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首先计算出化合物的分子极化指数和碳链准长度N’,然后经过校正得到相对碳链准长度Nr’。发现用Nr’结合其它参数能较好地估算和预测52个化合物对青蛙蝌蚪的麻醉活性值。  相似文献   

2.
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硅碳烯)结构复杂,既有与烯烃相似的平面结构,又有重烯烃同系物相似的非平面结构.自1967年第一个不稳定硅碳双键中间体被发现以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进展很快.硅碳双键化合物反应活性高,在有机合成和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二茂铁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二茂铁作为还原剂,对某些化合物中碳碳双键进行了选择性还原的研究.发现二茂铁在二氯甲烷和浓盐酸介质中,只能选择还原不饱和1,4—二酮中的碳碳双键,而不能还原其他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或别的基团.  相似文献   

4.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四氮十二杂环类化合物,并用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用DNA热变性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分别研究了此系列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结合能力和对超螺旋DNA(pBR322 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在pH7.2 Tris-HCl缓冲液中,1,4,7,10-四(正辛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h)与CT DNA的结合能力最强,CT DNA的熔点上升幅度最大(ΔTm=5.22℃),且存在明显的插入结合作用,但切割DNA的能力很弱.由此可见,亲脂性烷基侧链长度的增长有利于增加化合物与DNA的相互结合,但不能提高化合物切割DNA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多聚磷酸催化下, 利用2-乙酰氨基 2-[2-(4- 正辛基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发生环合反应, 分别得到主要产物四氢萘酮化合物2和噁唑化合物3. 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 质谱和二维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确证了噁唑化合物3的结构; 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质谱及还原、 水解和成盐反应确证了四氢萘酮化合物2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5-氟-2,6-二氯烟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亲核取代、环合、水解、酰化等9步反应合成了20个1-(烷氧苯基)-6-氟-7-二甲氨基-1,8萘啶-3-甲酰胺类衍生物,结构均经质谱和核磁氢谱确证.以S-1647为阳性对照,采用放射性结合试验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顶端钠依赖性胆酸转运体(ASBT)的抑制活性.活性结果表明,多数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ASBT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c_1在10μmol/L浓度下对ASBT的抑制率为67.9%,与阳性对照物S-1647相当.初步构效关系表明,6位氟取代对活性不利,侧链长度以5~6个碳链长度为宜,链末端对称季铵盐形式对活性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Nature 2015,523,445-450胺类化合物(碳氮键)是有机化学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类化合物.目前,世界上超过95%的药物分子都含有氮原子.如何高效同时又高选择性地构筑含氮分子,是新药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构建碳氮键的方法中,碳基亲核试剂进攻亚胺当中的碳氮双键成键是种常见方法.若亚胺碳氮双键极性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种新型咖啡酸衍生物咖啡酸-2-氨乙基吗啉胺(C-1)和咖啡酸-N-氨丙基吗啉胺(C-2),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以及红外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2种化合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激活效果,其对于酪氨酸酶活性的半激活质量浓度(EC_(50))分别为0.06和0.12 mmol/L,且2种化合物的激活类型均为混合型激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验证了C-1和C-2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通过荧光猝灭和分子模拟进一步分析了2种化合物与酪氨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对酪氨酸酶的影响可能是基于化合物的碳链长度.2种化合物对人体正常肝细胞LO2无毒性,并能够增强人体黑色素瘤细胞M14中的酪氨酸酶活力.进而对M14细胞中黑色素合成相关蛋白的研究发现,2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蛋白(TYR)、酪氨酸酶家族相关蛋白(TRP-1和TRP-2)以及α-促黑色素激素(α-MSH)的表达量均起上调作用.综上所述,该化合物有望提供一种有效治疗酪氨酸酶失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 首次提出了分子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 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碳链长度与链烷烃的燃烧热、密度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从非石油资源制备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的一种替代方法,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经合成气催化转化制乙醇、乙醛和乙酸等碳二含氧化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铑基催化剂是合成气制碳二含氧化合物最有效的一类催化剂.对近年来用于合成制碳二含氧化合物的铑基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助催化剂、载体和制备方法及条件等,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首次提出了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碳链长度与链烷烃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 利用极化效应指数,构造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研究表明,链烷烃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与有效碳链长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几种经济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梭鱼20尾,半滑舌鳎,乌鳢各5尾,鳜鱼、鲶鱼各两尾的脂肪酸含量,从3个方面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比较,(1)鲶鱼的卵巢含20碳以的脂肪酸较多,肌肉含20碳以下的脂肪酸较多。(2)海水鱼(梭鱼和半滑舌鳎)的饱和脂肪酸以C16为主,C14次之;淡水鱼(乌鳢、鲶鱼)亦以C16为主,C18和C14次之;不饱和脂肪酸海水鱼和淡水鱼均以C16为主,C18罗多,(3)梭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体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降凝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给定正构烷烃碳链长度集中在碳数14的柴油而言,聚丙烯酸十四酯由于其烷基侧链长度与柴油中正构烷烃碳链长度匹配而表现出良好的降凝性能.聚合反应条件不同会直接影响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从而使高分子表现出不同的降凝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对制备聚丙烯酸十四脂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十四酯对给定柴油的冷滤点最大降低值为6℃,凝点最大降低值为18℃.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降凝剂的降凝行为与其对蜡晶结晶的分割有关.降凝剂较少时,高分子具有分割蜡晶晶核的作用;降凝剂适量时,高分子产生晶核使蜡晶结晶细化且分散.后者晶型的结构特点对应着良好的降凝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是证明如下的定理:设V~(n+p)是拟常曲率黎曼流形,即V的黎曼曲率张量可表为K_(ABCD)+a(g_(AC)g_(BD)-g_(AD)g_(BC))+b(g_(AC)V_BV_D+g_(BD)V_AV_C-g_(AD)V_(BC)-g_(BC)V_AV_D)(sum from n=(A,B)(g_(AB)V_AV_B=1),若M~n是V~(n+p)的具有平行平均曲率的紧,致无边子流形,则integral from n=M~n({(2-1/p)S~2-[na+(1/2)(b-|b|)(n+1)]S+n(n-1)b~2+nH(anH+S~(3/2)+2|b|S~(1/2))}*1≥0)式中S=const是M~n的第二基本形式的长度之平方,H=const是M~n的中曲率.当M~n是V~(n+p)的极小子流形时(H=0),得到白正国教授[1]中的相应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有机膨润土的性能与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利用XRD、IR、DTA、SEM等测试仪,对有机膨润土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有机膨润土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通过凝胶实验、触变性评定,探讨了有机膨润土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层间距d(001)值越大,有机土的疏水性越好;晶格扭曲愈严重,粘流性变化愈大;有机碳链愈大,分解温度愈高。研究还发现,有机碳链的长度、结构、极性,有机土的细度以及溶剂分子的极性,对有机土的凝胶性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拟GP-内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画了拟GP-内射模.同时得到了关于拟GP-内射模的一些结果,如MR是一个右拟GP-内射模对任意0≠s∈S,都存在一个整数n,使得sn≠0,并且任意的sn(M)到M的R模同态都能被扩展到M的一个自同态.又如果MR是一个具有自生成子的拟GP-内射模,并且有升链条件:Ker(a1)(∪)Ker(a2a1)(∪)Ker(a3a2a1)(∪)…到某步停止,其中a1,a2,a3,…,∈S,那么S是右完全环.总结和扩张了关于拟P-内射模和GP-内射环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8.
把电磁场理论应用到准一维材料中.考虑到一维链状体系的链节内成键原子间的作用和沿链的电子间的长程相互作用,导出了随频率变化的介电函数和介电损耗的微观计算公式,并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吸收谱和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苯甲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己烷、苯、甲苯、正庚烷和四氯化碳在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nTAC,n=8,12,14,16)胶束溶液中的增溶量.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对有机物的增溶量越大,苯甲醇在R16TAC溶液中的增溶量最大,为1.125mol/L.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增溶越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