆膜的断裂伸长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它对淀粉浆料粘度、粘度热稳定性、粘附性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了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考察了它在经纱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给出了合理用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有明显的增塑作用;随着三羟甲基丙烷用量的递增,它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经纱上浆过程中,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的摩尔用量为干淀粉的5%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制备端-NCO聚氨酯预聚体,用二乙醇胺(DEA)封端引入羟基,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聚氨酯多元醇分散体组分.研究发现:DMPA,TMP的用量、羟基含量及分散体与固化剂组分的配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分散体及涂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耐候性聚氨酯涂料固化剂己二异氰酸酯(HDI)-三羟甲基丙烷(TMP)加成物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反应产物NCO含量和黏度的测定,考察了TMP中水分含量、催化剂、HDI与TMP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加成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MP中水分对加成产物黏度影响很大,需进行脱水处理;HDI-TMP加成物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用量0.05%,HDI与TMP的摩尔比3.1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可获得低黏度HDI-TMP加成物.  相似文献   

11.
聚苯胺的化学合成、结构及导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电聚苯胺是结构和性能最稳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用化学氧化合成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氧化剂种类、用量、介质酸的浓度以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苯胺聚合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适宜的合成反应条件和特殊的后处理工艺,并合成出了电导率高达30.65S/cm,收率达127.8%的高性能导电聚苯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吲哚二甲川菁染料的绿色合成及部分染料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质。方法参照绿色化学的原则,采用微波辐照法,以哌啶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快速合成4种吲哚二甲川菁染料,并用1H NMR,IR,UV-vis确证产物的结构。结果提供了绿色合成吲哚二甲川菁染料的方法;所用无溶剂微波辐照法合成吲哚二甲川菁染料,既减少杂质的引入,又避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后处理简单;合成的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摩尔消光系数有较大差别。结论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随溶剂的折光率增大而红移;溶剂的折射率对于染料光谱吸收有一定影响。合成所需时间短、产率高,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3.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为原料,D72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苯为水夹带剂,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考虑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酯化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不同脱水方式及阻聚剂对酯化反应以及粗产物的不同纯化方式对产品丙烯酸含量的影响,选出了TMPTA的最佳合成条件,最终产率70%,产品为浅黄色秀明液体,n25/D=1.6669,231时粘度423mPa。  相似文献   

14.
15.
文中给出一种应力分析输出数据的图形处理方法,以简明的图形方式取代繁杂的数据方式,作为机械基础件结构分析专用程序的后续处理,可显著提高设计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6.
ProEngineer与Ansys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E在机械各行业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结构设计等领域。介绍利用ProEngineer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Ansys求解及后处理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制备托品酰胺的工艺中,如何选用托品酸和N-乙基-N-胺的缩合酰化的碱性溶媒,以便于后处理是实现工业化生产很重要的课题。常用的碱性溶媒有NaOH、NaOAc、Na2Co3和吡啶等,吡啶既可做溶剂又可和氯化氢,还可与酰氯形成络和物而增强酰化能力,理论产率很高,但后处理困难,实际产率反而很低。用K2CO3不仅实际产率提高而且减少了劳动强度和污染,适应了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美国客车项目,满足美国EPA07排放要求的整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设计;对后处理系统的布置设计、悬置设计,以及后处理系统的密封测试、振动测试进行了阐述,对满足EPA07排放要求的排气后处理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合物多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制得聚氨酯乳液,讨论了不同的聚合物多元醇,-NCO与-OH摩尔比值,三羟甲基丙烷(TMP)和DMPA对乳液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聚酯二元醇ODX-218,-NCO与-OH的摩尔比值为1.5,TMP和DMPA含量为2.0%和7.0%时,可以得到胶膜力学性能好的聚氨酯乳液。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微波加热催化再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及其再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述了现有后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着重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与催化再生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技术. 台架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微波加热技术与催化再生技术与原机相比, 柴油机排气微粒下降98.2%, 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后处理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