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2.
新疆春小麦品种演替规律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至今新疆春小麦品种经历了多次更替。对不同时期的54个品种所采用的育种方法和品种的形态、产量、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抗病性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育种方法已由引种发育到新的育种方法;在形态性状中,株高明显变矮,株型由楹散型紧凑型发展;在产量性状中,产量明显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所提高;在品质性状上逐渐向强筋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4.
杨随庄 《甘肃科技》2001,17(1):28-29
近年来,无性系变异开始应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无性系变异育种是继花药培养花粉单倍体育种技术之后成为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方法。 1 小麦无性系后代材料变异类型丰富多样,后代稳定快,能基本保持原品种特性 小麦无性系后代材料性状变异几乎包括了小麦的全部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等。Larkin等从墨西哥品种Yaque50E的未成熟胚得到数百株再生植株,其后代产生了一系列形态变异,如芒的有无,颖壳和籽粒的颜色,株高增减等。梁竹青等从未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获得了数千个再生植株,它们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腾世云等对10个小麦基因型幼胚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西藏地区768份春小麦地方品种24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穗形、芒形、壳色、粒质、籽粒整齐度、抗倒伏6个形态性状,及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从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种质资源,并可以根据丰富的性状变异从中选出差异较大的不同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5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为母本,8个主要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重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相似文献   

7.
对离体小麦叶片在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片室内自然干化失水率可作为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中鉴定评价品系(种)抗旱性的重要水分生理指标。此项技术测定方法简单,样本可容量大,结果较为可靠,适合抗旱育种工作中对大量的杂种世代材料测定和筛选,是一种选育小麦抗旱品种较为实用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皖北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39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是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结实小穗数;建立了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解释了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的99.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千粒重、穗粒数、小穗数是通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性状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近3年来参加重庆市玉米预备试验的233个品种(组合)为材料,根据其该年与对照农大108的产量增幅,划分3种类型,并比较不同类型品种(组合)不同年份的穗粒、植株性状。同时还对233个品种(组合)的产量与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产类型品种(组合)表现为高秆、长穗、深粒;性状与产量相关紧密程度依次为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千粒雨、穗行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其中行粒数和下粒霞以直接作用为主,而株高、穗位高、穗长以间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六倍体小黑麦和普通春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时,小黑麦的生育期、株高、穗下茎长、穗数、乳熟期绿叶数有较好的稳定性;叶片持水力及束缚水含量高于普通小麦,产量结构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在半干时半湿润易旱生态环境条件下,选育抗上产新品种的途径是:在较高群体基础上,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抗旱能力不同的春小麦幼苗在干旱和盐分胁迫条件下积累脯氨酸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旱地小麦比水地小麦积累的脯氨酸多,盐胁迫时脯氨酸的增幅因品种而异,小麦幼苗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积累氨脯酸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农学系作物育种教研组以青春5号为母本,赛洛期为父本,于1975年进行成对杂交,经过多代南繁北育,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品种“石春一号”,是本院育成的第一个作物新品种,该品种春性,中性;幼苗直立,茎杆粗壮,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及成穗率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稍低;综合抗凉能力较好,蚜虫危害较轻;有一定耐旱、耐瘠及抗干热风的能力;籽粒角质,容重高,蛋白质含量中上,赖氨酸含量较高,本品种属于产量高而稳定的类型,宜在气候较冷凉地区推广。育种实践表明,选择在当地表现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是育成新品种的基础;南繁加代是加速春麦育种进程的有效措施;边测产,边选择,边加代,边扩繁是促进品系稳定一致,并及时获得较多原种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与其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IAPAR9有中等发达程度的根系;干旱使根系内导管面积及数目大幅降低,但严重干旱(40%田间持水量)时,IAPAR9仍能维持一定生长量,因为IAPAR9根内导管面积较大,这是其抗旱性较好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A chitinase gene (RCH8) in plasmid vector pCAMBIA1308 was delivered into 3 wheat cultivars (Yangmai 158, Wan 9210, Wanmai 32) by low energy Ar+ beam-mediated method. Preliminary calli from treated mature embryos were first selected on hygromycin (Hm, 20 or 30 mg/L) containing medium. After the resistant calli formed, they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regeneration medium with 10 or 20 mg/L Hm. All the three wheat varieties obtained transgenic plants. PCR and PCR-Southern assays showed that most plants regenerated from the resistant calli were positive transgenic plants. Southern blot of the positive green plants confirmed stable integration of alien DNA into wheat genome. The plant transformation frequencies varied with the variety and ion dose implanted. Wanmai 32 possessed the highest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reaching 3.8% at a suitable implantation dose. The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of Yangmai 158 and Wan 9210 varied from 0.5% to 2.5% and from 0.5% to 1.4%, respectively. Progeny test for resistance to wheat scab showed that the leaf extract of R1 generatio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wheat scab strain R0 and F15.  相似文献   

17.
冀东滨海区玉米品种抗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滨海区的抗旱表现,按河北省地方标准“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规程”(DB13/T398.5-1999),对12个玉米品种在冀东滨海区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富友一号、丹玉86、东单66号、东单19号、沈玉18、邯丰79的产量和抗旱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农大108,具有较好的抗旱性,适宜在该地区干旱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赤霉素(GA)混合处理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抗旱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VA和GA混合处理可以加快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率,促进幼苗的生长,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初生根的形态解剖结构与春小麦抗旱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长在半干旱条件下的春小麦,如果其初生根数目较少或者种子根后生木质部的中央大导管的直径较小,就可以提高作物对有限水分吸收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作物群体的抗旱能力。这是其形态解剖结结构对水分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