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高渗血症血渗水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125例患儿入院时同步抽血检测血渗、电解质 ,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5例高渗血症病例中高钠性高渗血症115例 ,占88 89 %。烦渴、眼眶凹陷、少尿、皮肤弹性差等临床表现在血渗≤330mmol/L组与330mmol/L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周围循环不良和四肢强直或抽搐等表现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1)。血渗≤330mmol/L组以轻中度脱水为主(81 65%) ,>330mmol/L组患儿以重度脱水为主(62 5%) ,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 01)。本组死亡4例 ,其血渗值为341~370mmol/L。结论 :在高渗血症患儿治疗过程中 ,应避免采取任何有可能加重高渗血症的措施 ,以防止医院性高渗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探讨两种强度健身跑运动对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5名中年男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成乳酸阈强度组(L4组)、阈下强度组(L2组)和对照组(C组)三组.L2组和L4组分别以2mmol/L和4mmol/L乳酸对应强度,进行为期16周健身跑运动,C组不参加任何运动.结果:16周运动干预后,L2组和L4组血脂指标均有改善,而且16周运动后L4组TG、TC/HDL-c、LDL-c/ HDL-c和血脂综合指数(LCI=TC·TG-LDL-c/HDL-c)的降低量明显高于L2组(p<0.05).同时体脂百分比、体重及体重指数亦明显降低(p<0.01).16周前后,C组血脂、身体成分各指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体脂百分比的降低与TG、HDL-c与LDL-c/HDL-c密切相关(p<0.05).结论:16周健身跑运动对中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身体成分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以4mmol/L乳酸对应强度运动效果最为明显;但对于血脂与体脂百分比改变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探究输注疗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11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防性输注的1 921次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并依据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无效组及有效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起病时的血象、脾脏大小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疾病类型等并无统计学差异.无效组患者死亡率(45.2%)高于有效组患者(25.8%),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无效组中位生存期(10.4月)远低于有效组(17.2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无效组及有效组中位生存期均未到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起病时伴有贫血(血红蛋白质量浓度60 g/L)、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计数20×10~9/L)、白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50×10~9/L)等血象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的疾病预后差于输注有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γ-亚麻酸菌株少根根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 6mg/m L纤维素酶 + 3mg/m L蜗牛酶 + 1 mg/m L溶菌酶作为混合酶酶解 2 8℃培养 2 6h的菌丝。以含 0 .6mol/L NH4Cl磷酸缓冲液 ( p H6.0 ) ,+ 0 .0 2 mol/L Mg SO4· 7H2 O+ 0 .4mmol/L Ca Cl2 作为渗透压稳定剂 ,酶解前以 0 .3% β-巯基乙醇处理 35 min,从少根根霉的菌丝中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同时对菌丝的培养时间、渗透压稳定剂、酶解系统和酶解温度等因素进行了观察 ,获得了制备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并对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进行了再生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内治疗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cut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至2015年间,实施血管内治疗的13例AVBAO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颅内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的年龄平均数为62.5岁(男性11例),平均的发病到穿刺的时间为(539.0±267.7)min,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21.1(6~30),GCS评分中位数为8.6分(4~14).11例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TICI≥2b),血管成功再通率为84.6%.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个月后临床随访,38.5%(5/13)的患者预后中等或良好(mRS≤3).其中,以支架取栓为初始治疗的患者,42.85%的患者预后良好.以动脉溶栓为初始治疗手段的患者,16.7%的患者预后良好.3个月后整体死亡率为53.8%(7/13).结论:血管内治疗可使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支架取栓在改善预后方面或许优于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白色念珠菌菌龄、预处理剂、酶解温度、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选用菌龄为12 h的菌体,用50 mmol/L EDTA+5%巯基乙醇(体积比)+50 mmol/L Tris (pH=8.0)的复合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用0.7 m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1%的蜗牛酶+1%的纤维素酶+1%的溶壁酶在30 ℃的条件下酶解120 min.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认识及早期影像诊断能力.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合并PFO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隐源性卒中(CS)组和非CS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表明,共收集37例由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确诊的PFO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不明原因脑梗死(23例,62.2%)为CS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3例,35.1%)和心源性脑梗死(1例,2.7%)为非CS组.CS组患者脑动脉狭窄例数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YC)浓度分别为0例和14.26±8.53 mmol/L,显著低于非CS组(13例,24.39±14.82 mmol/L,P<0.05);反常性栓塞风险量表(RoPE)评分为6.65±1.58分,显著高于非CS组(5.50±1.69分),P<0.05;CS组患者PFO直径、中和大PFO总比例(2.73±1.62 mm,56.5%)明显高于非CS组(1.41±0.87 mm,14.3%),P<0.05;MRI单发梗死灶发生部位依次...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渗透压盐水雾化在气管切开早期的作用差异,方建立SD大鼠气管切开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不作雾化干预)、0.45%、0.9%、3%盐水雾化组,1次/d,雾化一周后检测痰液黏稠度、气管黏膜损伤、纤毛运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AQP4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雾化干预组较Sham组在痰液黏稠度、气管黏膜损伤、纤毛运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AQP4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着渗透压的增加而效果更加明显。说明气管切开后早期盐水雾化可改善气道功能,3%的高渗盐水雾化较低渗和等渗盐水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客观评估病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收治20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06病例中,1~3岁138例(67%),EV71感染129例(62.6%)。1~2部位有皮疹114例(55.3%),3个部位及3个以上部位92例(44.7%)。持续高热大于3天136例(66%),精神萎靡、烦躁、易惊、惊跳、抖动、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3个或3个以上症状128(62.1%);白细胞总数大于15×109/L 85例(41.3%)小于4×109/L21例(10.2%);血糖大于8.3 mmol/L60例(29.1%),CK-MB大于48 mmol/L56例(27.2%),痊愈194例(94.2%),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4.9%),肺出血死亡2例(0.9%)。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中EV71型多见,以1~3岁儿童好发,皮疹典型或不典型,早期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烦躁、易惊、惊跳、抖动、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白细胞、血糖、CK-Mb等明显异常,该病预后较好,少数病情危重死亡。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及周边地区汉族与哈萨克族血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汉族与哈萨克族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和血脂水平,为人群中血脂代谢紊乱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河子及周边西戈壁镇、牛圈子和博斯腾湖乡的汉族和哈萨克族常住居民共2504人进行现况调查,检测甘油三酯、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数据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哈萨克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患病率依次为13.8%、11.0%、26.8%均分别高于汉族的9.4%、4.9%、9.2%(P<0.05),汉族甘油三酯异常患病率为31.7%高于哈萨克族的17.4%(P<0.05).2)汉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60±1.08mmol/L、1.68±0.72mmol/L分别高于哈萨克族1.21±0.77mmol/L、1.15±0.46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哈萨克族2.40±0.9.5mmol/L高于汉族2.00±0.9 5mmol/L(P<0.05);总胆固醇水平汉族4.42±1.32mmol/L与哈萨克族4.35±1.63mmol/L无差异.这显示哈萨克族是血脂异常患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哈萨克族LDL-C和HDL-C异常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的,可能与该地区哈萨克族高血压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花生“汕油523”在盐胁迫下应激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模拟盐胁迫的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处理花生 (Arachishypogaea L.cv.Shanyou52 3) ,研究了离子胁迫、渗透胁迫对花生抗氧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等渗的 Na Cl、 KCl(50 mmol/ L、 1 0 0 mmol/ L )和聚乙二醇 (PEG 6 0 0 0 ,1 6%、 2 6% )诱导花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显著升高 ;低浓度 (50 mmol/ L) Na Cl胁迫可以诱导花生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活力升高 ;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 (CAT)活力在 PEG胁迫处理下呈显著下降趋势 ,而在 Na Cl和 KCl处理下变化不大 ,表明盐胁迫时引起花生叶片 CAT活力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渗透胁迫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相关性角度来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0名伴有糖尿病的中老年牙周病患者,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成3组,对牙齿缺失数和牙周治疗需要量指数(CPITN)进行检测.用A,B,C组将150名患者分开治疗,A组进行糖尿病与牙周炎联合治疗,B组只进行牙周病的治疗,C组只进行糖尿病的专项治疗,4周之后对3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评定.结果血糖<7.0 mmol/L组的CPITN明显低于血糖7.0~11.0 mmol/L和>11.0 mmol/L组(分别P<0.05和P<0.01),血糖>11.0 mmol/L组的缺失牙数则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A组的牙周病疗效高于B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相关性,糖尿病与牙周病治疗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缺氧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NRK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表达和变化情况.将NRK细胞分为:正常组(5.6mmol/L葡萄糖)、高糖A组(15mmol/L葡萄糖)、高糖B组(30mmol/L葡萄糖)、缺氧对照组(100μmmol/LCOCl2)、缺氧A组(100μmmol/LCOCl2+15mmol/L葡萄糖)、缺氧B组(100μmmol/LCOCl2+ 30mmol/L葡萄糖).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ELISA法测定24h、48h后NRK细胞VEGF与PED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NRK细胞在缺氧条件下VEGF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VEGF mRNA表达升高(P<0.01,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组NRK细胞的VEGF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P<0.01),VEGF mRNA表达亦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NRK细胞的PEDF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PEDF mRNA表达下降(P<0.01,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各组NRK细胞的PEDF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P<0.01),PEDF mRNA表达亦下降(P<0.01).缺氧加重高糖培养的大鼠肾成纤维细胞VEGF与PEDF的表达失衡,从而探讨了缺氧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中国特有极度濒危植物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T.Chang) 嫩叶总DNA,并对其进行RAPD分析.分别检测了模板DNA、引物、dNTP、Mg2+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筛选并建立了适合于猪血木RAPD扩增的反应体系:总体积25 μL,其中10×PCR 缓冲液(500 mmol/L KCl,100 mmol/L Tris-HCl,110% Triton X-100,20 mmol/L MgCl2) 2.5 μL,引物( 1.5 μmol/L) 0.3 μL,dNTPs (10 mmol/L) 0.5 μL,模板2 μL (25 ng),Taq 酶0.2 μL (0.5 U).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制定合理的评估和预后策略.方法随机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尿液白蛋白(m Alb)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随机分组:对照组(n=60例,m Alb20 mg/24 h;80 m L/minCCr120 m L/min)和观察组(n=60,20 mg/24 hm Alb200 mg/24 h;CCr80 m L/min).依据美国国立卫生员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Barthel生活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于脑梗死后12,24月再次测定BI和m RS评分,同时随访2 a,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在入院时及脑梗死后12,24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同脑梗死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相比病情更重,且预后较差,病情复发率更高.尿液中m ALb水平和CCr数值可作为梗死病情诊断、干预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6.
渗透压是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子.通过6种渗透压梯度下体外培养的生精细胞的贴壁率、存活率及RNA/DNA值的测定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研究了渗透压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渗透压范围为900~1 000 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例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组(CA125≥35 U/m L)和正常CA125组(CA12535 U/m 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1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高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20.0%,正常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3.1%,P=0.000;随访12±6个月,两组死亡率分别为22.9%和4.6%,再住院率分别为21.3%和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125是心衰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257,P=0.030.结论: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123例,其中男80例,女43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及预后不良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结果:2组在年龄、高血压、房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1hNIHSS评分、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NLR、白细胞计数、溶栓后1hNIHSS评分是ACI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32、0.701、0.685、0.867.入院时NLR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最佳界值为3.37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9.6%和81.7%.结论:入院时NLR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鼠嗜铬细胞瘤克隆株PC12细胞研究了高渗(450mOsm)诱导对PC12细胞缺氧耐受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在诱导培养3d后,PC12细胞的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急性缺氧24h后其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为(20.4±6.0)%,与正常对照组(17.5±7.0)%接近,而未诱导细胞的LDH漏出率为(49.6±13.8)%.经过诱导的PC12细胞其细胞体积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急性缺氧24h后,细胞体积增加为正常对照的3.6倍.而未诱导细胞的体积增大至正常对照的6.6倍.加入0.5mmol/L的奎尼丁阻断醛糖还原酶-山梨醇系统对效应分子山梨醇的释放后,急性缺氧24h其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达(83±2)%.以上结果提示高渗诱导后PC12细胞缺氧耐受能力提高,其保护作用可能与细胞体积调节机制有关.推测醛糖还原酶-山梨醇系统可能通过维持细胞体积的稳定,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从而阻断了进一步细胞死亡发生的启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癫痫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部位、类型、治疗时间及效果等分析,并按病情轻、中、重三组进行功能康复评分.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1%(50/980),其中早发癫痫72%(36/50),迟发癫痫28%(14/50);皮层病灶继发癫痫72%(36/50).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28%(14/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7例,部分性发作9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10例.癫痫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皮层病灶多见,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脑卒中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于对照组,抗癫痫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